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张梅 《传承》2009,(10)
精神问题已引起现代社会的普遍关注,拉康的精神分析法,尤其是他对人的精神本质的探究,为我们理解精神问题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哲学理论方法.通过对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探究,我们发现,忽略了对人类精神本质的追寻,忽略了语言在精神分析中的作用,我们的分析达不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在实践中找寻有效的方法.借助于拉康无意识中的"真实",我们才能在正常的人与有精神问题的人之间做出正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2.
袁小云  许丽平 《求索》2012,(3):110-112
齐泽克作为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继承人,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新场域。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意识,还是一种社会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三种形式。齐泽克把意识形态当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幽灵",把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社会存在",齐泽克的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又存在其难以逾越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韩振江 《理论月刊》2007,(12):49-52
齐泽克是当代西方思想界多产的拉康精神分析学派哲学家。他致力于把拉康艰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精髓延展至意识形态、主体性、通俗文化、电影网络等方面,把拉康理论予以哲学化、社会化和通俗化。齐泽克以"实在界"为核心概念全面继承了拉康的晚期哲学思想,并融合马克思主义知识传统,在与阿尔都塞对话的基础上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同时,他还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拉康化读解,提出拉康式分裂主体思想,试图在后现代哲学语境下再续西方主体性批判传统。  相似文献   

4.
张梅 《传承》2009,(20):90-91
精神问题已引起现代社会的普遍关注,拉康的精神分析法,尤其是他对人的精神本质的探究,为我们理解精神问题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哲学理论方法。通过对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探究,我们发现,忽略了对人类精神本质的追寻,忽略了语言在精神分析中的作用,我们的分析达不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在实践中找寻有效的方法。借助于拉康无意识中的"真实",我们才能在正常的人与有精神问题的人之间做出正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雅克·拉康从性身份定位理论出发阐述了"女性是不存在的"这个命题,提出孤立的人自身是不可能存在的,人只有在同世界的他物和社会上他者的接触中,才能发现自己.对于拉康性身份定位理论的理解,学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存在主义女权主义认为,拉康的性身份定位理论在他们看来是不完善的,女性相对于男性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二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认为,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不是先天解剖学差异造成的,而是根源于私有制;拉康的性身份定位图是对稳定的身份认同发起了激烈的攻击,但是却没有完全的抛弃它.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层面的欲望(desire)是拉康构建其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范畴。从微观上讲,主体的欲望源于需要以要求这样的语言形式表达时必然产生的压抑性冗余;而从宏观上看,欲望则是在个体从成为菲勒斯(phallus)形象到拥有菲勒斯能指的转变过程(即经历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中形成的。主体欲望的实现形式是隐喻和换喻,并且具有鲜明的他者性。对象a以其不可能性牵引着欲望的永恒流转,它既是欲望的终极对象,又是欲望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7.
再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信仰的建立是我国法学界探讨的热门问题,本文结合中外法学理论,通过对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以"追求法律的价值理性"来"建立法律信仰",并结合博弈论等分析工具,对提出这一观念的原因和对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四个教育"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扎实地抓好"四个教育",要形成抓教育的领导机制;要坚持把革命人生观教育作为"四个教育"的核心;要把"四个教育"和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要坚持以干部为重点;要积极运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1949—)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拉康学派的杰出代表和“后马克思主义”的主将,意识形态批判是其学术关切的主题和思想精华。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真实的缺失”:意识形态批判的前提“真实的缺失”(也称“主体的空无”或“他者中的短缺”)是拉康关于人的本质形成的重要慨念,指的是人在“现实界”中主体身份的获取是以丧失“实在界”的原初真实状态为代价的,人作为主体是文化符号秩序建构的产物,但主体被建构的过程同时…  相似文献   

10.
正第10期《学党规明党纪》一文,告诫我们一名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必须要为自己的言行加上"纪律之锁",为欲望加上"节制之锁"。党员干部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将"他律"转化为"自律",培养纪律自觉。如果党员干部不守纪律无所节制,过了火、越了界,必将走入歧途。可以说,有节制的欲望是人生的阶梯,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为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常常以责任和义务时刻提醒自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