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宪法学的学科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刚志 《时代法学》2005,3(2):76-80
科学研究的相对独立性是其学术性、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学科必须拥有一种完整、独立的科学精神与学科品格。宪法学的学科品格是近现代宪法理论与宪法精神在宪法学学科上的固化,是宪法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其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也是宪法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所在。宪法学的学科品格主要体现在:宪法学是人权保障之学,是权力理性之学,也是依法治国之学与政治文明之学。  相似文献   

2.
韩大元 《法学家》2006,(1):49-52
一、宪法学研究概括 2005年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地方宪法学研究会、各法学研究机构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宪法学学术讨论会,探讨了宪法学理论面临的新课题.1.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山东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泉城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权的宪法保障",有130多名学者提交了论文.与会者围绕"人权与公民权"、"人权的立法保障"、"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入宪与依宪执政"、"人权公约的实施机制"等问题展开讨论.2.5月28日,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暨宪法学思想研讨会"福州市举行.与会学者系统地探讨了吴家麟宪法思想的特点与新中国宪法学发展的联系,并围绕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本权利与宪法发展的关系是宪法学研究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基本权利是宪法发展的基点,宪法的发展是对基本权利需求的反映,宪法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基本权利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孕育、法治社会的推进以及人权理念的发展等情势的出现,基本权利与宪法发展具备有利时机。树立人权理念,加强人权的系统性立法和有效性保障是推进我国人权实现和宪法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宪法学中,基本权力体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直接对国家与公民的基本关系进行展现。基本权力体系也会根据不同的宪法文化与体制孕育出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我国的宪法学理论研究方面,基本权利体系的构建能够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本文将通过对宪法权利及体系进程的研究,从而分析宪法权力体系的构建,并结合当今宪法权力体系的理论的困境,探究宪法权力体系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12月22日,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召开。会议由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协办。来自全省各高校、科研机构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近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人权保障与八二宪法实施30周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宪法民主制度"、"人权理论与人权保障"、"宪政理论"以及"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等专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宪法语境中的生活展示。对现实宪法下的农民状况、观念宪法中的农民形态、成文宪法中的农民权利的分析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宪法学意义;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人权意蕴、宪法根据的解读则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宪法学内涵;确立农民平等的地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地经营权属的流转、正确定位村民民主自治以及大力培育农村精神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宪法学举措。  相似文献   

7.
历史主义是构建、识别、塑造宪法学知识的体系性、自主性与中国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端赖于宪法学研究的历史转向。通过对百年来宪法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宪法学沿着知识发生学的演进脉络,逐渐形成了以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主干的知识框架。其中,学术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核心,包括以“宪法”为起点的概念体系,以“立宪主义”为内核的原理体系和以“解释学”为根基的方法体系。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根本依托,由中国宪法学等传统学科,部门宪法学等法学内部交叉学科,以及科技宪法等新兴交叉学科共同构成。话语体系则代表了知识体系的价值凝练与传播,已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主义为内核的价值共识,但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尚显薄弱。随着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框架的基本形成,如何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积累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将成为未来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书是专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硕士而撰写的一本极富启发性的宪法学教材,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该书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控制政府权力为主线,以权力、人权及权力制约的一般理论开头,以宪政结尾,将宪法学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宪法学的一般原理”;中篇介绍“基本人权”;下篇介绍“政府权力的控制”。为使宪法成为“活”的宪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中国宪法学正在构建自己的以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谢军安  谢雯 《河北法学》2005,23(3):53-57
试图以宪法学上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有关人权保障的理论为基础,尝试探讨与厘清环境保护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上首先从宪法释义学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与人权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其次尝试阐明"环境基本权"的意义与可能内涵,为环境与人权的连结提供思考的方向.再者,从国际人权的发展,论述国际人权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连性.  相似文献   

