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却有增无减,并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未成年犯罪人员数据进行处理,采用C4.5决策树分类算法进行尝试性的数据挖掘,从中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等方面潜在的规则,就可以据此提出一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犯罪分析决策树的构造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犯罪分析上的应用和用ID3算法构造决策树的方法,并结合一个涉嫌犯罪人员样本数据,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给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挖掘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英美刑法中犯罪行为的概念具有不同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行为概念的特色。文章通过对英美刑法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展开,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地位及其与犯罪构成的关系,并且进行了分类介绍。人们应汲取英美刑法中犯罪行为理论的合理内核,将持有视为与作为和不作为并列的第三犯罪行为形式。  相似文献   

4.
西方警察三级预防犯罪的理论由远期发案控制、近期发案控制和发案后控制组成。也有的分为犯罪行为预防、情景预防、社区犯罪预防。本文采用犯罪行为前预防、犯罪行为中预防、犯罪行为后预防的分类模式 ,对国内外警察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预防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 ,但不应忽视警察在预防犯罪工作中的协调和指导作用。警察在了解犯罪情况和犯罪的客观规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条件 ,理应突出警察部门在犯罪预防主体体系中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侦查中的异动思维是指侦查人员从日常行为中识别犯罪行为,从普通人群中识别犯罪嫌疑人,从日常用品中识别涉案物品的一种思维方式。犯罪行为本身的异动性,犯罪行为异动点的外化性,犯罪行为异动点的持续性,决定了侦查中异动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侦查中异动思维的内容包括:动作异常、表情异常、物品异常、衣着异常等情况。侦查中的异动思维在巡逻盘查、摸底排队、阵地控制、情报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及侦查价值。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初始年龄都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偏差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为了分析未成年人从偏差行为到犯罪行为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近年对广东省少年犯管教所在  相似文献   

7.
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改变,是犯罪行为的逻辑结果在现实中的展开。犯罪结果有其规定性,它不包括犯罪行为的间接结果及现实危险。我国刑法理论在对犯罪结果进行分类的时候,把本不属于犯罪结果的量刑情节也归入到犯罪结果当中,因而总体是欠科学的。犯罪结果与犯罪行为、犯罪目的、犯罪对象及犯罪客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反侦查行为是行为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实施的摆脱嫌疑、抗拒侦查的犯罪行为;它的竞合性、辅助性、附加性、对立性是区别于一般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它与一般犯罪行为相比,行为模式的背离是根本反常;人员调查、实地勘查和犯罪现场的分析重建是识别反侦查行为的有效手段;命案中的反侦查行为可为确定案件性质、刻画犯罪人特征和串案并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犯罪群体的性格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特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范畴,是表现在个体或群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或群体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个体或群体相互区别的重要方面。任何犯罪行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对不同的刺激客体实施的侵害行为。本文作者通过初步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或群体犯罪行为过程、犯罪结果、犯罪性质的存在都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性格特征进行研究,试图探究少数民族犯罪群体性格缺陷特点,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犯罪行为的表象特征,深入了解犯罪个体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外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与启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社区对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的实践在我国刚刚开始,有些国家则对此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对联合国青少年立法中有关社区在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中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一些国家的社区在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中的具体做法做了介绍,希冀借他山之石,对我国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犯罪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物质运动一样,具备物质运动的本质属性和外在表现形态特征,从而为人们认识犯罪,即为侦察破案提供依据。现场分析,作为侦察破案的手段之一,其宗旨就是通过揭示犯罪行为过程来认识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要揭示犯罪行为过程,必须搞清楚行为与诸种犯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作案行为与时空因素的内在联系。时间与空间是犯罪分子作案必备的两个条件。离开了时间与空间,犯罪就不存在了。分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引起社会、政府和学界的关注,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心理研究仍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发展路径、强化机制和犯罪行为习得策略、犯罪行为中的恶性非理性情绪与认知调节、犯罪行为的合理化机制四个层面探讨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干预策略。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能够指引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干预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犯罪行为所遗留的心理痕迹的研究分析,可以深化对案情的分析和认识,帮助我们对案犯犯罪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特点以及案犯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描绘和刻画,从而准确地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并采取相应的侦查对策。文章就此主要探讨了犯罪心理的分析技术与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实际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并案侦察是指侦察部门认定一个或一伙犯罪分子所为的多起案件串连起来,一并组织侦察的工作方式,是侦破多发性系列案件的一种有效的侦察措施。为了拓宽并案的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并案侦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笔者试图对支配、控制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结构在串并案件中的运用方面作一些探讨。一、运用犯罪心理串并案件的科学依据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是犯罪心理外化为行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是相联系的,罪犯在现场上的活动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罪犯当时的心理状态,而犯罪行为正是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  相似文献   

15.
在渐变型动机犯罪心理活动支配下,行为人的犯罪活动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犯罪行为特征。1、蓄意实施犯罪行为的预谋性。由于渐变型动机驱动犯罪行为发生时间较长,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能动性强,心理与物质准备充分,计划相对比较周密,往往会表现出很高的预谋性。再发渐变型动机驱动下的犯罪行为,尽管相对而言发动的时间明显缩短,但由于经历的丰富、技能的提高,犯罪的预谋性比较而言却更强了。2、犯罪行为方式、手段的多样化。由于经历了充分预谋,在物质上和心理上作了精心的准备,相应的犯罪行为方式与手段也会表现出多样性和狡诈性的行为特…  相似文献   

16.
夏婧  李丹 《理论月刊》2008,(1):113-115
本文界定了竞技体育犯罪行为的概念,浅析了竞技体育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对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犯罪行为的预防以及惩处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犯罪现场重建若干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重建以认知犯罪行为过程为目的,有相应的重建依据、重建步骤和工作原则。犯罪行为过程的重建以犯罪过程中的瞬间姿势和动作的重建为基础。犯罪现场重建的方法有几何学重建法、实验重演法和计算机模拟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与犯罪物质痕迹、犯罪心理痕迹的比较中,明确犯罪通信痕迹是指犯罪者在进行犯罪行为过程中,在公众通信系统中留下的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可以用于分析案情、获取线索、固定证据的印象和迹象;并概括了犯罪通信痕迹表象的无形性与本质的有形性、同质复制性、精准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同时对犯罪通信痕迹进行了科学分类,最后概括了犯罪通信痕迹在侦查办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犯罪追诉时效的计算有"犯罪发生之日"的形式起算点与"犯罪构成要件满足之日"的实质起算点之分,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追诉时效起算点,一般以犯罪行为终了之时为准,但当犯罪结果延时发生时,以犯罪结果发生之时为准。本文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对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具体类型立案标准的划分,逐一分析了该罪不同情形下追诉时效起算点的计算标准。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对犯罪行为的认识方法是建立一系列的模型 ,而这些模型又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学对犯罪行为的认识有三种诠释模型 :GaryS .Becker诠释模型、Ehrlich诠释模型、Sah诠释模型。为了说明各种不同的犯罪行为 ,经济学需要不断扩充或修改其模型。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类行为目的的经济性越来越凸现 ,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框架 ,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人类犯罪行为的深入、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