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中国历史学源远流长,走过几千年漫长的历程,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优秀遗产,出现过一些史学大师,但是却终究未能步入科学之官。只是到了二十世纪,运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才使中国历史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成为鼓舞中国人民改造旧世界和创造美好未来的有力武器。本文拟对1919年至1949年期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学的创立和发展作一扼要的回顾,作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开创史学研究新局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22.
转型社会的宪法稳定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茂林 《法商研究》2004,21(3):21-2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23.
编者按: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意义重大。以此为契机,《法商研究》编辑部和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于3月18日在武汉联合举办了全国性的宪法修改问题学术研讨会,就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改的一般理论和我国宪法在...  相似文献   
24.
一、宪法权利体系理论的历史担当宪法改变中国,此言或许不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于社会转型的特定时刻。在改革仍然处于试水期、人民对改革前景尚不可期之时,宪法以国家根本法之形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掀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如果说现行宪法序言和总纲部分引领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基本精神,那么宪法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国家人权保护义务的法律和政治道德义务为基础,分析了国家人权机构的性质与功能问题,在论证国家人权机构正当性的基础上,对世界各国的人权机构类型和功能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中国建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6.
香港基本法是宪法性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茂林 《法学家》2007,(3):1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到今年已实施十周年.①香港基本法的实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促进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对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论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宪法修改程序是宪法程序的组成部分 ,对保障宪法正常、有效的修改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树立程序正义的观念。完善会期制度 ,增设修宪提高权的主体及相关程序 ,议事活动进一步公开化、具体化和制度化 ,明确规定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  相似文献   
28.
论宪法的正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而言之,正当性就是经过神学、宗教、道德、哲学论证等取得的价值合理性与经过社会认可、经验证实而获得的现实有效性的统一。对于宪法的正当性的认识需要在以下几个维度上来予以把握:宪法应当体现社会共同体的终极人文关怀;宪法应当体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宪法应当体现价值合理性与现实有效性的统一;宪法应当体现价值普适性和文化传承性的统一。回顾中国宪法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确立并坚持宪法的正当性要求,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宪法的精神实质和整全体系;有利于中国宪法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中国宪法的有效实施及其宪法秩序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29.
论宪法结构的涵义与宪法规范的结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宪法结构的涵义与宪法规范的结构特点刘茂林刘茂林男,湖北天门人,1963年10月生。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获宪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政法学院副教授、宪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30.
对法律手段在农村的运用及前景的判断,需基于现存有关农民法律意识实际状况的深入了解。本文所依据的问卷与访谈材料显示:大多数农民对法律知识有所知晓,但尚不系统,少数人近乎一无所知;农民对法律与人情、政策等关系和法律的作用的总体评价,未完全遵循理论与宣传的逻辑推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法律的期待;农民在具体的解纷态度上,又呈现出成本低廉的干部解纷选择与结果公正的法律解纷追求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除一般所述的文化、历史影响外,农村经济结构性转换、立法理想化与迟滞、执法运作系统不健全当为思考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要着力把握好法律乡村化之主旨,即通过制定、执行、宣传诸环节,让法律植入农村社会,走进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