11.
王建学 《法学家》2014,(1):162-174
西耶斯并非决断主义制宪权观的源头。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制宪权仅限于决定政制,而人权作为价值规范是其前提和目标。制宪权的至上性只是相对于宪制权而言,它服从于国民主权原则之下的代表制,且蕴含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分配正义。大革命之后,西耶斯意识到制宪权的危险并将其掩藏,构想了宪法审查会以实现违宪审查、宪法改良和人权的终极保障。我国"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主张者在论战中各执制宪权与人权,但都忽视了西耶斯这个重要的理论源头。特别是前者在阐释西氏的制宪权理论时切断了与人权的关联,将制宪权的客体从政制扩大到政治体本身,将规范主义替换为决断主义,忽视宪法在民主正当性之外的规范正当性。"政治宪法学"应当以积极姿态有效地融入人权话语,从而走出理论泥淖。  相似文献   

12.
也论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重构董和平传统的宪法学体系无以容纳和科学说明宪法学固有的丰富的理论内容,无以解释并进而有助于解决纷繁复杂的宪政实践问题,这已成为宪法学界的共识。作为现阶段宪法学基本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  相似文献   

13.
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学的基本矛盾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其道德基础在于人权保障 ,社会基础在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 ,逻辑起点在于人民主权。完整的宪法学理论体系应以解决这个基本矛盾为主线 ,包括宪法基础、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和宪政运行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晚近十年的宪法学研究 ,是对十年前宪法学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进行解构与重建的过程。一方面 ,以人权、人本和自由为终极关怀的宪法本质观取代了旧有的国家主义宪法终极关怀观 ,这种超验之思不能为科学方法最终证实。另一方面 ,宪法制度构建和宪法学研究方法转换的过程中科学主义仍起着基石性作用。宪法学研究的科学主义重建就是从科学万能返回到有限科学理性方法的重建。宪法作为人们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的准则 ,无疑是超验的 ;同时宪法又作为对人类生活发生影响的一种法律制度 ,又必须是科学的。宪法的这种两面性才是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叶海波 《清华法学》2013,7(3):75-85
规范宪法学运用规范主义的方法和谋略,选择性地"返回"人权规范,谋求以规范宪法整饬非规范行为,政治宪法学以制宪权开篇,为政党决断权背书,宪法社会学采用功能分析方法,对超宪法行为作规范性认证。在方法、价值和观点上,三者截然对立,但深深嵌入我国的政治语境,形成某种形式的隐秘交锋和共识。我国宪法学应更进一步,直面政党国家的现实,围绕国家、政党和公民构建三元结构的宪法学理论,破解政党与宪法关系的僵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前人关于宪法概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借鉴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中关于社会公共组织的相关理论,从社会本质上对宪法的概念作了更加深刻、准确的界定。本文认为,从社会本质上来界定宪法概念,对完善宪法学理论体系、科学合理的解释一切宪法现象以及促进宪法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有着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既指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于中国独特时空背景下的宪法学,同时也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进行的宪法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权力来源理论和国家权力关系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理论核心形成了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理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理论以及宪法运行理论等主干理论。中国宪法学知识体系展开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宪法学的范畴体系、理论容量、方法论取向和学者的理论思维模式。社会科学宪法学的繁盛和宪法解释学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研究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8.
管华 《法学评论》2015,(2):34-45
将"right"翻译成"权利"遮蔽了"right"一词原有的正义、超越和划界的意义。宪法学的语境有利于个体从国家中分化出来并为国家权力提供一种新的正当性。宪法学"权利"话语出现了从"公民权"、"公民权利"到"基本权利"、"宪法权利"的流变。"人权条款"入宪后为从国际人权公约角度阐释我国宪法提供了空间。从各国宪法文本看,人权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具有一定的普世性;在我国,用人权取代基本权利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首先表现在基本范畴与学术规范的确立。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应确立表明其独立学科地位的范畴与学术话语。中国宪法学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认真反思5 0年来宪法学范畴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中国社会的发展为背景,建构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20.
论自己决定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己决定权是宪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人权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考察自己决定权的概念和种类出发,通过分析关于自己决定权的两个重要学说——一般自由权说和人格自律权说各自的观点、理论构造及法理依据,详细地探讨了自己决定权与基本人权、基本人权与宪法、宪法中的国家和个人、宪法中的基本人权和一般法定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