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认同既是政治主体个体归属的需要,也是政治客体权力正当性的源泉。论文从政治认同生成的主导因素入手,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政治认同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总的说来,政治认同经历了意识形态主导型认同、经济绩效主导型认同和民主权利主导型认同三个阶段。其变迁也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即政治认同主客体动态匹配、双向建构;政治认同多维化凸显;政治效能型认同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型认同。  相似文献   

2.
人权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尺度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作为评价尺度的人权价值,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评价尺度,又是个体和社会进行自我评价的价值尺度。人权价值作为评价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及其全面实现的基本尺度;作为价值批判尺度的人权价值,通过自身的基本属性——普遍性与特殊性、集体性与个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反映作为"类主体"的人的普遍价值追求,又反映作为个体的人的多样性价值需要,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既是总体性的价值批判尺度,又是具有独立形态的价值批判尺度;作为意识形态的人权价值,是被赋予了普遍性的思想体系。人权价值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集中体现,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载体。  相似文献   

3.
制度评价本身蕴含着一定的价值标准和客观尺度,这个标准和尺度不是唯一的,而是一个立体的四维体系:即生产力发展程度与人的生存状况的有机统一;制度文明的历史尺度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现实尺度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生态评价尺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标准和尺度。制度评价的四维体系是内在统一的,构成制度评价体系的客观性、时代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从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四个层面探寻"人的根本",旨在揭示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政治价值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前提,以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为主体内容,为人的社会本质所规定,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形态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价值论     
在当代凸显历史价值论研究,有助于确立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深化对唯物史观本质及其当代价值的理解。历史价值是历史作为客体对于主体人的作用与意义。从生成论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论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客体对增强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历史评价尺度是多雏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体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历史评价的终极尺度。历史评价合理性是一种实践合理性,要立足于实践、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历史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智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2月版警察作为特定的政治现象和主体似乎一直为政治学研究所忽视,对警察展开的政治分析远没有警察本身在政治生活中表现的那样丰富和充分。本研究正是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对警察的政治性进行考量。警察的政治性,即警察的政治属性,是指警察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内生的政治性质、外在的政治特征和当下的政治状态等。警察内生的政治性质表现为警察是国家的历史常态,即警察与国家同起同源、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4,(9):95-96
田志文在《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撰文认为,从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四个层面探寻“人的根本”,旨在揭示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政治价值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前提,以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为主体内容,为人的社会本质所规定,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形态的。  相似文献   

8.
赵斌  任中平 《前沿》2009,(3):3-7
以时间、认知与权力三要素为要素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特征为:历史继承性、动态平衡性与增量渐进性,即在历史上体制改革良性方面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处理好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既要重视政治权力对制度变迁的引导性、主导性作南,又要重视变迁中主体认知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活动着的显性主体实际上受到一定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即“隐性主体”的支配和制约,“隐性主体”作为显性主体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尺度,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始终,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功能和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评估三重视角分析“隐性主体”的存在与作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概念及研究“隐性主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张慧 《前沿》2005,(4):112-113
民主、法治理念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程度、政治发展水平、具体的政制结构以及特定社会主体对这种精神的解读方式、行为方式有内在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成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最好土壤,它也使构建现代民主法治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必需。  相似文献   

11.
刘文忠 《新东方》2006,(2):23-26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虽为主观的价值判断,但是其折射下的政治文明形态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制度化和程序化,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权经历了从先验的道德准则发展成为法律原则、政治观念并最终成为人权法的过程,并直接影响了不同时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一、人权与政治文明基本关系分析从内涵角度学界对政治文明概念论述颇多,从外延上,政治文明至少包括如下特征:1.政治文明与特定社会的价值判断紧密联系,和不文明相对应,代表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发展的方向。2.政治文明体现社会制度的进步状态,是制…  相似文献   

12.
试论政治环境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 《长白学刊》2001,(4):19-22
政治环境是特定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生活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可相对地划分为政治体系内环境(包括政治资源、政治模式、政治局势等)和政治体系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研究政治环境的特点、结构和功能,探讨政治主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对于社会政治实践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概括来讲,这种变化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趋势:其一,主导政治价值不变而主流政治价值不断变化;其二,从一元导向向一元导向与多元共存互动变化;其三,从整体本位向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交叉融合变化;其四,从理想取向向理想取向与世俗取向共存互补变化;其五,从精神取向向精神取向与物质取向并重互赢变化。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并非纯粹的,而是杂糅的;并非径情直遂的,而是曲径通幽的。这种变迁的趋势是潜在的,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其中既不乏人类社会政治价值变迁的通理,同时又展示出诸多中国政治变迁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行政文化的界定出发,认为当代行政文化研究是政治文化的一个特定的论域。现代行政发展需要开展行政文化研究,特别是要关注社会政治主体的实际展现。为此需要树立"以公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以催动社会政治主体的成熟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必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特质,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该矛盾的存在既有其客观历史根源,又有主观认识根源。科学实践观开创全新的实践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下社会和个人、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是实践基础上的矛盾统一体,随着实践的发展,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必然趋向于动态和谐。在实践思维方式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须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层次性结合、优选性与发展性相统一、明晰性与具体性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09,(5):96-96
杨光斌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公民参与的主体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就决定了,公民参与的主体不但有参加选举政治的公民个体,更多的是无组织的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以及网民)以及为实现特定利益而结成的团体。在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7.
政治向度是评价文艺与现实关系的一条尺度,其背后有着特定价值导向的文化逻辑。从这个权力博弈的场域中,可以洞察文化领导权嬗变的轨迹。文化领导权不同于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它是一种软性的志愿服从,其地位不是固定的、一劳永逸的,它需要随着社会和文化发展不断自我调适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从灌输型到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思想政治教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从灌输型到情感型转向就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伴随这一历史嬗变,其价值偏向一方面表现为构成灌输型与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发生位移即由"以社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通过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法培育、目标培育等基本路径,可以有效实现这一转向以适应其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代君 《理论月刊》2010,(9):45-47
价值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价值主体(人)是价值的核心和归宿,价值的生成过程是价值主体、价值客体、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公共价值一方面意指"公共性",即公有性、共创性、共享性、共同性等属性,指向公共事物、公共行为、公共生活领域;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公共价值的"公共性"是基于主体内在尺度的共同性,指向公正与公平。正义是公共价值的实质和核心,人本身是其终极归旨,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在公共价值的生成和实现中追求正义。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0,(8):93-93
李建华、朱伟干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行政检举是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的历史变迁中,行政检举始终面临着政治合法性的质疑,亦即检举的政治道德困境。这种道德困境的实质表现就是政治价值内部的责任冲突。西方国家虽然依靠伦理立法克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