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思琴 《前沿》2009,(2):133-136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国家对因其侵权行为给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承担赔偿的责任。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通过比较研究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社会现行的立法和实践状况,提出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为该制度的建构提供相应的立法建议和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和复杂性使侵权行为不仅造成了个人的权利受到损害,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现有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不能有效解决社会整体利益损失的补偿和恢复,实践中也不能很好地控制普遍性侵权行为和隐蔽性侵权行为。因此,损害赔偿制度应当考虑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确立社会性损害赔偿制度,通过在社会和个体之间损害赔偿的分配,既可有效降低侵权行为的发生,又可补偿个人和社会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我国加入WTO后,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将面临着新的挑战。知识产权的侵权损害赔偿,以维护和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并制裁侵权行为人为目的,既是侵权行为最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又是知识产权制度得以实现的最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及国外有关立法,探讨了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特点、赔偿的原则、赔偿的数额等问题,建议在我国的知识保护制度中将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的要素具体化,并增加知识产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论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凌  唐蓓 《桂海论丛》2002,18(4):92-94
在我国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 ,其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如何有效地防止环境侵权行为 ,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与一般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相比,在侵权的主体、侵权行为违反的义务、侵权行为的对象和责任成立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婚姻法》规定了有权请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四种情形,但未能涵盖实践中严重侵犯婚姻关系中另一方权利的过错行为,立法上应采用列举与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列举之后加一个概括性条款;在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方面,明确“过错”的判断标准,同时赔偿请求权人应限定为夫妻一方,不能任意扩大,但在赔偿义务主体方面,应列第三者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义务主体;在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上,应结合现行立法和婚姻关系的特点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关于侵权责任的方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针对隐私侵权行为并非都可直接适用。结合隐私权及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可将隐私侵权行为划分为侵入型、公开型和干扰型三种。将隐私侵权行为可适用的侵权责任方式进行归类、分析,可针对隐私侵权分别适用损害赔偿责任方式、去除其侵害型责任方式和预防侵害型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相关法律问题所引起的争议颇多,其中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主要涉及归责原则、赔偿方法、赔偿数额等内容。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作出了统一规定,WTO各成员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必须考虑其规则要求。我国在构建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过程中,应当考虑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殊性,在立法上应将无过错责任原则引入侵权归责体系,并对损害赔偿数额作出统一规定,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明确界定,以便于实际操作和具体适用;同时,在司法上应灵活运用损害赔偿方法,以充分体现合理补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既可因侵权导致,也可因违约导致。然而,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却只承认和支持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排斥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影响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本文在对他国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考察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齐艳敏 《前沿》2004,(4):143-146
随着海事侵权的种类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传统的法律适用原则的弊端不断暴露 ,虽然海事侵权仍然适用一般侵权的法律适用原则 ,但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法律适用上应以侵权行为地法为主 ,结合海事侵权的特殊性 ,辅之以法院地法原则和船旗国法原则 ,促进海事侵权法律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儿科医学临床试验具有高风险性,儿童受试者权益受损的案件屡见不鲜。儿童受试者损害赔偿无专门法律法规,实务中,可通过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进行救济,但选择侵权责任路径更加有利于儿童权益保护。因侵权责任主体的差异,儿童受试者损害赔偿应分别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儿童受试者受损其侵权责任的过错认定标准、侵权行为表现形式、因果关系以及损害事实等有别于一般侵权责任构成,在责任承担方面要充分考虑责任主体、责任范围、举证责任及分配、抗辩事由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环境侵权诉讼案件的日益增多,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已成为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焦点。对此问题的证明,不仅是环境侵权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也是环境污染受害人能获得法律救济的前提条件。在此,本文分析了传统因果关系证明方法的缺陷,并根据国外的一些先进理论,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针对环境侵权行为所采取的民事制裁措施,由于环境侵权行为迥异于传统的侵权行为,所以必须遵循其特有的原则,即个别赔偿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损害赔偿与侵害排除相结合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环境权益相结合的原则;司法处理与行政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媛 《前沿》2005,(5):132-134
精神损害赔偿, 长期以来是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 对它的理论研究过去多局限于单纯的民法领域。环境侵权可能带来受害人财产、身体的损害已经毋庸质疑, 但因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根据侵权责任理论、精神损害理论、外国司法实践, 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适用民法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 精神损害赔偿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实现, 使其在环境侵权适用中也是必要的、具有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由于国家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人身权利遭受损害,精神受到创伤。在《国家赔偿法》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趋于完善,更好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个标志。但《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过于笼统,致使在实践运用中出现困惑,因而有必要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再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王玉青 《理论月刊》2012,(2):173-176
食品大规模侵权在我国此起彼伏,给大量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精神以及其他权益的损害,而行政的过分干预导致侵害人迅速破产、倒闭,司法的消极状态以及对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使消费者怠于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须建构完善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激励消费者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以期制约食品大规模侵权。  相似文献   

16.
环境侵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民事侵权行为的特殊侵权行为,但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损害赔偿的承担上,遵循的仍是传统民法的同质赔偿原则,这导致了对受害人救济的严重不足,有失社会公平与正义,同时也导致了对加害人的制裁不力等弊端,不利于环境保护。它的局限性,使得惩罚性赔偿原则引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领域有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可以更好地实现民事责任的救济、制裁、预防功能,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7.
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因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 从而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在刑事案件中,当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时,被告人的行为就不仅仅只触犯了刑法,同时还在民法上构成了侵权。从现有刑事、民事法律制度看,犯罪类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保护胎儿利益的学说理论和立法现状,应当赋予胎儿权利能力,由胎儿行使其应享有的权利,以更好更全面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应根据侵害胎儿利益的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分析第三人侵害胎儿利益的责任构成。针对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应明确胎儿为损害赔偿权利人,依据胎儿所享有的利益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同时强调胎儿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活着出生。  相似文献   

19.
宋海鸥 《青年论坛》2008,(2):105-108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侵权案件,完善对受害者的救济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行为违法性”的认知、因果关系理论的选择以及救济途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从宪法、民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方面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从而构建完整的受害者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产品责任领域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满足消费者维权需要,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应借鉴美国相关制度的规定,突出该制度在填补被害人所受损害、惩罚侵害权利的行为、阻吓侵害行为再度发生等方面的特性,进一步明确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条件:以故意、恶意或完全漠视他人权利为主观要件;侵权行为具有不法性和应受谴责性;侵权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