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正视眼及低度、中度近视眼的对比度视力(contrast vision,CV)与扫描视诱发电位视力(swe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acuity,SVEP-A)的相关性。方法对健康青年志愿者96眼分别进行CV与SVEP-A检测。其中正视组37眼,低度近视组27眼,中度近视组32眼。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CV及SVEP-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各组CV和SVEP-A均随对比度降低而逐渐下降。(2)100%对比度,低度近视组与正视组C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5%和10%对比度,中度近视组与正视组C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组中,100%与25%、10%对比度SVE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00%和10%对比度,CV与SVEP-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眼CV下降与屈光不正、眼底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矫正屈光不正对于CV和SVEP-A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视野仪与视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探索检测眼底黄斑病变者最佳矫正视力的途径。方法对62例黄斑病变者(黄斑病变组,62眼)及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6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微视野仪及视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 (1)微视野仪检测示黄斑病变组视网膜平均敏感度、固视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置信椭圆面积均大于对照组;视诱发电位检测示0.5周期/度(circle per degree,cpd)及2 cpd P100波振幅较对照组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2)黄斑病变组最佳矫正视力与其视网膜平均敏感度、置信椭圆面积及黄斑中心2°、4°固视百分率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与P100波的振幅呈线性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53 x1+0.008 x3+3.897(y为最佳矫正视力,x1、x3分别为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与2 cpd P100波振幅)。结论联合使用微视野仪与视诱发电位有助于判断黄斑区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客观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法医学鉴定中运用对比度视力方法鉴别被鉴定人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的价值。方法根据前期对比度视力与投影仪视力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收集正常志愿者166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投影仪视力与100%、25%、10%视标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获得不同投影仪视力水平与以上视标对比度下相应的视力95%容许区间;收集眼外伤被鉴定人64眼,根据其100%对比度视力值是否在相应对比度视力的容许区间内,分为A组(初步排除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与B组(疑有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组)。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投影仪视力检测值≤0.3以及0.4~0.7组的受检眼,在不同对比度视标检测下,A、B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投影仪视力检测值≥0.8组的受检眼,在不同对比度下,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被鉴定人受伤眼的投影仪视力在0.8以下,可加测对比度视力。参照投影仪视力对应的对比度视力容许区间,当受检眼对比度视力值在容许区间以外,应考虑其存在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法医学鉴定中运用对比度视力方法鉴别被鉴定人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的价值.方法 根据前期对比度视力与投影仪视力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收集正常志愿者166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投影仪视力与100%、25%、10%视标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获得不同投影仪视力水平与以上视标对比度下相应的视力95%容许区间;收集眼外伤被鉴定人64眼,根据其100%对比度视力值是否在相应对比度视力的容许区间内,分为A组(初步排除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与B组(疑有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组).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投影仪视力检测值≤0.3以及0.4~0.7组的受检眼,在不同对比度视标检测下,A、B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投影仪视力检测值≥0.8组的受检眼,在不同对比度下,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被鉴定人受伤眼的投影仪视力在0.8以下,可加测对比度视力.参照投影仪视力对应的对比度视力容许区间,当受检眼对比度视力值在容许区间以外,应考虑其存在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和模式给撤视觉诱发电位(POVEP)的特征,探讨两种模式VEP的相关性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给予受试者4种不同空间频率全视野模式翻转和给撤黑白棋盘格图像刺激,分别记录PRVEP和POVEP,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相同刺激条件下,P100和C1的潜伏期及波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47'视角的棋盘格刺激时,2种PVEP的波形最稳定;P100和C1波幅的变异系数较为接近,其余3种空间频率刺激时,P100波幅的变异系数均明显小于C1波幅的变异系数。结论在相同刺激条件下,PRVEP的稳定性优于POVEP。