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庭审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与抗辩式相配套的证据适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使证据制度由“突然出示”向庭前证据开示制转变。然而与抗辩庭审方式相适应的严格意义的证据开示制度并没完全建立起来,与抗辨庭审方式极不相称。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制度进行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的举证职责权立新新刑诉法对一审庭审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官在庭审前不再对案件进行实体性审查;(2)庭审中法官不再承担指控犯罪的主要举证责任;(3)法院不再享有退补权;(4)突出了证据在庭审中的作用。庭审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改革审判方式已成为我国法院系统今年工作要点,各地有些基层法院已着手尝试适用完全抗辩制庭审调查模式审理刑事案件,并据此作为操作某些刑事案件审理的实际程序,故引出本文论题,以期抛砖引玉。抗辩式庭审方式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形式的基本特点,即案件必须经过合法的言词辩论,法庭才能进行裁决。基于这一原则,在法庭审理庭审调查阶段,法官仅主持庭审程序,一般不主动进行调查,而是以“消极仲裁人”的形象出现,只有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现行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以及在诉讼实务中滋生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明确提出复印件主义公诉方式与我国抗辩制庭审形式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相互冲突的 ,同时也不符合刑事诉讼的规律性要求 ,因而应予废止 ;在刑事诉讼中防止伏击审判和法官预断现象的最有效措施 ,是在刑事诉讼结构中确立起诉书一本主义、诉因制度和证据展示制度 ,由上述三项诉讼制度所构筑的公诉方式是抗辩制庭审形式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审判方式作了重大改革,人候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不再移送全部案卷材料和证据,只要求在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入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法院也不再在开庭前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而是强化庭审功能,改过去的纠问式为控辩式的审判方式。法院主要通过控辩双方在庭审中举证、质证来查明事实,核实证据,以确定被告是否有罪。所有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明材料都必须在庭审中进行质证。作为证据主要来源的被告人、证入、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都将在庭审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庭审改革的深入和证据制度的建构,法庭渐渐成为控辩双方展示证据的舞台,也成为法官审查证据、决定案件事实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在证人作证中,双方律师的交叉询问会把事实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哪些证言不具有相关性,哪些证言不具有可采性,都需要将来制定的证据规则进行合理取舍。意见证据是其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这在英美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笔者对英美证据法上意见证据及其相关原理的介评,能对我国建构证据规则有所裨益。一、意见证据与意见证据规则在英美国家,证人作证的一般原则是证人必须以口头方式…  相似文献   

7.
民事审判改革与法院法医工作徐宏煦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342400)在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审判案件中,法医学鉴定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证据,已越来越受到市判人员的采用和信任。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法院法医工作应适应新的庭审方式,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8.
李光耀 《中国律师》2001,(10):69-70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自1997年1月1日施行后,起诉方式由卷宗移送式向仅移送主要证据式转变,庭审方式由纠问式向抗辩式转变。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阶段,但律师在侦查阶段不得进行调查取证。在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阶段,律师的调查取证工作又受到种种限制,导致律师在庭审举证、质证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不利境地。而掌握着全部证据材料的控方,在庭审中侧重例举指控被告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对被告人无罪和各证据材料之间相互矛盾的证据,或对被告人具有法定减轻、从轻、免除处罚等各种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材料,控方往往不予举证或不予…  相似文献   

9.
改革审判方式是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各地法院纠纷以抗辩式诉讼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尝试。笔者曾以代理律师身份赴山东、辽宁、上海等地参加过民事、经济纠纷案的抗辩式诉讼代理工作。。本文拟总结上述代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以求教于广大律师同仁。一、抗辩式诉讼与传统纠问式诉讼的区别抗辩式诉讼与纠问式诉讼相比,有以下区别:(一)纠问式诉讼由审判人员承担着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往往是先调查、后开庭,待证据基本核实,案情基本清楚,对案件实体处理心中有数,有的甚至研究出判决意见后再开庭;而抗辩…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庭审方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庭审制度的中国特色及模式界定刑诉法对庭审方式的改革,集中表现在重新配置控、辩、审职能,改变过去由法官直接调查证据的方式,确立了控辩双方向法庭举证,同时不排除法官调查权的庭审方式,并围绕这一变革,修改了法院在庭审前作实体性审查的庭前审查程序。新的刑...  相似文献   

