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刑法在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的规定没有遵循过失犯罪应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理论界对该罪罪过形式的分歧。理论界的争议也影响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导致了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清。虽然第三人过失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但将其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会导致对商业秘密保护的过于偏颇。因此,应将第三人过失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调整之外。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作为知识产权的商业秘密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新刑法对此作了专门规定,这既弥补了我国立法保护商业秘密的不足,又达到了世贸组织的有关要求,也为制止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就商业秘密的范围及构成要件、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三方面内容从法律规定到理论分析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对我们的理论学习和司法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作为一项知识产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著作权犯罪能够给著作权人带来更大的侵害。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具备法益侵犯性和非难可能性,有必要对其进行刑法规制。但是我国《刑法》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主观目的设置不当、客观行为范围狭窄、保护对象界限模糊、定罪标准操作困难,不能充分发挥其惩治犯罪和保护著作权的作用。著作权刑事立法的改良,应当取消主观目的要件、拓展客观行为范围、厘清保护对象界限、重构定罪标准体系,以期塑造符合世界水平和世界标准的中国著作权刑法。  相似文献   

4.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客体,是研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基础。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一般是针对两种客体展开的:其一是权利人的权利,其二是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客体的认定对于划定知识产权犯罪的研究范围、把握本类犯罪的本质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从刑法的价值、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等角度出发,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两个客体应该以个人权利为主位,而国家的管理制度为次位。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必须在保留我国现行的商业秘密法律界定的基础上 ,着力修改完善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犯罪的刑法规定。为此 ,首先应当完善商业秘密犯罪的罪名体系 ;其次 ,严格限制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构成 ,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主观罪过全部限定为故意 ;再次 ,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法定刑增设多个量刑档次 ,以使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法定刑设置宽严相济 ;最后 ,规定对于一般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须“告诉才处理” ,但是 ,侵犯商业秘密危及国家利益或者情节严重的则除外。当然 ,关于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 ,关键还在于《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秘密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尽管在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已经被刑法规定为犯罪予以处罚,但由于对商业秘密本身认识的不足,导致司法实践处理时争议频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其中的有关国际条约亦将对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产生制约作用,应当引起立法者的重视。文章立足于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现行立法进行分析,指出现行规定中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知识产权犯罪对象是指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纵观世界各国(地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对象大致相同,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作品、专利、商标以及商业秘密等。但各国对这些对象的定义不同,因而各国刑法所保护的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比较考察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关于共犯构成要件理论,其共同点是均都要求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在过失犯罪的场合存在共同犯罪等。与此同时,各国的共犯构成亦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刑法文化传统和法律规定上的差别决定了犯罪论体系上的不同,进而在对共犯构成要件的探讨上出现了不同的认识结果。通过对不同体系的对比,对不同理论的利弊作了粗浅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此乃开中国商业秘密刑法保护之先河,这无疑对干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刑事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对商业秘密范围的界定,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适用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罪与非罪的界限等问题门无法达成共识,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几个难点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一、关于商业秘密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第3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  相似文献   

10.
浅析刑法设置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正式成为WTO成员 ,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也应当与国际接轨。新刑法虽然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但其存在着重大缺陷 ,特别是对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情节犯是指以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作为犯罪构成必备要件的犯罪。对于我国刑法分则第398条、第432条和明文规定情节犯存在过失的现象,很多学者认为是立法的粗疏所致。并由此提出情节犯的主观罪过只包括故意。这种"过失情节犯"的立法具有合理性,是以重大法益为对象,基于保护社会、预防犯罪的目的所做的功利选择。以刑法第398条所规定的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为视点,探讨"过失情节犯"的立法问题,并在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平衡下对"过失情节犯"的罪刑加以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刑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具有秘密性、经济性、实用性、管理性等特点.应删去其中有关实用性的表述,实现与TRIPS协议对商业秘密定义的对接.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形势的严峻性决定了对其刑事保护的必然性.信息时代商业秘密犯罪治理存在诸多现实困境,理应从这些困境出发,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与制度,建构信息时...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法与刑法有关"发行"的规定归属于两个问题(发行权与发行)、演绎为两种视角(权利解释与行为解释),这决定了刑法对侵犯著作权罪发行行为进行独立评价具有正当性基础。侵犯著作权罪发行行为的实质内涵是将制作完成的侵权复制品发出。侵犯著作权的产品被非法复制后的首次销售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首次销售后,针对该批侵权复制品的批发、零售行为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中的"销售"。  相似文献   

14.
论TRIPs视野下的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与限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对刑法保护的需求源于该领域的特殊性 :知识产权的权利脆弱性和易受侵害性、知识产权侵权与犯罪行为的弱谴责性与高收益性、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已达成国际共识。但是 ,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亦有程度上的特异性 :在价值目标上的限制是谋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衡平、鼓励创新与科技进步的衡平 ;在法律性质上的限制是恪守后盾法的刑法应是最后制裁法之原则 ;就介入的纵向程度限制而言 ,则应在适度观念下的注重实证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实务界和学术界对无经营许可销售侵权音像复制品行为的刑法适用都有不同的认识,主要争议在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非法经营罪之间是否存在竞合关系。以及属于何种竞合形态。从司法解释来看,侵权音像复制品是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犯罪对象,并为非法经营罪所排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保护客体为排斥关系。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非法经营罪不具有竞合关系。该行为只能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此规定没有将"过失共同犯罪"同"共同过失犯罪"区分开,因而是不科学的,其虽然避免了理论上的争议,却也阻碍了刑法理论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对过失共同犯罪问题重新予以认定,并进而构建我国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刑法》第14条第2款和第15条第2款的合理性问题,学界存在存改废之争。然这三种观点都不能完满地协调该两款规定所蕴含的罪刑法定原则、犯罪与刑事责任同在原理以及刑法"以处罚故意行为为原则、以处罚过失行为为例外"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留前款规定的基础上,将后款修正为"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失为合理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将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定为结果犯,给司法实践带来许多困惑.实践中司法机关被拖入重大损失的认定上,导致对权利人保护不力,使一些本应由刑法调整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未得到应有的处理,应改变将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定为结果犯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9.
网络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快速成长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日益严重,这主要源于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犯罪对象具有无形性和易受侵害性,网络知识产权犯罪非营利性的犯罪目的日益彰显,刑事司法管辖难以确定,电子证据十分脆弱,缺乏专门规范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法律,刑法典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狭窄、罪状设计和刑罚配置不尽合理,刑事诉讼程序设计不完善。要充分保护网络知识产权,必须积极倡导与推进建立国际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国际司法协助机制,完善我国刑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