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人才是创新型国家的第一资源,能否培养出大批的创新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培养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不仅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还需要发挥各种制度的激励作用,特别是法律的激励性.创新人才主体性的彰显,其创新成果和利益的保护,创新积极性的激发等都需要发挥法律的激励性.在发挥法律的激励性时,要坚持激励信息有效、强度恰当、监督适当和平衡激励等原则,以充分彰显创新人才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科技现有发展水平上,更深层次地也体现在法律对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形成稳固有力的支撑上。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推进科技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对于科技发展的激励、保障、促进和规范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如何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已成为中国政府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创新体系思想演进路径,进而分析比较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最后对中国政府建设创新体系给出了政策建议.本研究认为,中国应该从加大投入、完善法律、储备人才、引导创新等四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法律的统治,法律在国家中具有至高地位,人人应当遵守法律,一切组织必须依法活动。在一个国家内如果有组织或个人超越或凌驾于法律之上,则这个国家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法治的思想同国家和法律一样源远流长,但直至人类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了法治国家。法治并非法制,法制只是法治的必要条件,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法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现代社会的人民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用法律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5.
郎佩娟 《人民论坛》2014,(10):27-2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剧和社会发展中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国家治理制度和方法的持续创新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困难,而妥当处理守法与创新的关系就是困难之一。必须妥当处理国家治理守法与创新的关系。既不因守法而抑制创新,也不因创新而损害守法;通过守法维护法律尊严,通过创新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应当是包括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在内的法治规范。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不可能纯粹地建构于国家法律之上。从法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法的定义和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应成为判断的绝对依据和标准,而应当结合法作为一种调整和指引人们行为的规范这一本质特征进行理解。党内法规具有明显的政党属性,党内法规在制定过程中具有程序性,党内法规在外在形式上具有特定性。广义的法治是规则之治,服从规则并非意味着只服从国家法律,还要遵循各种符合宪法规范与法治精神的其他法治规范。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有赖于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优势互补,形成法治合力。  相似文献   

7.
论军事法的部门法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法学界、地方法学界和国家立法机关对军事法的部门法地位的认识并不一致,分歧来自于对军事法概念的不同界定和对军事法调整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理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军地双方法学界以及国家立法机关加强沟通与交流,以期达成共识,赋予军事法以应有的国家部门法地位.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1]政府在创新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直接推动制度创新,而且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和激励技术创新。政府创新是确保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基础和路径,也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内在要求。只有积极推进公共政策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着力培育和弘扬全民创新精神,才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间谍法》,这是中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间谍法》。该法对间谍行为进行明确定义,指出刺探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等5类行为为间谍行为,这是中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  相似文献   

10.
《人大研究》2011,(4):48-49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国家法律草案修改意见建议征集工作扎实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国家法律草案在甘肃的修改意见建议的征集工作。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充分发挥常委会立法联系点、立法顾问、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地方性法规评估中心的作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函联系、召开认证会、网上讨论等方法,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等9部法律草案修改意见建议的征集、汇总、研究整理和及时上报。为国家法律高质量地制定、修改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陈柏峰 《求索》2022,(1):98-106
《送法下乡》的理论视角是"现代国家建构"。这一视角至今仍可被用于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基层法治发展。"送法下乡"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序幕。随着现代性的深入,"乡土中国"发生变迁,村庄社会呈现出"结构混乱"局面,"迎法下乡"需求凸显。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令人瞩目的成就,使"迎法下乡"在物质层面成为可能。"建设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下乡"等现代国家建构在法治维度的重要工作持续推进,则为民众知法用法提供了巨大便利。此外,关涉基层的法治规划、立法与法律实施,也都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这些领域成就斐然。而上述一切,都建立在我国优越的国家体制和强大的国家能力上。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一词出自西方,人民一词的大量使用也是晚近的事情,但也呈现出中国语境下使用的一些特点,人民不能就从其本身来理解,否则就会流于空洞。在人民与国家、人民与法律的关系中,人民是国家权力的合法基础,是法律效力的最后渊源。人民不直接行使权力,把行政管理权授给国家及其政府,把立法权授权给人民代表大会。这样,宪政就成了制度设计上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党内法规在性质上属于国家法的范畴,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正式确认了党内法规属于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法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最高权威的国家法律体系和以党章为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体系。当前,与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相比,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又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推进党内法规建设,一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强党内法规制定组织机构建设;二要提高党内法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要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融资的一种方式,能有效缓解银行借贷资金不足、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制外的有益补充。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缺乏对民间资金的规范和引导,导致民间借贷纠纷不断,如何通过体制创新形成制度激励,促使民间借贷走出困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宪政和法理的视角对<反分裂国家法>进行立法解析.在立法背景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特殊性的立法,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在立法属性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宪政性的立法,它体现了丰富的宪政法律精神;在立法目的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性的立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在立法形式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原则性的立法,而且体现了人性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政策法案”的两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法"政策法案"是大陆法系国家中国家政策与国家立法的结合物,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兼具政策和法律的两重性."政策法案"改"政策"的"真身"而行"法"的"化身",把推行行政意志的政策纳入法域,构成对政策和行政权运作范围的限制,法治主义以中小企业政策的法化形式得以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法案"适应现代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社会的主流,它是由一系列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按照法治原则和精神的要求以权利--义务模式组成的准法律规则系统.中小企业法"政策法案"模式为政策与法律并行作为贯彻国家意志的大陆法系国家提供了一条熔铸政策、法律各自优势推进法治化进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法学家想当然地认为,应该制订更多的法律对社会加以调控,这是法治国家的需要;而经济学家敏锐地看到了法律过多带来的过度规制问题:法律越多,律师、法官也越多,社会成本就越大,效果反而不好。有一种说法是,经济学家把蛋糕做大,法学家把蛋糕分好。  相似文献   

18.
童国祥 《群众》2016,(1):35-3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决定未来全球分工的核心因素,展开了一场抢占技术链和产业链制高点的争夺战。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英国、加拿大等国都发布了各自的国家创新战略。我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怎样发挥优势,用好...  相似文献   

19.
以法律多元论的视野看,回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具有很多的相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冲突。国家法注重统一性而难以关照到特殊性和回族习惯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国家法不足的特点决定了对回族习惯法不能一概予以消除,而应当寻求二者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在立法层面上,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回族习惯法,并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在司法层面上,既要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又要自觉运用回族习惯法资源,从而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国际反恐怖主义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是国际社会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和处罚的规章、制度和原则、规则的总称。它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 ,而不是一种道德规范。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本质上属于国际法范围的公法 ,它构成了惩罚恐怖犯罪的国际刑法的有关组成部分 ,因此同时兼具强行法和软性法的特性。它是由诸多法律制度、规章、规则和原则构成的。它的最主要任务是调整国家之间在预防和惩处恐怖主义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所以 ,不能把世界各个国家的反恐怖国内法当作是国际反恐怖主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