11.
所谓陪审制度,是指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庭审与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制度。陪审制度存在于当代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当前西方各国普遍实行的陪审制度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陪审制和参审制两种模式。一种是英美的陪审制,其特点是将陪审员的工作和法官的工作分开,陪审员决定事实问题,如根据法庭上出示的全部证据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法官决定法律问题,包括主持庭审并向陪审团解释有关的法律等。另一种是大陆法系的所谓“参审制”,专业法官和非专业法官一起审判,共同决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实际上属于参审制。  相似文献   

12.
新的《刑事诉讼法》改革了庭审方式,开庭前法院不再对案件进行实体审查,只进行程序审查。这样,抗辩式国审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证据的自查和认定。所以,对控方提供的有罪证据进行当庭审查和质证是辩护津师最重要的工作。下面就依据新的《刑事诉讼法》,结合笔者的庭审实践和行家的有关著述,谈谈庭审律师在开庭审判时对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八种证据如何进行审查。1.物证的审查物证是能够证明案件亘实请周的物品或者便迎。物证,虽然具有证明的间接性这一不定Z处,但却又以吕客观真实性和相对稳定性两大优点在诉讼活动中展到了极为…  相似文献   

13.
论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蔡忠杰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法院系统陆续进行了“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讨论和试点,由法院全面客观地收集和调查证据转向由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和当庭认证,引起了“庭审方式”的重大改革。特别是1996年7月全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会议以来...  相似文献   

14.
一、庭审质证的作用 庭审质证的作用,是指质证对民事诉讼所产生的影响,它既包括对具体案件的影响,也包括对国家整个民事法律制度的影响。笔者认为,质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而: (一)质证是法院查清案件事实的科学方法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2款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提供的,以及法院有关人员调查收集的各种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关联性程度如何和证明力大小等问题,都有待于法院审查确定。 在庭审中,当事人作为案件的知情人、最有能力及时发现和提示证人证…  相似文献   

15.
推行辩论式审判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辩论式审判若干问题的思考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陈力编者按:关于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的庭审改革问题,近年来,法学理论界不少学者发表过文章,各抒已见。后来,有关部门拟制出了庭审改革的意见,有的基层法院搞过庭审改革试,点。但是,法学理论界和检、法两机关对...  相似文献   

16.
浅议传统刑事审判方式的弊端及改革赵祥华一、弊端弊端之一:先入为主。庭审前,公诉机关将案卷材料全部移送法院,法官对案卷材料作详细阅览,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罪行抱有超前求证之目的,对卷宗材料(且不谈材料有无虚假)予以提炼,加之提审被告人,调取必要证据,无形中...  相似文献   

17.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以公正审判为核心,以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为主题对刑事审判方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审判程序上较多地吸收借鉴了英美等国控辩双方对证据核查的交叉询问规则,加强了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对抗性,相对削弱了法官在庭审中的主导地位,使法官处于居中裁判的地位,以保障刑事审判能在民主、公正、高效的运行机制下进行。然而修正后的刑事庭审方式并非走向完全的对抗制,而有自己的特点,这集中体现在法官在庭审中的地位和权力上. 一、法官在庭审中的地位 在典型的英美对抗式诉讼程序中,法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法律裁判者的角色,他…  相似文献   

18.
美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据开示基本上是当事人主义诉讼中的一项制度,随着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由法官主导的审问制向控辩双方主导的对抗制的转变,证据开示也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立法上对于证据开示几乎未作规定,刑事诉讼实务中迫切需要诉讼法学理论回答工作中无法回避而又必须予以合理对待的几个问题:一是控方是否负有向辩方开示证据的义务?如果有,开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开示的范围如何界定?二是辩方有无所谓"对等"的开示义务?如果有,其范围同控方开示证据的范围有无区别?三是法院在证据开示过程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采用对抗制庭审方式的国家都已积累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实践中,有这样的做法,有的检察官为了保证成功指控犯罪,在案件提起公诉前或者起诉后庭审前,向审案法官征求对案件定性或者量刑的意见。一旦法官的意见与之不合,要么与法官辩论,力图说服法官;要么根据法官意见,补充证据,巩固指控体系。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或许对公诉人成功指控犯罪会有很大助益,但从整体执法效果来看,却不符合刑诉法立法原意,有违法治精神,殊不足取。试析之:   第一,从庭审方式改革的角度看。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指控犯罪的,要将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移送法院。   虽…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2003年颁布试行《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近期,为了解辖区各法院一年多以来对《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海南中级法院刑二庭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16个法院进行了案件抽查和调查研究。笔者有幸参加,对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如何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推进这项庭审改革,有了一定了解和思考,在这里略抒管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