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密切相关.我国当前确立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此相适应,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也有必要作相应的调整.影响证明标准的因素主要有:诉讼的性质、诉讼的价值构成、诉讼的平衡性.由此决定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高于民诉而低于刑诉.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可分为"排除合理怀疑"、"清楚而有说服力"和"优势证明"等三种.  相似文献   

2.
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在实践中,治安案件相对于刑事案件,往往难以有效取证,有时甚至难以有效证明违法行为的存在.要想改变现状,应该从治安处罚自身的特点出发,按照兼顾权利保障和行政效率的原则去确立治安处罚的证明标准;确立“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建立当事人依要求提供证据的制度;并完善证人保护制度,明确规定过失导致的“错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其规定不甚明确,实践中也存在着证明标准过高难以操作的问题,故而,从待证事实的性质出发,并根据不同事实的影响确立具有层次性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乘祎 《前沿》2010,(1):55-56
本文简要介绍了证明标准及其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通过对比国内外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进一步了解我国行政诉讼中证明标准的意义和价值,使其能在行政案件审理中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淑梅 《传承》2008,(16):128-129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其规定不甚明确,实践中也存在着证明标准过高难以操作的问题,故而,从待证事实的性质出发,并根据不同事实的影响确立具有层次性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治安处罚证据是治安处罚过程的控制手段,同时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公安机关在进行治安处罚时,对其证据的运用正是对治安处罚权的规制手段。强调治安处罚证据的合法性,有助于增强公安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正确地做出处罚,有效地维护公共利益和管理相对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对当事人所举证明内容完全不同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证明标准进行审核认定;在工伤认定中,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不是必经程序;“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指的是抢救能否起到改变死亡结果的效果,而不局限于抢救是否短期暂时延缓死亡的时间,具体情况的认定视医疗机构结论确定。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二款对我国的证据确实充分标准进行了界定,首次将排除合理怀疑引入,丰富了证明标准的内涵,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不同法系及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刑事案件证明标准进行比较和梳理,对如何理解和适用刑事诉讼法第53条"证据确实充分"标准及"排除合理怀疑"标准进行了分析。提出正确把握"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律,并就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刑事案件多层次证据与证明标准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治安处罚程序性规定的主要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承认我国治安处罚程序性规定“历史功勋”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现行治安处罚程序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从治安程序性规定的目标模式和立法宗旨上看,治安处罚程序性规定虽然体现了相对人在程序中拥有的一定的权利,如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等,但是,从整体程序的规定上看,仍属于立足于行政效率的管理模式,缺少对治安管理处罚权的监督控制机制。其次从治安处罚程序的整体设计上看,程序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执法机关在办理治安处罚案件时,往往要参照大量的相关规定,人为地加大了办案的复杂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逮捕是一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羁押是逮捕的必然结果。逮捕与羁押不分导致逮捕证明标准过高并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之基础上,分离逮捕与羁押两项措施;通过论证证明标准的层次性来降低我国逮捕的证明标准(从"确实充分"到"相当理由"或"优势证据")、确立羁押的证明标准(明晰而可信的证据);并建立健全与层次性证明标准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使其自成体系,以期实现侦查效率价值与保障人权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和谐与否在整个社会和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制度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农村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和谐与否在整个社会和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制度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农村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平 《桂海论丛》2006,22(4):61-6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推出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具体的大局,检察机关要明确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本职履行职能,严厉打击涉农刑事案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认真履行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严肃查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营造农村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履行法制宣教职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主动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当前的具体的大局。检察机关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和谐社会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融为一体的。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难以有整个中国社会的持续和谐。对少数民族人权进行法律保障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理解,对中国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当今中国和谐法治社会构建中的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6.
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载体,也是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体现。经过三十多年的法制建设,我国于2010年宣布已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社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价值观。我国应以此为指引,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方面.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系统的工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党根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社会主义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这种依存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在政治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秩序、人权、正义、效益等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具有正当性。这种正当性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在法的价值层面上,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是实现实质平等的必然要求;二是在法的实现层面上,对弱势群体提供诉讼制度的有效实现是体现法律正义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试论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佛教具有丰富的有益思想资源,无论是在和谐的理念上,还是在道德、文化、心态以及生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功能,都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