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莉萍 《外交评论》2008,2(2):11-1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去国外居住和生活.关于海外华侨是否应该拥有双重国籍的争议时常发生,不断出现要求中国政府恢复承认双重国籍的呼声.周恩来在其担任总理期间,多次就海外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发表讲话,积极提倡"单一国籍",主张海外华侨放弃双重国籍.本文对周恩来总理提出"单一国籍"主张的原因、其"单一国籍"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外华人的回归,其国籍认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给公安管理工作带来问题.我国政府应从构建中国社会内部和谐及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谐相融的目标出发,提倡多元文化,承认双重国籍,吸引大量国际人才、资金和技术,对海外中国人实行更深一层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外华人的回归,其国籍认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给公安管理工作带来问题。我国政府应从构建中国社会内部和谐及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谐相融的目标出发,提倡多元文化.承认双重国籍,吸引大量国际人才、资金和技术,对海外中国人实行更深一层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国籍是国家通过法律确定的公民或国民资格,是个人同国家特定的法律联系,是联结国家和其成员的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民族多元化的发展状况给我国实施双重国籍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诱发外交争端和政治冲突以及国籍管辖冲突的隐患。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应当把握多元化的时代潮流,完善现行的绿卡制度,对等承认双重国籍,有限度的承认双重国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国籍法原则不承认双重国籍,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显示了独特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当其在海外受到损害时,该规定则不利于对他们的利益进行最为有效的保护,而且也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相左。笔者认为我国应当果断地进行国籍法改革,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颁布至今,其对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方面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儿童和成人的双重国籍上,而双重国籍无论对国籍国还是第三国都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通过国内立法、双边条约和国际公约等途径来消除和预防双重国籍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或公民的法律资格,我国现行的国籍法确定了“一个国籍”原则。明确规定了不承认双重国籍。笔者通过对我省公民在国籍方面存在有关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剖析我国现行的国籍法的相对滞后,并提出了国籍法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籍法》主要内容的解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颁布至今,其对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方面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儿童和成人的双重国籍上。而双重国籍无论对国籍国还是第三国都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通过国内立法、双边条约和国际公约等途径来消除和预防双重国籍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国际社会国籍法变化趋势与我国国籍政策调整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双重(或多重)国籍政策推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国籍法的变化趋势。我国坚持单一国籍政策,学术界也大多不主张修改国籍法。若从海外华人与祖国大陆联系重要性的角度看,双重国籍政策可以团结海外华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国家借用海外华人力量和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战略手段。当前,我国调整和修改国籍法,有限度或有针对性地实行双重国籍政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政府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华侨处于困难境地,尤其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问题又与东南亚等国的建国问题、种族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冷战问题交织在一起。1980年,新中国第一部《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确定了不承认双重国籍和坚持"华侨自愿选择住在国国籍"的原则。实践证明,这一政策对于消除住在国政府的猜忌和疑虑,改善和发展与华侨华人住在国的关系,促进华侨和华人在当地长期生存和发展是完全正确和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风险社会的背案下,由于我国正在进行着急剧的双重社会转型,这必然使我国置于更为复杂的转型风险社会的背景之下。转型风险社会导致了问题的“井喷”现象,使我国的社会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建立起以风险意识为取向的积极社会政策,从而构建起整个社会的“安全网”,维护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号之一。自刘邦首用汉国号以后,出于寻求正统的心理、现实政治的考虑、文化取向的需要等复杂情形,汉国号为后世诸多汉族与非汉族建国者反复沿用,而中国古代家天下的政治特征,因此表露无遗。汉国号所具有的特殊象征意义,又使得“汉”成为域外有关中国的一种习惯称谓,并逐渐演化为此后直至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学概念自歌德提出之后,被不断地讨论和阐释,成为重要的理论范式和方法。丹穆若什强调,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它不是指一套经典文本,而是指一种阅读模式。宇文所安以北岛为例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文 化民族化与全球化等问题。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下,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与流变轨迹既体现了民族化的内在诉求,也见证了其参与世界交流与对话的外在需要。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发展阶段及集大成者诗人的创作历程,都显示出其在融通民族性与世界性上的不懈努力。中国现代诗歌何以走向世界?罗伯特·白英1947年编译出版的《当代中国诗选》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模式。研究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诗歌的世界性,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全球化金融危机背景下、提出汉语民族话语权问题,深刻揭示英语全球化与尴尬的汉语教育、汉语科技话语权以及网络汉语权所面临的空前危机。纵观世界各个民族语言的兴衰更替历史,阐述了汉语母语教育权与汉语话语权对国家与民族的巨大影响,提出应把汉语母语话语权放至与国家、民族主权以及政治、经济自主权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大力加强全民汉语母语教育、全面提升汉语母语话语权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民族性是中国武术产生和发展的根基,世界性是武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事物,惟有将民族性和世界性高度融合,才是中国武术发展进程中的理性选择,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超过一亿,占全国人口8.4%分布在64%的国土面积上.中国有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几乎都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与15个国家接壤,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与国外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在世界上多民族国家中绝无仅有.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面临着世界上任何政党从未经历过的考验.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中国各个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关键时期,所以统一战线中的民族问题尤为值得执政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