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超期羁押妨碍司法公正的严重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尽管最高立法和司法机关采取了多种措施,致力寻求建立一种根除超期羁押的长效制约机制,但超期羁押现象如同肌体中的顽症一样难以根除。超期羁押的现状及危害羁押是指将依法逮捕、拘留的人犯关在看守所或其他规定的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超期羁押是指依法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羁押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时限的一种违法行为。超期羁押是一种严重的违反《刑法》、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行为。如果产生严重后果,可以追究当事人、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渎职、不作为等相关责任。  相似文献   

2.
刘革强 《小康》2006,(9):85-85
超期羁押这一司法顽症,如何才能使其“不能超”、“不敢超”、“不愿超”?长期以来,超期羁押这一严重违法行为成了困扰司法机关公正性一个严重问题。它严重侵犯了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司法机关的执法形象。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防治对策。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检察院的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建立预防健全预防机制,将对解决超期羁押问题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是要建立定期清理制度。即看守所每天应对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限进行清理、监察,并将结果告知驻所检察室。其次是建立通知、提示函制…  相似文献   

3.
中日刑事羁押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押是限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保证侦查和审判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时羁押也是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保障人身自由权是保障一切人权的基础,应当借鉴日本羁押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羁押法律制度:设立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辩护权,缩短羁押的期限,建立我国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前羁押的期间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办案机关利用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变相延长审前羁押期限的现象,极大地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比较国外审前羁押期间的有关制度,我国立法规定和实践操作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应从立法和监督救济两个方面完善审前羁押期间制度,以改善审前超期羁押的状况,贯彻及时审判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侦查羁押期限的含义,法律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的种类以及侦查羁押期限的折算和例外。对于侦查机关依法办案,正确和严格执行办案期限,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期羁押是一种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违法行为,而且在实践中一直难以根治。文章剖析了超期羁押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纠改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长期存在的超期羁押现象,不仅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阻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而且有损公安司法机关的形象。所以一直以来是我国检察机关重点清查的对象。对于超期羁押我国在法律明确持否定态度。为有效防治超期羁押,近十几年公安司法部门还专门出台相关的司法文件,指导司法实务工作,但是防治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仅强调加强执法力度远远不够,必须在强调执法观念转变的同时,为转变执法观念进行制度构建,这样才能使防治超期羁押工作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转变观念、树立人权保障意识●加强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内部监督检查责任制●加强公安侦查部门与检察机关的配合与制约羁押是指对被依法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放在法定场所,予以强行囚禁看管的方法。羁押是与拘留、逮捕密切联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经依法逮捕或拘留就不可羁押。拘留、逮捕是羁押的前提条件,羁押则是拘留、逮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羁押的任务是由公安机关的看守所承担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124条、第126条、第128条对羁押的期限有详细规定。然而,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情况看,在侦…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捕后羁押率一直较高、超期羁押等现象,要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呼声一直不断。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正式确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同时也明确了检察机关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地位,但检察机关内部如何配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能的争论随之而起。比较而言,由监所检察部门进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刘迎春 《前沿》2007,(8):94-95
取保候审与拘留、逮捕相比,其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能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又能减少国家用于在押犯的生活、管理方面等费用的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压力。司法实践证明,取保候审的正确适用对于司法机关依法查清案情,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顺利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补充侦查制度,有可能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带来威胁,甚至导致超期羁押现象。由于对补充侦查的限制太少,致使侦查机关时常在补充侦查阶段,存在"不情愿、不主动、不积极、不深入"的"侦查懈怠"现象,补充侦查不彻底、不符合要求,甚至将退补的案卷材料原封不动地再次移送检察机关,以致启动二次退补程序,导致诉讼拖延,最后只能存疑不诉,影响了诉讼质量,削弱了法律威严。补充侦查实施的不力,使得补充侦查失去了立法原有的意义。完善补充侦查制度主要包括明确补充侦查的启动标准、扩大监督主体、完善相关程序。只有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在刑事侦查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补充侦查存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正>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由公安司法机关适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手段。在整个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逮捕是最重要也是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其完全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且延续较长时间,在刑事  相似文献   

13.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强制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利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应当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刑事强制措施不服的申告权、变更申请权及对被超期羁押的申告权,扩大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设立取保候审脱逃罪、监视居住脱逃罪,放宽逮捕条件,缩短刑事拘留期限。  相似文献   

14.
关于未决羁押期限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未决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做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在我国,“未决羁押”通常也称“审前羁押”。本文中所讲的羁押不包括由于拘传或留置措施导致对人身自由短暂限制的状态,而是专指具有特定内容、专门程序、能够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较长时间内失去人身自由的一种状态。它最大的特点是:拘留、逮捕后仍将保持继续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持续状态。这种可能持续至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的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就  相似文献   

15.
刑讯逼供、牢头狱霸、超期羁押等问题,与看守所归公安机关代管没有实质联系。刑讯逼供主要发生在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入看守所前、"提外审"期间和非法定羁押场所。看守所内资源稀缺性、在押人员不健康心理因素和羁押权监督盲区是产生牢头狱霸的主要原因。看守所缺乏纠正超期羁押的刚性监督权。  相似文献   

16.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纳保证金或提出保证人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制度是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交纳的保证金对其本人所形成的约束,保证人的人格信誉,保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基础之上,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证人与司法机关之间形成"保证关系"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田兴洪 《求索》2011,(5):148-150
为了实践轻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和顺应刑罚轻缓化的世界潮流,需要对我国公安机关犯罪侦查制度进行完善,完善的重点应当包括:第一,取消刑事立案程序而代之以立案登记制度;第二,构建我国侦查阶段的轻罪处分制度;第三,对我国轻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一般不羁押原则";第四,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作为我国轻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要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非法侵入住宅案件呈现多发性趋势,在审前,对涉案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率高,而逮捕的刑罚条件未得到充分适用。同时,审前羁押期限较长,已影响判决期限。为保障逮捕措施的正确适用,保障犯罪嫌疑人不受不合理羁押,应当重构逮捕条件体系、确立不定期羁押期限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看守所执法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有的在押犯罪嫌疑人因种种原因一再延长羁押期限而无法及时审理判决;有的已经判决的罪犯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移交执行。  相似文献   

20.
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人权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羁押性强制措施和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两大类。这两大类强制措施都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有关,其中羁押性强制措施直接导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剥夺,而人身自由又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因而与一国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程度联系更为紧密。本文拟从理念、规范和实践三个角度来考察羁押性强制措施所折射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