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构建的大刑侦格局,已成为制约刑侦工作发展的体制性病症。刑侦工作如何迈向21世纪,迎接新的挑战,又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文章认为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现代刑侦工作的必由之路,也是指导刑侦工作跨世纪发展的基本战略思路,并重点就刑侦工作专业化的目标模式和实现刑侦工作专业化的基本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刑侦工作模式的战略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刑侦工作信息化指信息技术在公安刑侦部门的全面渗透.信息化给刑侦工作模式带来了革命性转变,也带来新问题和新矛盾.因此,要强化信息意识,确立信息化作战的观念,加强教育训练以提高民警适应信息化作战的素质,同时要加大投入,确保信息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入世后公安刑侦工作基本态势评估作为论述的逻辑起点,从心理适应、办案思想和工作模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入世既是压力、挑战,又是加快公安刑侦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巨大契机,要从心理适应入手,确立新的刑侦工作理念。与此同时,建立新的刑侦工作模式成为必然,并对模式的一般架构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专业化为发展方向 构建现代刑侦警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巨平 《公安学刊》2005,(3):5-7,45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刑事犯罪的变化,刑侦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坚持刑侦专业化道路,是新世纪新阶段刑侦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现代刑侦警务机制,重点要在队伍专业化、责任区刑警队专业化、预审办案专业化、刑事情报专业化、刑事技术专业化和刑事信息专业化上下功夫、求突破.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专业化与正规化、加强专业化建设与发挥整体优势等方面的关系,确保刑侦工作专业化建设出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刑侦工作要走改革和发展之路。文章对近年来我省改革和发展刑侦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回顾,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并对改革和发展刑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作了客观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改革和发展新时期刑侦工作要走素质强侦、科技强侦、情报强侦、信息强侦、协作强侦之路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是我国依法治国应体现的战略思想和法治原则,但在我国公安刑侦检验实践中,却存在着刑侦检验人员由于人文精神的缺乏导致刑侦检验工作效果欠佳甚至影响刑事案件的最终侦查结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倡导在公安刑侦检验中采用人性化办案的方法以达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刑侦检验人员既要坚持工作原则,又应在具体的操作中根据被检验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人性化办案方法.  相似文献   

7.
倪义福 《公安研究》2012,(4):44-50,76
刑侦工作作为抗衡、揭露、制裁刑事犯罪的国家利器,面临在现有打击能力下发展创新的重大课题。研究刑侦发展离不开研究刑侦支撑体系建设,刑侦工作实际上是由主体支撑、信息支撑、保障支撑三者互为作用的有机体系,在核心构成、动力机制、基础保障三个方面支撑刑侦的发展,要注重刑侦支撑体系的内在突破和整体推进,实现刑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破解自身积淀的发展局限和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8.
刑侦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部分。当前,刑事侦查工作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诸如侦查破案的能力不强,侦查效率不高;执法不公、不严,侦查违法现象突出等都与刑侦基层基础工作不强有关。要大力加强刑侦基层基础工作: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由人到案”的刑事侦查模式。二、大力发展刑事物证技术,推行以物证为中心的侦查模式。三、加强隐蔽力量建设,充分发挥隐蔽力量的作用。四、推动基层刑事侦查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队伍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建立现代刑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追逃”的成功引发了建立现代刑侦模式的思考。刑侦工作要适应治安形势的发展 ,掌握斗争主动权 ,必须依靠科技求进步、提高干警素质求发展 ,构建现代化刑事犯罪信息系统 ,扩大其信息的覆盖面和容量 ,对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以形成全国性犯罪情报信息网络 ,解放被束缚的警力 ,从整体上提高刑事侦查水平。同时 ,强化干警的科技、信息意识 ,提高其素质。  相似文献   

