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既有关于住房与生育意愿的讨论较少关注住房产权社会规范与安全意义。本文使用七期合并的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聚焦住房产权的安全规范机制,讨论住房对已婚青年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家庭住房数和住房产权正向影响已婚青年生育意愿;二是消除住房财富效应后,“有房住无房产”青年相对于社会租房群体生育意愿更强;三是住房产权通过抚养体验影响已婚已育青年的再生育意愿。本文为住房与已婚青年生育意愿的讨论补充了安全规范与抚养体验机制,为住房保障政策完善提供了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2.
公众对政府治理措施的自愿遵从程度显著影响公共治理效果。以往研究对于公共治理中公众自愿遵从行为的关注相对有限,且对影响公众自愿遵从行为因素的考察往往注重单一要素而缺乏统合视角。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整体性交互式行为模型,以期理解公共治理中公众自愿遵从行为的发生机制。模型聚焦公众与政府和情境之间的交互关系,强调公众情感和认知两个心理成分对于其行为的先行作用,提出公众对政府和情境的情感认同和认知判断同时影响其对政府措施的自愿遵从。通过一项调查和五项实验,以危机情境为例,证实了该行为模型的有效性,揭示了公众的自愿遵从行为受到对政府和情境的情感和认知判断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文仲 《长白学刊》2009,(5):155-155
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事件认知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社会心理维度是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的承受能力。一般说来,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社会心理就能够遵从社会规范。反之,超出了可承受能力,就会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刘敏岚 《前沿》2013,(2):99-101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本研究从“限塑令”说起,分析了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受到感知政府的社会责任、社会规范、助人快乐、自我环境意识及低成本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对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展望,以提高环保活动中公众参与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朱尔茜  宋晓玲 《求索》2023,(3):100-107
基于扩展的UTAUT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25个省市区(全国部分省域资料)微观普惠群体相关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微观用户群体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与便利条件正向影响使用意愿;感知风险负向影响使用意愿;金融教育与监管能够显著降低感知风险进而正向影响使用意愿;使用意愿正向影响使用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教育,实施面向不同群体的数字金融采取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无行为则无犯罪",是刑法理论的基本观念.如何理解不作为的行为性,以往的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社会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分别从不同的立场,进行了论证;由于这些学说都是基于非刑法规范的立场,来说明不作为的行为性,所以,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刑法规范的立场,来说明不作为的行为性,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和妥当性.刑法规范可分为禁止性规范与命令性规范两种,作为违反了禁止性规范,属于规范视野中的行为;不作为则违反了命令性规范,同样属于刑法规范视野中的行为.不作为与作为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是,在违反刑法规范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明是指公民公共行为的文明程度。本研究从政策制度、党员干部以及公众行为三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文明评价指数,根据2014-2016年浙江省公众的电话访谈数据,分析总结了浙江省近三年来基本公共文明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公众对浙江省公共文明的评价呈现逐年上升,但是不同公众群体的评价不一;政策制度公共文明对公众行为的公共文明有着显著影响,而党员干部的公共文明又对普通公众的公共文明行为起到显著的引领作用。据此,文章从公共服务的推进、公共管理的文明、政策制度的引领、以及重大社会性活动情景制造等方面,对公共文明建设提出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政策供给意愿是政策供给的重要变量之一,地方政府的政策供给意愿受到三方面政策需求的影响:中央政策需求、公众政策需求与地方政策需求。三种政策需求形成三条需求溪流,持续地对政策系统施加影响,表现为政策供给意愿确立的引力、压力、推力和阻力,而政策供给意愿的形成或变更就是这三条溪流的博弈均衡,体现为一种间断——平衡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9.
经营消毒餐具是一次性投入、循环使用,具有极好的环保新概念。对于专业消毒行业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十分乐观。有专家分析。目前,全国集中式餐具消毒的消费每日只有300万只。而市场潜力至少为每日8000万只。  相似文献   

10.
