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数字     
《人事天地》2013,(11):5-5
正【16.47万】过去十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全球第二,平均被引用6.92次2013年9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16.47万篇,其中被引用次数高于世界均值的"表现不俗"论文占了近三成。我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10.69的数字虽然还有不小差距,但被引用次数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国家。同时,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受国家科委的委托,对我国科技论文情况进行较大规模统计所选用的中文科技期刊。其选用依据是,按论文统计需要,在可统计性,可分析性和可获得性的前提下,选取正式公开出版的、能代表我国科技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3.
SCI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高校2000-2002年SCIE收录论文及引用篇次等数据,对收录论文及引用篇次在高校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探讨了少数重点大学集中了大多数论文的现象和在多科性大学中开展评价的有效性,并提出正确合理运用SCI评价作用,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清华、北大和南京大学名列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前三甲《200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近日发布,我国科技论文总量位居美、日、英、德之后名列世界第五。根据2004年度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稳居我国高校排行榜前三甲。截至2005年8月,1995年至2004年《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次数较多的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04年科技论文高校座次排定  相似文献   

5.
对山东省541名电子产业青年职工的科技素养状况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电子产业青年职工科技素养总体水平较低;电视、网络和报纸是他们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科普设施利用不足,企业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覆盖面有限;多数人认可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有关职业具有很高的声望,但对技术工人的认可度低;能正确认识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对待自然的态度正确合理;大部分人认可科技素养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了改变现行的教育和评价体制,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普事业,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技能培训、岗位比武活动等建议提升电子产业青年职工科学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SSCI收录的法律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与论文投稿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以发表的研究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情况及次数来衡量该论文的影响力及其重要性 ,是评价论文质量的一种方法。同样 ,科技期刊在本学科的相对影响力也可以通过考察其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情况 (如引用率 )进行评价。SCI、SSCI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世界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 ,一个国家科技论文被SCI、SSCI收录和引用 ,是评价该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基础科学研究水平 ,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由于多年来我国科技、法律界对SCI、SSCI源期刊知之甚少 ,许多突破性科技创新成果仅发表在一些影响因子较低 ,不易被…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的创新问题可以聚焦为两点: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制度创新,从目前的资料显示,科技制度创新远远落后科学技术创新,这将值得我们关注,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拨乱反正和发展经济的两大任务,邓小平以杰出政治家的气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个著名论断。这两个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都与这两个论断紧密相连。首先,当时中国百废待兴,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基础,其次,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如何发展?走什么道路,用什么方法?拼人力、拼资源,还是依靠科技,邓小平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作了正确选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仅尽人皆知,而且似乎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事实上,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带给人们的不仅有高速发展的美好未来,也有关乎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这就是目前人们对科学的矛盾心态。如何正确认识科技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在他们眼里,对科学技术的客观性审视固然是重要的,但在中国,科技意识并不浓厚,如何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才是当务之急,而且,国民对它的理解的深刻与…  相似文献   

10.
技术伦理,即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道德、人权等诸多非科学范畴矛盾中的价值倾向问题。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探索中,一方面,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另一方面,从其阶段性的源流特征来看,中国也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调整的技术伦理问题。本文将立足于学理分析与现实问题的结合,通过对事件、数据、案例的多维参照,力求揭示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中国科技政策源流,并给予其启示性的总结分析,以期推进新时代中国科技政策深化改革指导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东省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力度,科技财力资源作为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发展迅速。但通过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广东省的科技财力资源发展存在产出效率不高,R&D经费支出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两类支出的比例过低,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处于萌芽状态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广东科技财力资源体系的相应对策是:提高科技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R&D经费投入的强度;培育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大力度培育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纽约州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在于,如何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 的大背景下,以高新技术推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在过去5年左右时间 里,美国纽约州在建立和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纽 约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主体是纽约州政府,其核心手段是引导和服务,"政府-大学-企 业"构成了其活动和作用的三角框架。本文力图通过解读纽约州政府推进地区科技创新的 理念、目标、手段和效果,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是浙江省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必由之路。在实现绿色主导、生态优先、环境美丽、资源高效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省始终“以更高的标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更大的范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更强的力度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以更广的视野推进美丽城乡建设、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生态科技创新、以更严的要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抓手,旨在打造以“生态经济主导化、生态环境景观化、自然资源循环化、全省一体化大花园、绿色科技创新自主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化”为主要表征的“重要窗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是“理论、实践、制度”三位一体的硕果体系,充分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科研成果在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科技人才可以说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科研人员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普通人眼中。科研人员似乎是知识渊博,学问深不可测。当然,在提到科研人员时,也有人会认为,那是既有名又有利的职业。可是,随着“瘦肉精中毒”事件的发生,人们有必要对之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他们身上还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安全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文革"前中国科技的发展,催生了以"两弹一星"为标致的科技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奠基时期。虽然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对中国后来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作者的科技论文写作和成功投稿提供借鉴和帮助;以编辑的视角多方面解读影响科技论文投稿命中率的因素;从了解并选择所投刊物,撰写科技论文应有的几个注重,投稿时若干注意事项和策略等三方面分析了科技论文的投稿策略;结论论文投稿有技巧和策略可循,但是作者真正应下工夫的地方,不是囿于方法,也不是囿于投稿策略和人际关系,而是要多参加科研实践,掌握素材,勤于笔耕,保证论文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中新的重大现实课题和重要的理论课题。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科技制度,科技人员的思想文化教育缺失,农民作了长达50多年的超常贡献,对农业科技投入较少等都制约了利用农业科技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聂荣臻元帅 1956年至 1966年主管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 ,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科技管理工作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 :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指导思想 ,法规建设与机构组建并重的工作方针等。这些工作作风、方针与指导思想不仅是聂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将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继续指导着当今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进步是科技法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科技法律对科技进步的巨大影响,表现在科技法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机制,制约政府的短期行为,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法的这种作用也为15至18世纪中国与西欧科技立法的反差导致科技优势的逆转、19世纪荷兰专利法"立、废、立"的经验教训、20世纪韩国与美国的科技立法对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等例所证明.  相似文献   

20.
“科技证据”是否科学,能否进入法庭调查并认定案件事实,判断标准是关键。在对域外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科技证据之科学性判断标准论述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科技证据立法的现状,指出中国立法虽然对科技证据有一些规定,但对科技证据之科学性判断标准尚无规定,因此,主张吸收域外国家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中国科技证据之科学性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