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对社会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与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正确反应客观世界的现象,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系统理论知识。科学还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网络的数字化方式所建构的虚拟空间、虚拟世界,不仅冲击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而且还改变人的传统思维方法。传统思维方式面临挑战。期刊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它以采集、处理、传播学术信息为己任,它反映的是学术新思想、新成果、新信息的生长点,是人类探索、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情报源,也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探索越来越深层次的客观事物本质。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和人化自然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认识现实的世界就要包括全部的科学技术,其中含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客观世界是发展的,有规律的,核心问题是把握事...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5页)科学之所以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的力量,就在于科学既能改造客观世界,又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多是把科学看作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而忽视了科学具有改造主观世界的功能。为此,应深刻理解马克思“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的论断,在运用科学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用科学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同步进行,也可以说是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系统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的内容如同其它辩证法的规律内容一样,不是单一的,而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有一系列的具体原理、原则和观点。客观世界本身的整体性,是系统规律的客观根据。但对世界的整体性,不同角度的研究,可以形成不同的科学规律。就从哲学的研究来说,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把客观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的,是当作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的。从这点上讲,整体性原则,并不构成系统规律的主要内容。作为系统规律的最基本的核心的部分,应当是指相互联系的原理。从这点来说,系统规律可以表述为:一种事物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迎来了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之一,是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数学对于科学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是研究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而客观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形式都具有空间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在振兴中华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江泽民的“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集中体现了这样一个不断深化过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竖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总体上认识了科学对民族振兴的作用。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上曾领先于全世界。美国经济史家根据各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量的分析,中国在1750年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居世界第一。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国经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只是"三句话",还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只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不只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还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它不只是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还是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是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其工作对象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不但需要人文科学知识筑造 ,而且需要自然科学知识浇灌。本文仅就自然科学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的价值功能作点粗浅探讨。一、自然科学知识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原则、方法赖以产生的重要源泉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 ,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 ,它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人的思想、观点、立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相似文献   

10.
据 新华社 2000年 8月 5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 6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就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关问题再次发表重要讲话。   江泽民指出,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念进步发展,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为人类正确认识大自然,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知识和强大的动力,打开了广阔的前景,也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物质科学领域深入到基本粒子世界,在生命科学领域深入到分子…  相似文献   

11.
孙元峰 《前沿》2008,(9):64-66
思维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差异性思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又是科学决策的内容之一,是正确科学决策的要求。它的形成一般依靠自然科学思雏方式和社会科学思维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们要尊重科学,倡导科学?因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迷信则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歪曲的错误的认识,是反动统治阶级和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来欺骗、愚弄和毒害人民群众,阻碍社会进步的伎俩。人类社会是要通过用科学战胜迷信才能不断进步的。我国在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就曾提出了倡导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我国建国五十年来,就经历了摧毁“一贯道”、粉碎“主神教”等科学与封建迷信的多次斗争过程,保证和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这一论断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重要了。邓小平同志根据这一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理论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的全新的论述。这个论述是对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分析对比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向我们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以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状况下,生产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即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这是对科学技术的科学估价,更是对发现发明科学技术的人和科学技术主体的知识分子的高度肯定。对科学技术和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进一步的细化量化,这是一个重大突…  相似文献   

15.
系统理论提供的“系统”、“信息”等概念,是对客观世界一切事物最普遍、最重要的属性、特征及联系的科学概括,为哲学领域增添了新的范畴。系统理论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为人类进一步完整严密地系统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沟通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填补了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领域交叉地带的理论空白,为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大量新的理论素材,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重大发展。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都是其理论发展和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重读严复救亡篇樊洪业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飞速增大,科技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构成中的最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5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它顺应世界的发展潮流,符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同时它也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先驱者们“科学救国”...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观察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既是共产党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在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则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是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本身就表明一种认识的态度。传统的理论总是把意识形态看作是充斥各种利益追求和政治目的活动,是各个阶级自我防卫和相互攻讦的角斗场;科学则被看作具有不偏不倚的立场,它“唯真理是趋”。因此有人提出要“强化科学,淡化意识形态”。这种流行的观念本身就是科学意识形态的表现。本文拟揭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区别于其它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政治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等)的“纯客观”的假象,以达到对科学技术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9.
以系统观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们只有以系统观来学习和掌握这一科学体系,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精髓,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客观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相...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是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所必不可少的,也是新时期落实党提出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求、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