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军事维度展开深入剖析,认为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全球层面上向亚太倾斜,区域层面上从东北亚向东南亚、南亚及大洋洲扩展,同时扩大驻亚太美军规模并保持亚太美军的绝对技术优势,从地理和能力两个维度推进亚太军事“再平衡”.虽然未来美国军事重心向亚太转移的大方向不会动摇,但考虑到外部掣肘、财政紧缩、军队瘦身以及华盛顿的政治僵局等因素,短期内美国亚太军事“再平衡”能否取得明显进展仍是一个未定之数.  相似文献   
2.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民众之间的往来和交流日趋频繁紧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跨国栖居的成员互为两国最大的外来居住人口。随着两国民众之间交流接触的加深,两国的民间关系并非如料想的那样平稳顺畅,这是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本文以建交以来两国民间关系的发展现状为视点,探讨两国跨国栖居人口之于民间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3.
朝鲜能够不顾中美等大国的反对先后三次进行核试验,其拥核战术成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为了对之进行较为完整的理解与解释,文章以懦夫博弈为分析工具,对朝鲜拥核战术奏效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行为体实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弱者无法通过"悬崖战术"来取得胜利。朝鲜拥核的成功,表层原因在于其冒险的政策风格,而深层次根源则在于中、美等博弈方有着朝核问题以外的复杂利益考虑,特别是中美在东北亚的战略博弈,改变了朝核问题博弈的收益矩阵,从而为朝鲜利用"悬崖战术"提供了空间。因此,中、美仍然掌握着朝核问题的主导权,关键是两国必须在朝鲜半岛甚至整体关系领域建立起战略信任框架,解除附加的利益考虑,还朝核问题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国家建设方面的技术援助以受援国的国家能力发展为目的,通过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支持、知识传授、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外部援助,帮助、引导或促使对象国建立或发展与其环境相协调的国家制度.这种援助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援助基础上产生的,援助领域虽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其本身却具有“去政治化”的独特特征.由于强调其技术和知识优势单一、线性的发展思维,早期的技术援助并不成功.在批评和反思中,参与式发展开始兴起,这导致技术援助供求双方关系模式的变化以及对受援国“本土知识”的重视.国家能力建设是长期的复杂的内生性进程,如何将技术援助转变为“弱国家”能力建设上的持久动力,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韩关系自建交以来飞速发展,其动力来源于双边层面上两国经贸与人文交流的迅猛发展、半岛层面上双方共识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区层面上基于东北亚局势变化两国政府的选择。习近平主席访韩为中韩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中韩关系要想进一步保持发展势头,需要在双边层面上增强沟通与合作,半岛层面上扩大交流与共识以及地区层面共同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从而开启中韩互利共赢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尤其是2010年以来,雾霾遮蔽中国北部大部分地区,尤其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低空近地面空气污染物久聚不散,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日常出行。2013年11-12月,雾霾袭击上海、三亚等南方城市,污染指数屡屡爆表,一再突破心理界线。显然,雾霾已毫无争议成为继2003年SARS之后又一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人甚至认为威胁到了国家安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高到重要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却长期受国际关系研究的忽视.自然灾害并不只是纯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还与经济社会体制相关,由此将灾害治理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成为共识.目前,国际灾害治理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体现在多边主义机制框架发展迅速、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的协同性持续增加、对市场机制利用不断扩大、城市日益成为灾害治理重心,但也有明显不足,表现在其未成为国际体系核心议程、制度建设落后、国际政治工具属性凸显等.未来,国际灾害治理关键在于实现从一时的情景治理向长期的体制治理转变,要求技术治理体制化、行动框架深化以及治理资源更多地向城市和地方倾斜;同时,联合国治理架构在发展中国家遭受灾害时应承担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8.
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俄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在亚太地缘经济上,俄资源禀赋为亚太各国能源战略提供了一种选择,其交通地理优势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国际运输便利,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将产生影响.在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中国应采取联俄睦邻政策,抗衡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一是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二是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公海、国际空域、太空等全球公共区域——"全球公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日渐凸显。为真正实现"全球公地"安全治理的民主化和公平性,中国不仅要主动参与"全球公地"安全治理的讨论,还应积极参与维护"全球公地"安全的实际行动,以及"全球公地"安全治理的改制与建制工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全球公地"的开放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一些国家在由非民主体制向民主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遭遇各种暴力与冲突。由于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新政府的信誉与合法性因此受到质疑,从而损害了民主转型的前景。阿富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特别是2009年的总统大选表明,恶劣的安全状况已经影响到民主的运作和信誉,这体现了一个困扰许多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的困境: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民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在一种失序、动荡的过渡期中反复纠缠,民众的不安全与无效的政府成为一对相互催生的恶瘤。西方的武力干预容易推翻一个旧政权却很难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新政权,其造成的权力真空加剧了人的安全与民主转型之间的紧张。民主的价值不容否定,但民主应该在一个稳定的安全基础上去构建,无视人的安全去追求民主,可能反过来有损于真正的民主进程。人的安全视角表明:安全在价值序位上是高于民主的,也是民主生成的前提性条件;有一个能够保证人的安全的有效政府,是国家顺利实现民主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