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推进重大事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现实需要,是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审慎周密制定《浙江省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多策并举加大推动力度,党委政府对源头维稳更加重视.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一要进一步统一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思想认识:二要加快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步伐:三要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规范化:四要继续深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廉如鉴 《前进》2011,(10):49-50
对重大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中央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所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2010年,袁纯清同志在7.29会议上指出:“在制定政策、布局项目的时候,都要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因工作不当造成被动”。2011年3月金道铭同志在省政法委干部大会上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加快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可见,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黄其洲 《政策》2013,(5):65-66
近年来,南漳县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在出台或审批前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降低、控制和应对可能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张红显 《理论月刊》2012,(9):111-115
作为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第三方力量,非政府组织参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独特优势.但由于现行法规和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本身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得非政府组织在参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面临一些困境.应进一步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度构建和内外环境,推动非政府组织同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引导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中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总体上社会发展平稳向好,但是也要看到社会群体利益冲突激增,社会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预防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结合各地实际,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决策事项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制机制运行的主要做法与运行成效,总结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制机制的主要思路与政策框架,包括更加注重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精准定位,更加注重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保障机制,更加注重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防范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渝发改投[201 2]1467号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委,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了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要求,我委制定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已  相似文献   

7.
重大事项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机制建设,不仅是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创举,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但是,在制度和机制建设过程中因为"重外部制度设置,轻内部机制建设"而引发了诸多失范问题。包括: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方法与程序简单化、评估制度建设边缘化、评价机制建设形式化、评估范围模糊化、评估自由裁量权放大化和固有矛盾解决迟滞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一是限制风险评估自由裁量权,以增强评估民主性;二是厘定风险评估范畴,以确保评估回应性;三是规范风险评估程序,以守护评估合法性;四是革新风险评估方法,以保障评估实效性;五是完善社会风险治理体系,以维系评估系统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化解,可以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保证社会运行在稳定与秩序的轨道上,从而防止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局面出现,对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当下突发事件多发频发之情形,国家通过规范性文件对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了顶层设计。在其政策引导下,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并付诸实践,但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了范围不清、主体不独立、程序宽泛、救济不力等问题。针对地方实践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法政策学、正当程序理论、新公共服务等理论,构建界分重大的"阶层制度"、独立的风险评估主体制度、评估过程制度和问责机制,是实现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法制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首先要确立评估的原则,即要以以人为本、促进发展、民主法治、源头治本为原则;其次要规范评估的范围,即要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活动等列入评估范围;第三要明确评估的内容,应包括合法性评估、合理性评估、可行性评估和可控性评估。要有评估的责任主体、监督主体、运作机制、操作程序、运行保障,要研究评估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据此提出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及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积极稳妥地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就是一项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研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了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践状况,分析其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积极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度性产品供给体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探讨规则产品、执行产品和制度产品的概念。然后 ,从制度产品及其供给体制的角度 ,以制度产品概念和制度的现代定义为基础 ,分析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 ,指出其背后的本质根源是制度产品劣质化。其次讨论了我国制度产品劣质化的成因和背景 ,并且指出解决制度产品劣质化问题的紧迫性。最后指出我国制度产品供给体制的主要弊端是生产人员垄断性。打破生产人员的垄断地位 ,恢复公众选择和监督生产人员的权力 ,实现公众对制度产品产生过程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意见权是制度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方针的主体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体观的发展,是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观念的回应,同时吸收了国际人权观念和中国传统的民本观念."以人为本"方针的主体观涵盖了所有的人,是对基本人权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从观念层面上看,"以人为本"方针主体观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从制度层面上看,"以人为本"方针主体观的实现还有赖于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巨变的复杂的网络环境,激增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都对网络制度的有效供给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制度伦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制度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有其必要性。同时,利用制度伦理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不可因循守旧,要坚持严肃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虚拟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为了进一步规范虚拟社会的秩序,文章深入剖析了由虚拟社会引发社会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三种应对措施,即建立实名制上网制度、备案举报制度、网上巡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中依法正确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2月9日印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廓清了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明晰了检察机关在处理上述案件时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全国各级检察院在批捕、公诉环节按照《意见》要求进行了积极的司法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文中尝试对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实现刑事和解(这里作者将"检察机关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作法暂称为"办理刑事和解案件")所要达到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推进,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利益格局,社会大转型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导致涉诉信访问题层出不穷。研究和解决公民合理的利益诉求表达、协调各方利益、畅通公民权益保障渠道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从大连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原因入手,针对当前公民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领导干部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理念,多方拓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途径,使维权维稳工作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以来,强关系在资源和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作用日前凸显,加剧了资源封闭,促进了精英的再生,增强了阶层结构刚性,阻碍了低层阶层的向上流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由于政府法律、制度、政策不够完善,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能力弱化以及功能异化,导致人们有可能或不得不转而依赖强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现代社会建设和培育现代社会资本的同时,努力完善制度政策,加强相关部门职能建设,加快制度结构调整,形成政府、市场与以弱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之间多元并存、相互制约、相互弥补的制度结构,为促进合理的社会分层机制与社会阶层结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弹性政府:风险社会治理中的政府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政府模式因社会需求的变化应表现出不同的形态。风险社会所赋予政府的新型责任要求政府改变自身予以回应,这种改变除了范围上的扩张、角色调整之外,在政府模式上也应有相应的变革。弹性政府在组织设置上更具灵活性,在行动中更具自主性并更加注重效率,因此应成为风险社会治理中政府模式的当然选择。当然,弹性政府并非完美无缺,运行中依然存在某些弊病,这需要道德的引导和激励、法律制度的规范与约束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20.
转轨时期政府职能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制转轨时期 ,新旧体制同时发生作用 ,二者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使得经济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 ,也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和新矛盾。此时 ,政府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来适应这种客观形势 ,在具体操作上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