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布什政府执政期间,奉行单边主义核战略和核军控政策引发一系列严重负面效应,特别是2002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公然放弃不对无核国家发动核攻击的原则,更是极大地刺激了核扩散,导致更多无核国家竞相发展核武器。奥巴马上台后,主张回归双边和多边的核军控政策,提出“无核武器世界”的主张,开启美俄削减战略核武器谈判,并倡导召开核安全全球高峰会议。奥巴马的核政策对于防止核扩散将会起积极作用,然而,只有超级大国放弃全球霸权野心、世界所有国家建立真诚互信并经得起国际核核查,“无核武器世界”才会真正来临。  相似文献   

2.
王琳 《国际交流》2009,(3):36-38
今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演讲时表示,美国政府将致力于建立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他说,作为世界上的核大国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在销毁核武器问题上负有“道义责任”。奥巴马还承诺,美国将为实现“无核武器世界”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全保证(securityassurance)是指无核武器国家免受核侵略和核威胁,及一旦遭受此种侵略和威胁时获得援助的国际安排,又分为积极安全保证和消极安全保证。积极安全保证(positivesecurityassurance)指无核武器国家遭受使用核武器的侵略和威胁时,国际社会特别是核武器国家,向其提供援助;消极安全保证(negativesecurityassurance)指核武  相似文献   

4.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然而至目前为止,除中国明确宣示外还没有其他有核国家做出承诺。究其原因,一是核大国不愿放弃核威胁,二是常规军力相对较弱的有核国家也不愿做出承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无核武器世界”倡议,有核国家如首先签订“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协议,并形成国际机制,将是人类迈向消灭核武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核不扩散机制使得世界从1945年以后没有发生过核战争,而且帮助防止了核武器扩散至更多国家或流入恐怖组织手中。然而,当前围绕禁止核武器条约的态势,可能会分散国际社会对核不扩散机制的关注和努力,这是禁止核武器条约的反对者和怀疑者们所担心的。禁止核武器条约的讨论得到国际支持,主要是因为核武器国家未能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下就核裁军显示出“诚意”。无核武器国家占据大多数,而其中的多数又不能接受核裁军没有进展的现状,也不愿意成为有核国家启动核战争决策的人质。此外,尽管促成禁核条约的种种关切合情合理,但令人担忧的是条约过于简单,从而缺少严格的核查以及强制遵约条款。因此,核武器国家可以单独或与其他核武器国家一道更加认真地履行核裁军义务,设计核裁军机制的范本需要解决禁核条约绕开的关键问题,并需要进行国际辩论,讨论何种条件下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必要与正当的,才是消除禁核条约造成对立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6.
核威慑新论     
核武器无疑是20世纪留给本世纪最重要的"军事遗产",而由其派生出的核威慑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安全与战略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仍被认作是维系大国关系稳定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但内涵现已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核技术普及与扩散,人类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尴尬:核武器及放射性物质一旦落入非国家行为体或不负责任国家手中,其威胁度要比核武器国家更可怕.在此背景下,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倡议又被重新提及,但实现这一倡议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奉行了多年的核威慑思想,因而有必要对核威慑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国际军备控制机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参与和普遍遵守,但由于种种原因,军控机制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和执行的复杂性。当前在军备控制领域,一方面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无核武器"的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应,另一方面是朝核、伊核问题前景扑朔迷离,核武器、核材料、核技术扩散形势严峻。此时,美俄两个核大国重启核裁军进程,促使其他核国家也为核裁军、保证核安全采取积极行动,形势有了转变。联合国安理会在促进国际军控、防止核扩散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人们期待2010年的核不扩散条约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4月提出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倡议.该倡议是奥巴马反战、反核思想的体现,更是美国内外形势发展的产物."无核武器世界"倡议与中国一贯主张和坚持的世界无核化政策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中国具有两方面影响.中国应该在客观认识"无核武器世界"倡议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丁伊 《国际安全研究》2022,40(2):78-103
2021年1月22日起生效的《禁止核武器条约》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使用或是威胁使用等行为,从而将核武器完全非法化。尽管《禁止核武器条约》反映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无核世界的愿景,但该条约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从理论上看,《禁止核武器条约》以确立禁核规范来推动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国弃核的逻辑基础并不牢固,因为规范可能退化甚至被颠覆,未必能够对国家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在现实层面,《禁止核武器条约》则因为全盘否定核威慑的重要性而遭到拥有核武器国家及其盟国的联合抵制,并暴露出该条约忽视部分国家的安全关切、损害国家自卫权利以及忽略裁军核查机制等不足。鉴于国际社会围绕《禁止核武器条约》产生了诸多争议,未来,该条约还是应当落脚到分步骤、渐进式的核裁军路线上来,需要在提供安全保证、区分禁核情形、建立核查机构,以及加强与不扩散国际机制兼容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当前核不扩散国际机制的改革和推动陷入停滞的核裁军进程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0.
再论核禁忌     
“核禁忌”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具有感召力的。然而,“核禁忌”理论本身存在诸多矛盾和谬误之处。不使用核武器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禁止性规范,“核禁忌”也无法削弱核威慑的意义。从历史经验看,尽管自广岛、长崎之后核武器再也没有被使用过,但许多决策者都有过使用核武器的想法。只是根据理性分析、权衡利弊之后放弃了这一选择。而从政治心理学的层面分析,“核禁忌”理论显然夸大了单一规范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尤其在不同的利益相互冲突的场景下,国家安全往往具有压倒性的地位。事实上,冷战后的全球核态势发展并没有受到这种禁忌的束缚,却时而出现倾向于使用核武器的势头。近年来,美国正对其核武库进行现代化升级并积极研发新型核武器。以美俄为代表的核大国也通过调整自身的核战略为可能实施的核打击大开方便之门。似是而非的“核禁忌”实际上反而增强了核威慑的必要性。虽然“核禁忌”在推动一系列核军控条约以及扩大无核武器区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纯依靠观念的力量并不能引领人类走向无核世界。只要引发地区冲突和安全困境的政治根源得不到化解,核武器作为战争的工具之一就有可能被使用。而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战略稳定,核威慑的必要性在短期内仍然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