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媒介时代,网络空间成为政治传播线上宣传的公共领域,新媒介技术成为不断推动这个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媒介技术下的政治传播格局发生改变,政治传播主体更加多元,政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政治传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转变传统公共政治传播观念,以新媒介技术为支撑,传播优质内容,寻求与公众的政治共识,建立公共传播与公众传播的多向互动格局,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能够对新媒介技术下政治传播生态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钱继磊 《河北法学》2007,25(2):171-176
邓正来先生的论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发表,就在中国法学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反思性的大讨论.邓先生这一理论大厦的核心范畴是"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因此,对邓先生的这一范畴进行解读后,对已有论者对它的探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追问这样的问题:这种"理想图景"到底能走多远?它能否担当起邓先生所赋予它的那些重任?它究竟是通过智性努力可以形成我们共同记忆的理想,抑或仅仅是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幻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法律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现实的价值判断的双重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了物权变动的模式。认为物权变动过程是一个有机的过程,除承认区分原则外,还要承认物权合意的客观存在,物权合意以债权行为为基础,切充斥于整个物权变动过程。又从微观的角度以无权处分、所有权保留、不当得利为视角,分析了新型物权变动模式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西方竞争性政党体制下,政党之间除了激烈的竞争外,也存在着共识。共识是西方政党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党共识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政治、社会、文化、政党自身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西方政党的共识政治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12年,胡锦涛同志向党外人士提出了进一步增进政治共识、提高履职水平、搞好政治交接的三点意见.当前,为实现新老交替基础上的政治交接,社院学员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同心”思想的深刻内涵,不断凝聚多党合作的强大政治共识;要深化对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认识,不断赋予其新内涵;要提高履职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颈椎CT片上的特征指标,建立逐步回归方程,探讨其在法医学同一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0名被检查者颈椎CT片各1张,70名被检查者不同次颈椎CT影像片各2张。选择并测量颈椎CT片上的13项指标值,分别计算被检查者随机分组后相同测量指标的组间差值,以及同一人不同次测量指标间的差值,运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各项指标的一元回归方程和多项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盲测检验。结果建立的13个一元方程中同一认定的准确率在69.0%~90.4%之间;建立的4个多元回归方程的准确率在90.4%~96.7%之间,盲测准确率为100%。结论本文在CT片上选择的13项特征指标可以用于同一认定,使用时应尽可能选用多元指标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深化的共识,多彩的个性,团结的队伍,艰辛的征途"归纳了对经济法现状的几点看法。对经济法面临任务的艰巨性和困难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特别指出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要增强风险意识、创新理论,使经济法律制度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Normative deliberative theory has contributed much to an understanding of ideal procedural standards, but there is considerable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 nature of desired deliberative outcomes.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two inter‐related concepts of meta‐consensus and inter‐subjective rationality as outcomes that an authentic deliberative process ought to produce. Importantly, these deliberative ends are consistent with ideal deliberative procedure. They are also empirically tractable, where preference transformation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underlying values, and judgments. Methods for assessing deliberative ends are provided and demonstrated using a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9.
法律方法以促进"正当性"判决的获得为目标,而依据解释学及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理论,判决的"正当性"来自于相关主体的共识。运用共识理论可以对具体司法过程做出融贯性解释,并可得出诸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面对破解"两岸政治定位"这一难题,两岸学者都做出了努力。本文探讨双方已有的共识与分歧,并重点分析两个最受关注的方案———台湾学者张亚中的"一中三宪论"与大陆学者刘国深的"球体理论"。研究发现台湾学者始终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底线,而大陆学者则在如何面对"中华民国"问题上前进了一步。本文认为"是否敢于突破底线"与"是否存在解决难题的意愿"是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的两个瓶颈,希望两岸学者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要后退,坦诚交流,共同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寻求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