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两种不同刺激模式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被鉴定人视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long latency response,ALR)潜伏期、波幅与声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听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46名听力正常人(92耳)进行ALR测试,予受试者从70、50、30、20至10 dB nHL 5个声刺激强度顺序诱发ALR波形,标记N_1波、P_2波,得出三个观察指标(N_1波及P_2波潜伏期、N_1-P_2波幅)的数值。分析观察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频率差异性。结果 46名听力正常人(92耳)ALR波形的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声刺激的降低,ALR的N_1波、P_2波潜伏期延长,N_1-P_2波幅降低。结论在适宜的条件下,ALR是一项稳定的检测技术。ALR的N_1波、P_2波潜伏期及N_1-P_2波幅与声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对ALR应用于听阈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视力表投影仪视力(以下简称"投影仪视力")与对比度视力测量值的相关性,探讨对比度视力在眼损伤后法医临床学视觉功能障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征集中青年志愿受检者79人共129眼作为实验组,分别检查其投影仪视力与对比度视力。对比度视力中,视标对比度分别为100%、25%、10%。统计分析两组实验数据的相关性。结果投影仪视力与100%对比度视力具有一致性;随视标对比度的下降,视力值的大小下降;相同视标对比度下,投影仪视力与对比度视力的均值呈线性相关。结论投影仪视力和对比度视力密切相关,对比度视力可以在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视敏度水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成分特征,以期为视敏度的客观评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6名被试进行单眼刺激。要求被试眼平视前方屏幕,注意屏幕中央的视觉刺激并对朝向不同的刺激进行计数。屏幕的中央会显示3种不同视敏度水平所对应的视标刺激图片,分别记录其ERP结果。结果 (1)阈上视敏度水平一致刺激的P_1振幅高于阈值、阈下视敏度水平一致刺激的P_1振幅,阈值和阈下视敏度水平一致刺激的P_1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冲突刺激与一致刺激在3种视敏度水平的趋势类似。(2)阈上和阈值视敏度水平都出现了潜伏期在340~500 ms内的P300成分;阈下视敏度水平在相应的时间窗内无P300成分。3种视敏度水平的P_(300)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振幅由大到小分别为阈上、阈值、阈下视敏度水平。结论 ERP技术可以成为法医学客观评定视敏度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寻找客观且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测定68例SCI患者(颈段损伤23例,胸腰段损伤45例)拇短展肌和胫前肌的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波宽,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随拇短展肌、胫前肌肌力下降或消失,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CMCT延长,波宽增宽,且实验组中的2、3级肌力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MS-MEP检测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脊髓锥体束的运动功能状态,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刺激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RVEPs)的特点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60眼)正常视功能的受试者分别进行全屏刺激野、中心刺激野及周边刺激野刺激,记录并分析PRVEPs的潜伏期与波幅。结果正常人左、右眼之间PRVEPs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中心刺激野PRVEPs中N1波的出现率为36.77%外,各波在不同刺激野PRVEPs的出现率为100%。全屏刺激野与周边刺激野N1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波潜伏期及波幅在三种不同刺激野PRVEPs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刺激野的PRVEPs.可对视网膜不同区域的功能状态进行客观评定,并可以用于对受试者是否存在伪装或夸大视野缺损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所致轻度精神伤残者人格改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在伤残评定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量化评定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外伤者后遗人格改变状况,并探讨人格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精神伤残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71例样本中239例(88.2%)存在人格改变,其中178例(65.7%)为轻度,46例(17.0%)为中度,15例(5.5%)为重度。人格改变程度在不同颅脑损伤程度之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之间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中型与重型颅脑损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格改变程度越明显,精神伤残等级越高,轻度精神伤残不同等级者人格改变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七级与八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中提出精神伤残评定的脑外伤者中人格改变发生比例较高,人格改变严重程度与精神伤残程度相关,《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能有效量化评定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人格改变程度,量表总分与颅脑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接扩增法对软骨STR检验的有效性,以提高灾难受害者身源鉴定工作效率。方法采用Power Plex~21试剂盒对88份软骨进行直接扩增法检验,同步进行磁珠法比较分型结果。