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敢"与"怕"     
在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常常鼓励领导干部要"敢"字当头.大胆地想、大胆地闯,才能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然而,在倡导"敢"字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怕"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严治党"概念的演进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虽然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明确提出"从严治党"概念,但却有相应的实践与探索。1984年11月28日,"从严治党"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中;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从严治党",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得到了普遍性的认可;党的十四大审时度势,把"从严治党"写进党章,标志着其作为建党治党原则被正式确立。随着实践的发展,"从严治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完成了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演进过程。"从严治党"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演变既是治党原则逻辑的现实反映,也是政治概念内涵演进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3.
聊吧小二:在国内某城市一项长期举办的约会活动上,"大女子"占了绝大多数,她们大多数年龄在30岁上下,条件优越,可就是遇不到合适的对象。原因很简单:强过他们的"大男人"大多数已经有了幸福的家庭,弱于她们的"小男人",大多数连接近她们的勇气都没有,即使有几个胆大的,她们也还是心有不甘;嫁给经济、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小男人",心中总有一点说不出的委屈。但是,相处融洽的"大女子"和"小男人"也不在少数,他们的口号是"幸福的婚姻只关乎情感,与金钱社会地位无关"。大家对这种与通常认知有所违背的现象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根本方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的辩证关系。而在"变"的创新逻辑中保持"不变"的稳定逻辑,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在场的阐释向度和行动向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就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中实现的,即遵循两个"三大规律",在"变"中把握"不变";落实"八个相统一"原则,在"不变"中创新求"变";坚守"四为服务"导向,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5.
"城"与"市"     
一说到城市,人们就知道是某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人口密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店铺满街的地方。但在最初,"城"和"市"是有区别的。"城"是由村和镇发展而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聚集,有的地方竞达10万人以上。于是统治者便想出一个办法,上层人住在聚集地的中心,并用一道墙围起来,下层人则分布在远离中心的城墙之外。于是,就出现了"城"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侯建国 《今日浙江》2014,(21):62-62
正"慎独"最初是儒家的重要概念,意思是,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因此,"慎独"得到共产党人的大力提倡。刘少奇对"慎独"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慎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修炼成的,必须从  相似文献   

7.
李程 《理论月刊》2002,(3):41-42
诸葛亮治蜀,以"德治"为本,特别注重自己和各级官员的德行在治理中的作用,以"法治"为辅,又特别注意对各级官吏的严格执法,并把"德治"的精神贯穿于"法治"的过程之中,达到了以"德"治国的目的,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王宁 《思想战线》2005,31(5):113-115
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在经历了多次"危机"之后其衰落之趋势是无可挽回的,但这种衰落恰恰为其"再生"奠定了内在的基础,此也即比较文学学科内部的反拨.在这方面,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东方和第三世界学者将对一门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再生"有所作为.比较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界文学阶段.那种为比较而比较的牵强比附式的"比较文学"确实应该死亡,而一种新的融入了文化研究和世界文学成分的比较文学学科将在这其中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9.
郑智辉 《前沿》2003,(10):174-176
"孝敬"在传统"德治"方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仁之本",它分别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任人制度、教育制度相结合,使历代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孝治天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孝敬"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弘扬优良孝敬传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有助于发展"亲族型企业";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实事求是"的主要症结 尽管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理论上已是全党同志的共识,但在实践中,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究其根源,我认为:关键是在"求"字上产生了种种偏差和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三进"的根本目的是"进头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过程中,进教材、进课堂是载体、是中介、是手段;进入学生头脑才是根本目的.笔者在教学中从"听"、"说"、"看"三方面对几种教学与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头脑"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经典论断,实现了人们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的观念革命,真正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个经典论断意蕴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观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性上"、"历史的进程中"、"社会生活中"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具体地、发展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3.
学会"啃书"     
现实中不少教师多年来很少动笔写教 后感、教育工作总结等文章,不读书,少"进 货",患了"教育信息贫乏症",肚子里没怀上 "书胎子",哪能生产出"文稿子"? 笔者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从不敢懈怠,除 了上好课等必要工作之外,笔者的大部分业 余时间几乎都花在"啃书"备课上。"在生活 中备课,在备课中生活",是本人从事中学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如笔者常跑图  相似文献   

14.
宋朝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仁宗恭俭仁恕,可谓"畏天变"而"爱民力"的"儒者皇帝"。在仁宗朝,我们看到了不那么强势的、尊重制度与传统的皇帝,包容异见、接纳批评的政治风气与政治制度;仁宗治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星光璀璨的官僚群体,在这些因素中,无不蕴含着走出朝代更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赵利伟 《前沿》2003,(2):117-119
"一"与"不一"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辨证关系.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运用"一"与"不一"的矛盾法则,阐明了文学创作及欣赏的内在规律和审美要求,将哲学思辩转化为对文学艺术自身规律的研究与批评,得出了"一则杂而不乱,杂则一而能多"的结论,不乱之杂正是文学艺术应追求的目标.文学艺术活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活动范畴,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曲折反映,只有体现了其内在固有的规律,即一而能多,杂而不乱,才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初,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冯,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今天,江泽民同志针对党的建设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虽然二者论述上有不同的角度和要求,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一致的.同时,"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实现"三个有利于"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种途径",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提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他认为,这种跨越只是政治制度上的跨越,而绝非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跨越,跨越之后的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生产的商品化和现代化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第二种途径"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这种"不够格"是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生产力欠发达,而绝对不是指政治制度的"不够格",从而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难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8.
李世闻  李志坤 《前沿》2006,(11):57-59
本文考察了我国"虚拟"研究的发展过程,概括了学术界在"虚拟现实"、"虚拟实践"方面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虚拟"生存不会成为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也说"小康"     
"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 仪的亲情社会。"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 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朴素向 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用"小康"这一 词语,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作为二十 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六大上,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则正式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  相似文献   

20.
正"五一口号"拉开了新中国多党合作的大幕,70年后的今天,我国各民主党派又将继承"五一口号"提出的协商民主精神,踏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列车,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开启多党合作的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五一口号"在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史、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及对我国各民主党派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可谓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概括为三个标志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