垃圾分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效取决于居民的行为选择。然而居民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呈现出“强意愿、弱行为”的悖离特点,众多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基于深度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悖离逻辑可发现: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主导因素有个体认知、压力感知、行为控制、资源情境与政策效能感,但二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是个体认知、压力感知和行为控制多种因素复合驱动的结果,其中,行为控制的双重效应是“内力驱动型”与“外力驱动型”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的核心要素;垃圾分类意愿虽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但资源情境、政策效能感调节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是导致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垃圾分类意愿悖离的根源。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内驱动力,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和调整外驱动力的干预机制,弥合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断裂。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选择是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基础。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行为选择各不相同;阶层意识和阶层特点是影响农村社会阶层土地流转的意愿和行为选择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土地流转的有序性,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是要区分阶层特点,遵从不同阶层土地流转意愿,实现土地流转的自愿性;二是要区分阶层特点,合理选择土地流转形式,实现土地流转的多样性;三是要区分阶层特点,明确土地流转参与主体,实现土地流转的高效性;四是要区分阶层特点,转换村级管理者阶层角色,实现土地流转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日渐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塑料制品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因此,减少居民消费过程中塑料袋的使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基于态度—行为—情景(Attitude-Behavior-Context)理论,采用问卷调研方法,分析环境关注、环境心理控制源、限塑政策知晓度等因素对居民在购物过程中实行不同成本减塑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发现,环境关注和环境心理控制源对低成本减塑行为(手拿物品无袋购物、节约使用手撕袋)具有显著作用,政策知晓度对该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以上因素对高成本减塑行为(携带环保袋)的作用方式刚好相反,只有政策知晓度具有显著作用,环境关注和环境心理控制源对高成本减塑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验证了环境关注与环保行为之间的“低成本假设”,即环境关注对环保行为的作用会随行为成本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对环保行为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依据行为成本进行差异化分析,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低碳管理建议,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相似文献   

13.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尝试通过手机终端发布地震预警,并采用了不同模式的信息设计,然而何种信息设计更适合中国公众尚缺少研究支撑,且多数研究关注预警文本而对文本之外的多模态要素关注较少。本文采用调查实验方法来探讨预警信息内容(包括行动指示与可用行动时间)和模态(包括图像与语音)两方面设计对公众避险行为倾向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仅就预警信息内容而言,突出行动指示或可用行动时间对公众避险行为倾向都没有显著影响;在信息模态方面,图像模态突出行动指示或可用行动时间的影响均不显著,语音模态突出行动指示也没有显著影响,但语音模态突出可用行动时间显著负向影响公众避险行为倾向,也不利于公众保持冷静,这可能与地震预警的时间紧迫性相关。本文揭示了视觉、语音等多模态要素在预警信息中发挥的作用,展示了预警信息内容与模态相结合可能产生的不同预警效果,可为未来地震预警信息设计研究与实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赵军 《人民论坛》2010,(12):86-87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法制支撑、政策支撑、技术支撑以及舆论支撑等。其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以往电子政务信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服务质量感知及公务员信息素质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的三个假设,进而构建了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在对陕西省82个县级行政区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首次定量考察了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服务质量感知及公务员信息素质三个变量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水平的影响强度和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最强烈;服务质量感知和公务员信息素质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依次减弱,且服务质量感知可通过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间接影响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公务员信息素质亦可通过服务质量感知间接影响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因此,在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的调动与培育,并加强电子政务服务质量感知效果的提升,同时积极提高公务员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6.
罗湖平  ;朱有志 《求索》2014,(7):79-83
从农户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模型探究长沙市郊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户隐形流转意愿的诸多因素中,文化程度和房租收益对模型产生了负相关的显著影响,宅基地处教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对模型产生了正相关的显著影响;城郊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形成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剧逼性、典型的市场驱动性和利益诱致性、普遍的文化调适性和积淀性。全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应尊重农民权益和农户意愿,注重其文化水平提升并加强宣传教育,分层分类分阶段化解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行为,整治管控增量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7.
借助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江苏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江苏省联合实施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跟踪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政策人群生育理想、生育意愿问题进行分析,当纳入代际、教育程度和收入等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后发现,不同政策人群在理想生育子女数上,无政策人群更有可能多生,但在意愿子女数上并无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可适当进一步放开现行计生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国外志愿者旅游研究成果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旅游认知心理的研究,探讨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认知、态度和意向等心理状况。研究结论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认知情况对其态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且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态度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校大学生所处环境的主观规范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态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其行为知觉控制则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态度有显著影响;在校大学生所处环境的主观规范和其行为知觉控制变量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均有显著影响,而主观行为规范变量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更为显著。为此,我们应从认知改变、公益组织和节假日制度改革三个方面来设法推动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旅游。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政策互动对于提升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政策主体与政策受众的双向视角出发,以人才政策为例,选取杭州市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的企业人才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方法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基于政策知晓度中介作用的政府政策营销和个体政策获取意愿对政策有效性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政策营销、政策获取意愿与政策知晓度和政策有效性评价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激励评价政策的知晓度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分别为19%和13%。该研究细腻地刻画了政策知晓度作用于政策有效性评价的前端机制,强调了关注政策受众心理体验的重要性,为政策营销工具的实践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7,(2):5-5
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中列出的两组尴尬数据.一方面,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没过及格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