结果 88份软骨检材中,直接扩增法与磁珠法均成功检出84份检材的STR基因型,两者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ower Plex~21试剂盒直接扩增法可以应用于软骨STR分型检验,且操作简便、快速,在重大灾难事故身源鉴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的自动化体系。方法采用自动化工作站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检验。在自动化工作站提取中,对负压采血、顶空瓶密封时间、取样针进行考察优化,并对自动取样和手工取样进行比较。结果乙醇的自动化工作站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检验的定量分析数据稳定,两份平行样品相对相差小于5%,优于手工提取。乙醇含量在0.1~3.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实验流程更加规范、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消除人工操作误差、重现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血液中乙醇定性定量的检验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在挤压大鼠后肢致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挤压组、H_2S供体硫氢化钠(Na HS)+挤压组、H_2S生成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propargylglycine,PAG)+挤压组。用标准重物挤压大鼠后肢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挤压结束后30、120 min处死大鼠。比色法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化学法检测大鼠血浆H_2S、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蛋白质羰基、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含量和H_2S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活性,RT-PCR半定量检测肝组织CSE m RNA的表达。结果挤压大鼠后肢可引起血清AST、ALT活性增高,肝组织MDA、蛋白质羰基含量增加及GSH含量降低,血浆H_2S含量减少,肝组织CSE活性降低、CSE m RNA表达下降。预先给予Na HS可显著减轻、而PAG明显加剧挤压后肢所致上述肝损伤改变。结论 H_2S生成减少参与介导创伤应激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SNa Pshot技术对ABO血型进行基因型检测。方法采集107份已知血型(由血清学获得)的云南无关个体静脉血提取DNA,运用SNa Pshot Multiplex试剂盒对ABO血型基因的第261、297、681、703、802和803核苷酸位置的6个SNP位点进行复合扩增检测,计算相关遗传学参数。结果 107份血样中A、B、O~A、O~G 4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355 1、0.168 2、0.230 0、0.247 6,其中A~G和顺式AB未检出,ABO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检验的结果一致。结论 SNaPshot技术适用于ABO血型基因的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高度钝力打击下,皮肤与骨骼肌挫伤后的修复过程差异。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自由落体打击装置,以打击高度为主要损伤程度考量因素,将自由落体从15、30、50 cm高度打击造成SD大鼠下肢三种不同程度的挫伤。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损伤后6 h、24 h、3 d、7 d、13 d皮肤及肌肉的修复过程。结果三个打击高度引起实验大鼠下肢挫伤,基本都可形成皮下组织和(或)肌肉内的出血,在伤后24h内修复的过程基本类似,但表现程度随打击高度增加而明显;15 cm挫伤组在3 d时出血区红细胞已基本融解消散,而30 cm挫伤组则延迟至7 d;伤后13 d时,15 cm和30 cm挫伤组表现基本类似,但50 cm挫伤组则仍处于增生旺盛期。结论随着打击高度的增加,皮肤及肌肉同时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挫伤后组织修复的炎症反应、增生反应表现逐渐加重,修复的过程也出现相应的延长。综合法医学实践应用以及本研究结果,推荐以50 cm高度所致挫伤(2.58 J/cm~2)作为今后挫伤损伤时间研究的实验动物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立华东典型沿海地区浙江省三门县一般人群血液和尿液中33种元素(Ag、Al、As、Au、B、Ba、Be、Ca、Cd、Co、Cr、Cs、Cu、Fe、Ga、Hg、Li、Mg、Mn、Mo、Ni、Pb、Rb、Sb、Se、Sr、Th、Ti、Tl、U、V、Zn和Zr)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272例血液样本和300例尿液样本中33种元素。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将所得数据与已有文献报道进行对比。结果建立了三门县一般人群血液和尿液中33种元素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其中Co、Cu、Mn和Sr等元素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与其他报道相似,而As、Cd、Hg和Pb与其他研究报道存在差异,一般为高于其他报道,而血液中的Ba元素在各国文献报道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建立了三门县人群血液和尿液中33种元素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成功应用于两例中毒案例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作案特征。方法将具有凶杀行为的抑郁症(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组,共40例;随机抽取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共50例。自制调查表收集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作案特征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接受教育时间、职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被害对象多为子女和父母,在杀人后多有自杀行为(70%),凶杀原因以扩大性和间接性自杀为主,以往多有自杀未遂(85%)。研究组以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为主(70%),对照组以无刑事责任能力者为主(56%)。除案发地点外,其他作案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作案特征存在不同,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应需在鉴别诊断时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