10.
常婧超 《人民论坛》2020,(4):99-101
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刑侦工作的刑侦方式、刑侦理念及考评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在基层刑侦工作人员增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社会现状的复杂多变性增加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存在打击犯罪难落实、深挖取证难展开、案件真相难说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层刑侦部门在侦查思想、机制和手段等方面都要努力契合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新需要,探寻新形势下更适宜改革和人民需求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悖论有严格与泛化之区别,按照此种区分侦查中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侦查程序与保障人权、侦查的强制性与任意侦查等属于泛化的悖论。鉴于悖论的可消解性,在侦查过程中应当严守正当程序原则,争取以最小的权利侵害实现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将侦查区分为令状侦查、无令状侦查和令状例外侦查,以实现悖论消解,使得侦查发展的道路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2.
二难推理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确定犯罪嫌疑人,缩小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范围,揭露犯罪嫌疑人谎言等方面,同时也指出了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关系是相互包容和密不可分的。侦技协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的结合、知识的结合和手段的配合。目前分局侦技协作的主要不足表现在:缺少协作意识;缺少现场意识;缺少沟通意识。所以,公安机关应多措施促进侦技协作。  相似文献   

14.
论犯罪现场勘查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勘查的质量与效率除了与勘查主体使用的勘查设备是否先进、勘查方法是否科学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与勘查主体是否具备良好的勘查意识紧密相关,因为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为了顺利完成现场勘查任务,实现我国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大刑事诉讼价值目标,在现场勘查时,勘查主体必须牢固树立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并案意识、效率意识和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15.
周庆 《公安学刊》2002,(6):75-78
犯罪嫌疑人的分析确认是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探讨的是嫌犯分析确认的一条思路。其依据是事物的运动、发展有规律可寻,作为个体的人也有其特定的运行轨迹。需求反映一个人的人格、个性,从案件、现场可以找到许多可以固定、确认疑犯的富有个性的“特征点”。刑事案件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分析确认疑犯不能具体、片面地沉湎于追求精确,而要发挥人脑善于模糊思维的优势,把精确与模糊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感觉现场、把握案件,形成对疑犯的“抽象具体”形象,进而利用“抽象具体”形象,按图索骥,把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寻求侦破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瞿丰 《公安学刊》2001,(1):22-25
我们把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侦查理论与实践状况进行异同分析的行为称之为侦查横向比较研究。开展侦查横向比较研究既是打击刑事犯罪国际合作的需要,更是我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司法潮流的迫切要求。我们认为,各国或地区侦查理论和实践状况与其所属的法系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将重点介绍世界上最主要两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侦查制度的特点,而在介绍两大法系侦查制度时的着眼点是其最典型代表国家的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刑事案件题材影视作品的增多,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也越来越强,作案手段和方法日益狡猾,在犯罪现场很难提取到明显的痕迹物证,因而微量物证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章就两起典型案件阐述了微量物证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微量物证在基层应用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案件表现为时空形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客观事物的复杂多样性和人的认识的时空局限性之间形成一种对立,给侦查工作带来相当难度。归纳推理是从特定事件向一般的事件推论的过程,是将知识或经验概括简约化的过程。归纳推理在最广泛意义上含盖了对未观察事物的结论,归纳推理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是多主体互动理性的思维上升。归纳推理是一种促成理论进化的推理,涉及知识增殖、评价空间拓展,是一种不断积累经验、修正错误的过程,突出了依据重复经验模式的日常推理,由此可以不断地接近真实,以获得对案件真相的准确认识。  相似文献   

19.
侦查价值的确立,是侦查目的、侦查原则、侦查行为等一系列原则制度确立的基础。对侦查价值如何回答,以及回答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侦查中其他制度是否正确的确立,关系到个人基本权利和价值是否得到认可和尊重,关系到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关键是侦查模式的改革,以检警关系的重构遏制侦查权,以达成控辩双方对等、法官居中裁判的三角形刑事诉讼结构。改革的对策有三:下策是建立专门化侦查体系,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侦查模式行政化且缺乏制约的问题。中策是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能有效地实质上参与侦查,有助于提高诉讼质量和诉讼效率,并着眼于审判运用证据的角度,将侦查引导到围绕庭审中心来,但提前介入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效制约手段。故建立"检警一体"的刑事侦查模式是为上策,即刑事侦查按"检警一体"化原则受检察机关制约、指挥,同时"检警一体"化也打破了警、检两道工序,使之围绕审判这一中心,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控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