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一直在追寻大国梦,它在大力发展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同时,软实力也有长足的提升。当然,印度离全球“有声有色的大国”尚有一段距离。尽管如此,印度的软实力断然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
印度外交新态势:文化软实力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飞 《南亚研究季刊》2009,(2):12-16,24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在世界政坛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印度将提升软实力作为新世纪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印度文化软实力有着追求精神胜于物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传统价值理念和以民主、多元化、包容性为特征的政治价值观;流行文化亦内涵丰富并深具魅力。近年来,印度在南盟、周边、非洲拉美、欧美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文化软实力。通过独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外交,印度有效地提升了国家形象,为自身的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一个软实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稳定的民主制、有声有色的全球外交以及人数众多且成就突出的海外印度人都是印度比较突出的软实力,对印度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印度的软实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文化中的一些弊端和陋习,民主制中的一些缺陷以及地区外交政策的效果不佳,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阻碍印度的崛起.印度只有克服这些缺陷,才能做到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4.
面临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革,印度的外交观念、外交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印度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这在对非洲关系中得到了明确体现。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援助、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支持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极大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积极借鉴印度对非洲软实力外交经验以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5.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作品和思想是印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印度国内外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泰戈尔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会,这是印度传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印度传播包括泰戈尔在内的文化软实力既有其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塔利班倒台后,印度通过软实力战略来恢复其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该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包括文化影响、民主援助和发展外交,其动因主要是为了防止塔利班与基地组织卷土重来,以及遏制巴基斯坦等。印度对阿软实力战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来自阿富汗宗教保守势力抵制、巴基斯坦反弹以及与美新战略冲突等因素制约,面临很大困境。在阿富汗政府启动与塔利班和解进程以及美国与北约可能撤军的前景下,印度可能会有限度地调整其既定战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占顺 《东南亚》2015,(1):80-86,110
从中印文化比较来看,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都是古老而各具特色的文化,中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略低于印度,中国文化现代化程度要高于印度。从中印发展模式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办事效率高于印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优于印度,印度经济发展的软件环境从长远来看好于中国,两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优劣各异。从中印国际影响力比较来看,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整体上看,尽管印度的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印度在发展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行为体侧面分析法对国际关系研究盛行的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挑战。依照组织体与文明体两个侧面,国家间关系被分为四种类型,而中国与印度属于不同组织体、不同文明体的国家间关系。以软实力的三个构成要素进行检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并不总能获得印度民众的青睐,中国的价值观吸引印度民众的眼光也有难度,唯有文化能发挥较大作用。假定行为体具有共同反应导致体系理论受到局限,国际关系研究不能忽视组织体与文明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是国家形象塑造与竞争的基础,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的互构关系。人权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人权为具体的国家制度创新奠定了价值基础并指出了发 展方向,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核。人权发展在经济发展、文化吸引力、国家形象塑造、国际议程设置、媒 介传播效应、行为合法性等方面推动软实力提升。对中国来说,在人权软实力建设方面要想“有所作 为”,走向世界,必须凸显“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与国际社会包括人权交流在内的各个层面 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印度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国防工业发展,把国防工业现代化、本土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目前,印度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军事工业复合体最大的国家之一,但仍是世界上最大常规武器进口国,没有实现国防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本文在回顾印度国防工业发展战略演变的基础上,评估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现状,探讨印度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政治大国,是印度自独立起就确立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实现该战略目标,不同的时代,印度采用不同的外交政策,也取得了不同的政治实效。尼赫鲁时期的外交战略是借助独立于美苏阵营的不结盟外交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但自身国力的贫弱为印度的大国目标蒙上了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后尼赫鲁时期的外交战略抛弃了不切实际的不结盟外交,转而依靠军事实力以谋取地区强国地位。然而,这一战略导致地区局势紧张,制约了印度走向世界政治大国的进程。2l世纪以来,印度实现了对非洲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转换,即从重视硬实力的传统外交政策转向软实力外交。印度从不结盟到软实力外交的历史转换,凸显出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中心、以国际环境变换为外在变量、以中国为参照和竞争对象、注重发挥“软硬”合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过程中,欧盟作为其主要的外部约束者,其外部约束主要体现为 软干预,是一种软实力的外部约束。相对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干预下的破坏多于建设的 表现,欧盟软实力在中东欧国家转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一是以治理模式发挥了建设作用,“在 没有民主制度的地方帮助建立了民主制度”;二是强化和扩大了欧盟价值领域,对中东欧国家转型 产生了和平性和建设性的影响。欧盟的软实力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一是因为西欧的一体化从煤 钢共同体到欧共体,在软硬实力上均占优势;二是在西欧和中东欧国家之间没有所谓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认同让欧盟软实力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软实力发挥建设作用要以硬实力为支撑、以文 化交融为背景,软实力能够产生影响,是靠吸引力和感召力,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强制性  相似文献   

14.
印度与马尔代夫关系初析王鸿余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环礁岛国,位于印度东南部,是南亚最小的国家。1965年,马尔代夫独立,自60年代开始,印度发展与马尔代夫的文化和经济关系。80年代末两国政治关系迅速发展。印马关系要好于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15.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16.
印度海洋战略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威 《东南亚》2009,(4):16-20
作为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积极推行以称雄印度洋为核心目标的海洋战略,争当海权强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印度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海洋战略思想体系,其体系建构之宏大,远洋海军发展信心之坚定日益引起亚太地区国家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印度大举扩充海军军备,意图打造一支攻守兼备的庞大远洋海军,更令周边国家感到不安。如何看待印度海洋战略的内涵和利益指向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应当审慎思量和切实应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力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柔韧的软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亲和的软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力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软实力作为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主要大国的重视.软实力外交也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着愈加独特的作用.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俄罗斯业已将发展软实力、提升国家影响力提上本国外交的议事日程.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成立俄罗斯国合署,将独联体国家确立为最优先行动地区,通过推广俄语、维护海外侨民合法权益、开展国际人文合作和推动公共外交等方式,增进其他国家对当代俄罗斯及其物质精神潜力和国内外政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面貌,而且具有重大国际战略意义。改革开放既解放了物质生产力,也解放了精神生产力;既大幅提升了中国的硬实力,也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的硬软实力,而塑造和平和谐的硬软实力则需要永久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0.
"软实力"是一种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与无形的权力资源,它通过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对外输出,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说教,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定等渠道,向他国发挥"影响"、"吸引"和"说服"的作用。"软实力"理论的学理价值在于,从理论上把以文化为主要因素的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为国家制定其发展战略及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升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已具备良好基础和积淀,当今的中国已从国际体系的外围走到了中心,中国的一举一动正在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中的软实力构建正在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