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证据是指证明案件的一切真实情况,是查处贿赂职务犯罪案件的成案的关键。本文根据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从办案人员在办案中怎样发现有罪证据、收集贿赂案件证据材料的主要方法,从而采取对策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必要的固定,做到证据确凿,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串供,防止错案的发生,保证案件质量,有力打击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2.
翻供是一种常见现象,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从翻供性质看,有合理翻供和恶意翻供;从诉讼过程看,有侦查阶段的翻供和侦查阶段之后的翻供;从翻供的形式看,有有序翻供和无序翻供;从翻供的次数看,有一次翻供和多次翻供;从翻供的内容看,有对案情的翻供和对罪行轻重的翻供;从造成翻供的主因看,有侦查人员造成的翻供、犯罪嫌疑人造成的翻供、其他方造成的翻供、多方共同作用造成的翻供。导致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影响力的来源看,主要来自四方:侦查方,主要源于侦查人员的认识错误和审讯方法不当;犯罪嫌疑人方,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策略选择、惯犯的经验使然、他人教唆、后悔当初、为逃避惩罚、同盟破裂、侦查方的承诺没有兑现等;其他方,主要包括律师的不当指引、媒体的推波助澜、法官的错误判断;以及多方的共同作用。面对翻供,侦查办案人员要有正确的态度,应当从科学讯问、防止串供、律师在场、录音录像、问清细节、作好记录、履行好法律手续、处理好与媒体、律师的关系、处置好特殊情形等方面着力应对好翻供问题。  相似文献   

3.
走私犯罪嫌疑人翻供是困扰当前走私犯罪侦查工作的一大疑难问题。本文对走私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针对走私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制化进程逐步推进,犯罪嫌疑人翻供、缺乏有力直接证据的案件在实践中时有出现,如何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对公诉人审查起诉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一起翻供案例的审查起诉过程,分析探讨间接证据在事实认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翻供翻证现象有着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当前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为了从源头、根本上防止犯罪嫌疑人、证人翻供翻证,在侦查阶段就应加强防范意识,采取有效对策,这对确保整个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贪污贿赂案件翻供翻证的表现形式、发生阶段、成因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强奸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是开展侦查、用以查清和揭露犯罪的客观条件,是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因此,从办案实际需要出发,就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法策略进行探讨,对于做好强奸案件的审理工作、打击强奸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贪污贿赂案件中的翻供行为愈演愈烈,成为了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防止翻供,侦查人员必须在侦查阶段就提高防范意识,采取有效对策,确保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文章深入分析了在贪污贿赂案件中翻供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应对翻供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滞后、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程序意识淡薄,再加上缺乏对办案程序的合理监督,已导致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办案人员存在受案程序不规范、违法调查取证、对犯罪嫌疑人滥用强制措施、对赃款赃物处置不当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立法建设、增强办案人员的程序和人权观念、提高办案人员的办案能力,以及增强侦查手段的科技含量等等入手,以规范办案程序.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绑架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尤其是在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日趋突出,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和暴力化,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本文对此类案件的特点、规律及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对策,以提高审理此类案件的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0.
侦查讯问中的交易是指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协商,通常以犯罪嫌疑人提供证据或线索换取司法机关不指控、减轻、免除刑事处罚。讯问中的交易可以使犯罪嫌疑人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以某种条件作为交换来趋利,即采取如实供述、提供证据或线索等为条件为自己减轻处罚,对侦查机关来说通过这种交易获取了案件的证据,查明了案件真相,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交易有利于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缩短侦查破案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问题。在我国交易尚未被法律认可,本文从讯问中交易的必要性以及确立交易的基本构建进行了论证。交易制度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实现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现状调查报告——以监狱服刑人员为调查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在押服刑人员未决羁押期间的刑讯逼供现状及其主观认知状况,开展了此次调查。调查表明,公安机关侦查案件时,存在着大量的刑讯逼供行为;公诉阶段检察人员较少使用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较直接刑讯逼供更为普遍,且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较容易出现;男性遭遇刑讯逼供的比例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犯罪嫌疑人较容易遭遇刑讯逼供;侵犯财产犯罪更易遭遇刑讯逼供;在押犯中不存在"反直觉现象"。为预防刑讯逼供,建议提高物证技术水平,降低口供作用;对财产类犯罪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2.
