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对很多的社会现象都感到了一种越来越多的不理解与不适应。因为社会正在发生人们不曾料想到的变化。“代际”现象只是其中之一。对此,很多人都想到,“青年”正在消失。“青年”的年龄正在扩散;“青年”的界定正在模糊;“青年”的地位正在下降;“青年”的权力正在丧失。“代际”问题在80年代初、中期的存在形式其实是“代沟”问题。人们用“沟”来形容、描述“社会代”的状况,意在“不可逾越性”;而在现在一即将进入21世纪之时,用“际”来形容、描述“社会代”的状态,意在社会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代与代”之间是可以转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力量, “80后”新生代的社会建设参与目前呈现如下特征:日益边缘化的建制性危机;社会认同存在正向谐变和逆向冲突两种互构共变型态;虽然现行体系的接纳度较低,“80后”对社会建设参与仍有着较为积极的期待.推动“80后”的社会建设参与,首先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参与体制与机制;其次要建构“80后”新生代社会建设参与中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认为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乃至“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河南省8个城市的“80后”新生代为调查对象,调研分析了他们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现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调查表明:“80后”新生代的社会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只有经济地位认同度较低,个体的社会认同正在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80后”社会事业知晓程度尚可,信息参与程度一般,行为参与程度较低;作为社会认同基础领域的三个方面,我国目前对于“80后”新生代作为社会的新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系统欠缺,而社会意义系统较为理想,社会组织则呈现一定的缺位现象;由于“80后”新生代的社会建设参与日益呈现出建制性边缘化危机,他们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颠覆性地开创了一个时代。互联网民意在敏感案件中异化为"民意病毒",其干预司法的现象日益突出。针对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司法机关若想引导民意,克服"民意病毒"的蔓延,就要设立网络交互机制,发挥自由裁量权并重视群众朴素的正义感,加快推进法官职业化和司法独立,指引公民建立法律信仰,树立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培林 《思想战线》2004,30(1):21-2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脱颖而出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这一阶层“原生代”与“新生代”差异的比较研究,对统一战线及中国经济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警察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警察学"是一切警察学术的基本科学.西方没有警察学,英、美的警察科学尚未分化出来.我国国民党时期及台湾地区有一批警学研究的专、编著问世.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公安系统警察高等教育的创办,开展了对"警察学"的研究,称之为"公安学",也有直接称"警察学"的.在十六七年的时间里,不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而且还出版了几本专、编著,但对"公安"与"警察"是一个概念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安学"是否等同"警察学"及其学科研究对象等问题存在不同观点和争论."警察"这一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有了阶级与国家以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独立的学术分类、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学科体系."警察学",应从古今中外的警察时空范畴去构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80后”的认知中,存在着“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与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有着直接关系。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主要与“80后”的独生子女身份、改革开放以来种种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成人社会期待回报的心理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准确认知和把握“80后”的特征和特质,成人社会必须加强对“80后”和新生事物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站在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时代,"剩女"现象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了,但在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不可忽视。本文从建构主义范式透视社会学理论对于"剩女"危机的理论认知,剖析"剩女"主体在面对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的断裂中存在危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7.
信息补偿:新媒体时代的政策公信力重塑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民众使用媒介的差异和新信息媒介呈现民意的方式偏差,使得新信息媒介实际造成了民意沉没与民意放大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造成原有稳定的政策公信力基础被瓦解,产生了政策公信力危机。政府应当采取对策,通过"信息补偿"方式,以"控制影响—明确动机—公示论证—指导执行"的顺序,控制公信力下降的速度,重塑政策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黄育馥和刘霓的著作《e时代的女性———中外比较研究》做了评述,认为该书填补了我国从性别角度研究信息技术社会问题论著的空白。本文分析了该书揭示性别“数字鸿沟”的方法、过程,归纳了形成“数字鸿沟”的原因,重点论述了性别数字鸿沟使女性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观点,并提出相应消除性别数字鸿沟的方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建设要在妇女运动实践中进行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梳理,因而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五@四"时期有关妇女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其基本概念、核心内涵及其理论背景.认为这一时期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女子解放",其基本含义是女子摆脱屈从男子的地位,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自由.其理论背景较为复杂,有"天赋人权"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进化论、人道主义理论,而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几个分析范畴的产生"妇人运动"与阶级、妇女与劳工、妇女与社会主义、妇女与民主.  相似文献   

20.
夜郎之争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夜郎”是一个在西南地区经常被提到的词语,尤其在近年的四川、贵州等6省市“夜郎”属地之争中特别引人关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文化旅游资源的越来越受重视,神秘的夜郎文化也被当作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并出现了抢夺“夜郎”牌的文化资源之争。在这种争论不断深入之际,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冷静思考,不难发现各地的终极目的都是想借“夜郎”发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单纯地为开发文化而开发文化难以真正体现其价值,夜郎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必须与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等相结合,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