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了数额巨大的土地资产。随着城市土地资产观念的提出和对其研究的深入,城市土地无形资产问题已经摆到了政府的面前。经营城市土地“有形”资产是要赚钱,而管理城市土地“无形”资产是要花钱。前者是政府把城市土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聚集、重组和营运,尽可能获得盈利,以弥补城市建设发展中资金的不足,而后者是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对土地的区位条件进行改善等,尽可能的提高土地形象,在“无形”提升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论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魏德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土地是实行行政划拨,无偿无期限使用。使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无收益的权力,甚至陷入只投入无效益的误区。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传统的土地使用制度,严重的制约土地的计划控制与市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但作为城市空间依托的城市土地却显得更加稀缺,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经济的持续与协调发展。文章就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目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是城市土地市场运作模式的重大改革,对于提高政府对城市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集约与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作者从城市上地储备机制作用入手,分析其运作程序、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政府也在2020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提出了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城市化,即城市化率达到5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土地被征用之后,许多农民成为“三无农民”(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如何保护“三无农民”的经济利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各类开发区、工业园项目开工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土地征用、行政托管和社会管理问题急剧增加,日益突出。从襄阳市行政区域管理现状来看,区划(托管)变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行政区划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行政管辖范围的一种审批和确认,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的失衡表现为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失衡,人口增加与土地承载能力的失衡,一头是有城无人、有城无市、有城无业;另一头是过度城市化。失衡的原因在于政府是城市的缔造者,由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地方政府一心想把城市造到郊外去,而居民则希望在城市谋生和享受城市福利。其症结在于政府拥有过多的行政权力,进行了过多的行政干预,没有遵循城市本身的发展规律。改变这一现状,要让城市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建设有内涵有质量的城市,摸索适当的城市发展模式;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活动,对城市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提供公共产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广西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特征及若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现象 ,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理论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广西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文章分析了广西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并不高。本文运用DEA模型方法对我国典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典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效率低下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良森 《前进》2003,(11):19-20
一、盘活城市资源,让城市产出城市是政府最大的一笔国有资产,是政府经营城市的资本。如何让城市能高效产出,我们重点抓了对“四权”的市场化运作。一是拍卖使用权。坚持“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原则,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一收购储备城市规划区土地,公开拍卖使用权,获取土地级差效益,先后收购储备城区土地420亩。我们抓住驻城区部队移防机遇,政府出资2730万元收购了位于城区中心的部队营房,一次集中储备土地850亩。这些土地全部拍卖后,政府可获得直接收益1个多亿。去年,有偿出让城市土地86.4亩,实现土地收益5348万元,每亩平均61.9…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的失衡表现为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失衡,人口增加与土地承载能力的失衡,一头是有城无人、有城无市、有城无业;另一头是过度城市化。失衡的原因在于政府是城市的缔造者,由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地方政府一心想把城市造到郊外去,而居民则希望在城市谋生和享受城市福利。其症结在于政府拥有过多的行政权力,进行了过多的行政干预,没有遵循城市本身的发展规律。改变这一现状,要让城市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建设有内涵有质量的城市,摸索适当的城市发展模式;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活动,对城市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提供公共产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更正     
安晓明 《长白学刊》2004,(4):112-11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是典型的“三无”制度,即城市土地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禁止土地转让)的使用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完善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作为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土地制度自然需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其中包括城市土地市场。基于此。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的制度背景,从土地收益及构成、土地供给与需求等分析入手,构建了城市用地扩张的土地财政行为分析模型,并在全国和东中西部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动因与制度优化的路径。结果表明:土地税收对城市用地扩张表现出明显的正激励,土地市场收益中出让收益的正向激励明显,其中以招拍挂等公开市场方式尤为突出,凸显了政府管理的倾向性;市场供给和需求增加均刺激了城市用地的扩张,需求是主动力;东中西部因各方面差异,各因素对城市扩张的影响大不相同。文中最后在土地税收、土地市场、农地征用及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制度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不仅是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最大的资产。经营土地,就是城市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城市土地资产,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城市土地资产是城市政府最大的资产。经营好土地资产无疑是经营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城市政府履行建设和管理好城市职能的必然选择。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合肥市,如何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确值得探讨。近年来,合肥市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合肥,带全省”的战略部署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徐伟 《人民论坛》2013,(8):130-133
当前,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建设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在完成全域城市化进程后,城市农转非土地中存在的政府组织的“名义产权”与原农村集体及村民“实际占有”之间的尖锐矛盾。盘活存量土地必须化解这一矛盾,可行的出路是通过协调“实际占有”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实现对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都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转轨给妇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出访前希望了解的主要问题。失落与自由同在?立陶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土地和森林资源,即使是城市人口也可拥有3公顷土地。按照立陶宛法律规定,没有土地才可以申请失业救济,因此能获得救济的人微乎其微。不少城市职工周末回到农庄种粮食和蔬菜,既是改善生活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休闲方式。但农村劳动力的生活似乎不都那么美好。驱车走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不时可以看到耕牛在荒草中悠闲地踱步,大批土地荒芜。虽然政府1994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在的城市扩展模式总体上仍是一种外延式扩展模式。这种城市扩展模式不仅导致我国出现过度"农地非农化"趋势,危及我国的耕地和粮食安全,而且还造成我国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不匹配,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挤程度,带来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最终威胁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造成我国城市外延式扩展、无限蔓延的重要原因。在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下,地方政府占据着农村土地开发的绝大部分收益,他们有强大的动力去扩大土地征收规模,扩展城市的边界。我国有必要对农村土地征收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使地方政府与农户能够合理分享农村土地的开发收益,有效遏制地方政府圈占农村土地的动机,减弱城市无度蔓延的根本动力,从而优化城市扩展模式,建设紧凑型城市,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发展扩大,能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现结合滁州市具体条件,从分析土地使用的现有矛盾入手,侧重于城市规划的土地规划层面,探讨如何解决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滁州市土地利用现状1、滁州市城市及小城镇土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步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面貌改变的同时,也衍生出众多问题:在土地投机炒作下,房地产开发呈无序发展,片面追求容积率,使得城市拥挤而混乱;各大小公司从短期利益和树立形象出发,草率上马了大量工程,建筑布局零散,缺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进入快速城市转型期,实质挑战是如何维持城市中心经济增长的秩序,带动大多数流动人口转移和融入城市。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化实践表明,土地制度居功至伟。征地制度把城市建在了国有土地上,又通过政府推动城市综合开发和市场激活土地价值的机制,形成了城市扩张的土地制度框架。相反,当下流行的集体土地入市和农民自主城市化主张,从经验、法理、理论及改革等四个方面都存在逻辑问题,其实践如果转变为正式的法律制度,将严重影响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正在试点的三项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底线思维原则,坚持土地制度改革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大局,避免掉入土地财产权利陷阱。  相似文献   

20.
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提出和规划层次 从"概念规划"的产生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风云突起;对城市规划工作者来说,是城市规划领域应对市场经济冲击而提出的一种规划技术内容的扩展和探索.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则是为解决招商引资所需的土地投放和国家宏观土地调控政策出现矛盾所寻求的合理平台.其实质乃是一个以政府目标和城市问题为导向的一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