翻供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完全或部分推翻原来在讯问中所作的供述。作者认为导致翻供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口供的价值使然,二是讯与供的矛盾使然。而要避免翻供,应坚持在人权保护维度下获取口供,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人权保护维度下获取口供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是在人权保护维度下获取口供的若干程序性保障。相信随着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现象逐渐减少,翻供问题也将迎仞而解。  相似文献   

13.
尽管国家法律法规一再明令禁止,但直至现代法制已形成与发展的今日,刑讯逼供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各地公安机关都在为清除这一公害作出了不懈努力,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在我国能从根本上治理刑讯逼供吗?无论是从理性主义、人道主义、正当程序主义等哲学基础方面进行的分析,还是于现实的人文基础、经济基础、法治环境基础和社会发展基础进行的分析,都能够得出刑讯逼供可治理的结论。但是刑讯逼供的治理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刑讯逼供的治理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虽明确禁止刑讯逼供,并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却屡禁不止,成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大顽疾。刑讯逼供之所以屡禁不止,其中因刑讯逼供案件自身的特点而导致的侦查破案难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些刑讯逼供的犯罪分子认为自己是司法人员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或存在侥幸心理轻信刑讯逼供行为很难被发现和定罪,进而无所顾忌经常作案。因此,针对刑讯逼供案件的侦查难点进行分析,对其侦查方法开展研究,对于有效打击刑讯逼供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刑讯逼供的内涵和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禁刑讯逼供的法律原则已深深地树立于各国的刑事诉讼法中,但是世界各国对刑讯逼供的认识不一,刑讯逼供的概念在我国也未取得一致,而且对于刑讯逼供的具体内容也有不同的理解,这就为司法实践中治理刑讯逼供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文章从刑讯逼供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刑讯逼供的内涵和外延,深入分析了刑讯逼供的本质,并提出了刑讯逼供概念的拓展型特质,希望对治理刑讯逼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人员常常会遇到诸如口供前后不一致,同案人口供,以及只有口供而无其他证据证明的事实等等情况。应当赋予口供多强的证明力、单独口供能否被采信,等等问题是检察人员必须面对和判断的。口供应当具有完整、独立的证据价值。我们不能因为对刑讯逼供的憎恶和恐惧,就否定口供的独立性和贬低其证明价值。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单个(口供)证据的价值,特别是在证明案件事实某一方面的(充分)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权益的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了不少冤假错案的发生,违背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施行,在严格规范了获取口供的同时,突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但在追求两者统一的目标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讯问观念、手段等固化的问题。因此,继续深探问题的根源,从转变诉讼观念和完善立法两个方面入手,剖析如何加强口供获取中的人权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的新形势下,侦查审讯工作需要转变观念,将审讯模式转为对嫌疑人心理操控和强制为主的新模式。供述中嫌疑人自我服务偏见是嫌疑人在供述情境下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引导是必要的。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关于自我服务偏见这一心理现象的研究发端早,形成的理论体系较为成熟完善。要研究供述中犯罪嫌疑人自我服务偏见的诊断与引导,需要先以社会心理学对自我服务偏见已有的研究为基础,将其纳入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研究范围内,明确供述中犯罪嫌疑人自我服务偏见现象的特殊性及其作用形式,然后在具体审讯实例中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和正确引导,以达到顺利讯问,获得真实供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翻供问题一直困扰着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特别是恶意翻供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司法秩序,降低了司法效率,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在侦讯工作中,如何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遏制恶意翻供现象的发生,既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