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法哲学对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从历史角度,对法哲学进行梳理,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的内涵进行解剖,以澄明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律师家庭的马克思,人生最初理想是用公平正义造福人类社会,青年时期的他选择了法学作为他的专业。在法学理论探索过程中,应然与实然之间严重的对立使他意识到了康德—费希特哲学的缺陷,并确认了哲学之于法学的重要性。拾起哲学武器的马克思从康德—费希特法哲学转向黑格尔,批判了历史法学派,又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在这一过程中,一次转向和两次批判使马克思初步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内核:历史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通过梳理这一过程,可以发现,历史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应该忽视,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批判的理论意义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其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应作为整体来看。  相似文献   

3.
刘东方 《唯实》2013,(12):39-40
<正>法哲学是哲学之理和法学之用的结合,它既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哲学的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法治的今天,哲学需要向法学靠拢。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法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多元哲学景象中寻求确定性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海 《理论学刊》2006,1(10):56-61
当代中国哲学舞台,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哲学集结,中、西、马哲学并存,由此构成了当代哲学发展的多元复合背景。由于哲学家缺乏整合的能力与自觉,哲学的多元景象并没有转化为促进哲学繁荣的条件和前提,从而引发了哲学理解及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应有的确定性立场是哲学的综合化、中国化、实践化。  相似文献   

5.
郭兴利 《理论学刊》2006,2(7):84-86
价值法学兴起的主要表征为:法学研究中的价值诉求、法律实务中的价值变革、公民社会中的价值觉醒。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价值法学兴起的内在根源、思想观念的嬗变是直接动力、西方法学思潮的涌入是外来推力。要从与法哲学、法价值哲学的关系中把握价值法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的第一次尝试,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批判思想。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生产活动这一人类社会基本活动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进行了深层次的考察,认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异化的哲学前提是抽象个人,基本构成要素是工资、利润和地租,具体表现在生产异化、分配异化、交换异化和消费异化,还指明了消除经济异化的现实途径,从而开启了由道德批判向经济结构批判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7.
张世英 《新视野》2000,(4):65-66
一 20世纪的中国哲学是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的融合与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按照西方现当代一些哲学家如胡塞尔等人的一些大同小异的说法,西方哲学史经历了三次或四次革命。第一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转向,即从具体事物中寻找事物之根源转向到在人的“心灵世界”即“理念”中找根源,从而开启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领域,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开了先河。第二次是笛卡尔的主客二元论和主体性哲学,他把柏拉图主义推向明确的“主体──客体”的思维模式。胡塞尔特别把康德哲学提出来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冲动”,其特征是把先验性看成是…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哲学的视野看制度的本质、现代转型及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英健 《理论学刊》2001,1(4):51-54
制度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制度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 ,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本文认为 ,要推进制度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必须在概括和总结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社会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反思。本文立足于当今现实实践 ,对制度的本质、制度的现代转型及功能等问题作了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领导哲学的有关理论问题是领导科学界正在探讨的热门话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想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瓴导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 近年来,学界较有权威的学者认为,领导哲学是领导科学的分支学科。笔者对此不敢苟同。领导哲学只能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其主要理论依据如下: 第一,众所周知,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法哲学等学科,都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并非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法学等学科的分支学科。领导哲学与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辩证唯物论方面的研究有较大进展。人们的视野比过去开阔了,不仅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再认识,而且结合国内外科学和实践的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现将争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简介如下: (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我国哲学界过去曾对哲学基本问题开展过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展开。近  相似文献   

11.
喻中 《探索》2003,(6):81-84
哲学史上先后出现过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哲学思考都有一个中心问题,都是对某种"提问"的回答.与此相对应,法学史上也出现过提问方式的两次转向,对三种提问的回答分别形成了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与解释学法学.从本体论法学到实证论法学,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一次转向,当代法学,正处于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向解释学法学转向的过程中,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二次转向.解释学法学,已经构成了当代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研究的前沿景观.  相似文献   

12.
王胜兵 《世纪桥》2007,(7):53-54
哲学基本问题本身与其包涵的两个方面是不同的,信息哲学重申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可知性。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互逆的两种信息流的运动,认识主体通过其认识方式把握客体信息并形成再生信息,并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实践对象的客体信息。  相似文献   

13.
自西方学者提出外交哲学(diplomatic philosophy)这个概念以来,一些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外交哲学的文章,甚至引发了对中国选择何种外交哲学问题的学术争鸣,许多学者从传统到现代,从国际到国内,对外交哲学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但不无遗憾的是,至今未有学者能将外交哲学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针对当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笔者以反思的视角切入,从法哲学的高度予以审视,从而着重论述了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抑制的关系,同时提出了我国法治化过程中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法学理论的基石,也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司法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更加重视秩序、更加强调法治、更加尊重权利的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在司法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方法论,有利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赖海燕  徐春林 《求实》2002,(2):47-48
作为现代哲学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于近代西方哲学 ,并且克服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这种超越是根本性的 ,不是细枝末节式的修修补补 ,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了近代哲学的视野 ,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是指中国哲学由现代走向未来的过渡阶段的发展.在这个过渡阶段(21世纪前30年内),中国哲学应该从超越中国现代哲学的意义上寻找其发展的基本路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中国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趋势作了大致的梳理,以便说明目前所有现成的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方案,因为没有顾及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失去了指导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现实意义.要谋求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中国哲学界必须寻找新途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当代哲人首先要在三个问题上求得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近、现代哲学中激烈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尤其在当代科学迅速发展,各学科不断分化义在更高层次上不断综合的背景下,正确地把握哲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由此确立哲学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当前围绕哲学研究对象的争论概览目前国内哲学界在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是目前流行的多数哲学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社会需要现代化哲学,造就现代化哲学,就需要哲学自身具备现代意识。邓小平的哲学就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化的现代哲学。所以如此,在于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以及他一生所追求的中国现代化目标的主要方法论基础中所具有的突出特征——现代意识。 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需要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而这其中的主要之点就是要确立哲学中的现代意识。现代意识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概念,它作为现代哲学中的基本意识导向,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一是对  相似文献   

20.
人根据实践需要可与宇宙发生无限的关系,而元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家将人与宇宙的关系抽象到最极限的"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这对矛盾关系的结果。恩格斯是从元哲学意义上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而国内一些学者是在非元哲学意义上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非元哲学意义上的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与宇宙关系的终极反思上,最后还必须抽象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其根据在于:一是元哲学的反思是终极性"寻根究底"的思维,二是哲学史上元哲学的反思始终是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而展开的,三是元哲学的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反思体现了所有哲学反思的根本矛盾。元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标准的提出;其实践意义,是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