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滥用职权是行政实务中较常见的一种违法行为,我国立法和司法对其规制不足。同时,在理论上,对行政滥用职权的认识也颇有分歧。本文着重从行政滥用职权的概念与内涵入手,力求对行政滥用职权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行政滥用职权的表现形式及规制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行政滥用职权作为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内有不同的认识,尤其至今在立法上对其内涵、范围及性质上也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存在有较多争论。同时实践中行政滥用职权的屡屡发生以及我国加入WTO所要求达到的"透明"原则,要求对行政滥用职权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对行政滥用职权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规制行政滥用职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许乐 《法制与社会》2010,(30):145-146
行政滥用职权是法院作出撤销判决的法定理由,但由于滥用职权系不确定法律概念且实践中并无统一的审查标准,法院往往更愿意寻求其他更具操作性的规范作为裁判依据。准确把握行政滥用职权的性质,确立明确的司法审查标准,对于防范、纠正行政滥用职权及维护行政相对人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滥用职权琐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逸超 《河北法学》2004,22(4):96-98
认定行政滥用职权应当有一个法律标准,由于滥用职权是滥用自由裁量权,要认定自由裁量权被滥用,其内容涉及合理性,而合理性的内容要接受司法审查,则必须将合理性的内容和标准法律化。只有这样,才能把行政滥用职权界定为行政违法行为,才能分清滥用职权与行政不当的界限,理清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滥用职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滥用职权问题一直困扰着行政法治实践,理论界对此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严重制约了对行政滥用职权的行政复议、司法审查以及责任追究。本文认为行政滥用职权的法律责任包括行为主体的直接责任、实施者的连带责任、受益者的权益返还责任、机构体系的恢复原状责任等。  相似文献   

6.
论滥用职权     
滥用职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泛指掌握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使用或不正当使用权力的行为。但是,作为现代行政法中的滥用职权却与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行政法中,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的范围内,但违背或者偏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原则,不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构成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尽合理,但没有超出法定权限。这是滥用职权与超越职权的主要区别点之一。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超出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即属超越职权。因此,行政机关只有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正当程序:滥用程序权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缺乏有关程序的法律依据时,行政机关对程序拥有裁量权。行政机关对程序的裁量违反正当程序原则的,构成滥用职权。正当程序原则的合法地位源自《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行政行为不得滥用职权。法院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存在滥用职权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正当程序原则。上述规则的确立,经历了学说借鉴、政策回应、司法实践和法律确认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滥用职权,即行政滥用职权,已被我国的立法和行政法理确定为行政违法行为之一,从而构成行政审判机关和行政复议机关分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予以撤销的对象。但由于我国的立法迄今没有对“行政滥用职权”的内涵作出解释,亦未对其表现作出列举,我国目前的行政法理因尚不成熟而不能弥补前者的不足,致使行政审判人员和行政复议人员难以认定行政滥用职权行为,从而影响我国行政审判权和行政复议权的准确行使。  相似文献   

9.
对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行为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行为的司法审查袁明圣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是行政法上常用的概念。然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实践中,对于什么是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在什么情形下构成显失公正,以及人民法院对这两种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的性质、范...  相似文献   

10.
考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有关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司法案例,可以发现其存在两种裁判逻辑。分离型裁判逻辑立基于形式违法性审查,根据“职权”或“滥用”单一要素进行判断,使得任何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都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结合型裁判逻辑立基于实质违法性审查,认为构成滥用职权必须具备“职权”与“滥用”双重要素,滥用职权的实质是偏离法律目的行使裁量权。分离型裁判中的滥用职权与日常用语更为接近,结合型裁判中的滥用职权更符合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滥用”的主观过错难以认定,影响了滥用职权标准的司法适用性。应以功能主义立场取代规则中心主义,借助均衡性的法律原则与功能性的自我规制技术,化解“滥用”之主观动机认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各位公务员手中的职权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运用得当与否产生的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一方面它的运用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政管理,给行政相对人带来福利;另一方面它的滥用又会极大地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滋生行政腐败,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做为普通公民,和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的行政行为大多由地方政府做出,地方政府也是行政管理网中基础的构成,解决地方政府的职权滥用举足轻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防止滥用职权就要从根本入手,抓住行政权力滥用的原因。本文将结合我国现状,从地方政府公务员滥用职权的成因来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二)项中明确规定,对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本文试就如何在法律上正确界定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及在行政审判中将其作为撤销根据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确立“裁量明显不当”标准之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对行政裁量进行有效规制 ,需要设计比较妥当的司法审查标准。基于对案例的实证考察 ,目前的滥用职权标准并非像主流学说所认为的能成为评价行政裁量的重要标准 ,其症结在于将平常意义的滥用职权与主观过错相勾连。行政诉讼法应予修正并确立“裁量明显不当”标准 ,主要审查行政裁量是否明显与立法目的和精神、基本法治原则、习惯法、一般公平正义观念或常人理性相悖 ,而不是追究主观过错。  相似文献   

14.
"行政不作为"与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行政乱作为"的表现形式相比,虽然不似后者那样张扬,但其危害却不可低估。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其一是放弃行政处置权;其二是放弃行政制裁权;其三是放弃行政许可权;其四是放弃行政管理权。行政不作为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5.
所谓滥用职权,简单而言可以界定为行政主体在自由裁量权限范围内不正当行使行政权利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行政违法行为,①更全面一点则可界定为行政机关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恰当、不合理行使,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表面上合法),违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法制与社会》2010,(11):88-88
行政不作为现象是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的一种表现,是以消极的不作为姿态滥用职权和规避责任。本文指出了我国目前实现行政不作为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国对行政不作为进行遏制和完善行政不作为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7.
滥用职权违法形态探崔巍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把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列为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的内容,然而,如果对滥用职权的法律内涵理解不一,在实施判决时就感到难以下判。最近,我们受理了这样一起行政案件:村民王某因儿子结婚缺少新房,决定在老宅基地上翻建...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法》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如属滥用职权,法院应予以判决撤销。所谓滥用职权,在行政法上就是指滥用行政的自由裁量权。这项司法审查标准是行政诉讼制度中较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但在认定与适用上,比起其他标准,如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等,都更为困难。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童武  王东风  石泉 《行政与法》2005,(12):80-81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败诉的客观原因是指行政机关因为自身所作行为在客观上存在错误而导致最终败诉的情况。主要包括因证据不足、程序违法、适用法律不当、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五方面,对以上原因进行法律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0.
刘红生 《法制与社会》2013,(31):258-259
行政委托现象大量存在.加强行政委托中渎职犯罪主体问题研究.合法有效的行政委托,受托方将成为渎职犯罪主体.行政主体怠于行使监督职权,可能涉嫌玩忽职守犯罪.行政主体违法委托职权,涉嫌构成滥用职权.促进依法行政委托,避免渎职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