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指出了这两种方法在学术上都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影响力.作者结合宪法修改问题,具体地论述了“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可能发生的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动议上的不同思考进路,指出必须要将这两种思考进路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发挥其对宪法修改影响的合力作用,才能产生启动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的动议效果.本文还就“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修改宪法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和修改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推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两种方法对宪法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既指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于中国独特时空背景下的宪法学,同时也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进行的宪法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权力来源理论和国家权力关系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理论核心形成了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理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理论以及宪法运行理论等主干理论。中国宪法学知识体系展开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宪法学的范畴体系、理论容量、方法论取向和学者的理论思维模式。社会科学宪法学的繁盛和宪法解释学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研究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3.
国家结构形式实质的广域探讨童之伟国家形式分为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两种,它们都是宪法学的基本范畴。对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宪法学界进行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而对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础性研究却仍然十分薄弱。为此,笔者首与其他学者一起呼吁重视对这一宪法学课题的...  相似文献   

4.
论21世纪的宪法学构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在哲学上涵盖宪法道德学、宪法文化学、宪法逻辑学三个层面 ,而这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要靠宪法实践作为原动力。作者认为“普遍主义”是宪法哲学的理论前提。作者还对 2 1世纪中国宪法学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外法学》1981,(1):13-18
<正> 一"战后宪法学"确实具有与战前宪法学不同的特点。然而,从大的方面讲,就学术的对象、重点、方法来看,其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的。为了说明这一点,首先谈谈各国宪法学的情况。"英国无宪法"。这是指在英国没有系统的宪法典说的。英国的宪法学不可能由宪法典的规定指明研究的对象,或者把宪法典作为研究的对象。宪法的基本部分是以不成  相似文献   

6.
经济宪法学——宪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交融的历史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市场体制的孕育成长需要宪政制度的协调配合。将视野局限于政治宪法、过于注重定性分析的传统宪法学理论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建设与宪政建设同步发展的要求。在西方学术界,正式将经济学和法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努力,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制度经济学;到70年代美国法学家波斯纳吸收经济学家科斯等人的成果,创立了法律经济学;从宪法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把经济学与宪法学联系起来研究,则始于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回顾宪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交融的历史,有助于宪法学关注经济宪法,借鉴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宪法问题,实现宪法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方法的更新,走向经济宪法学  相似文献   

7.
论宪法学的学科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刚志 《时代法学》2005,3(2):76-80
科学研究的相对独立性是其学术性、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学科必须拥有一种完整、独立的科学精神与学科品格。宪法学的学科品格是近现代宪法理论与宪法精神在宪法学学科上的固化,是宪法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其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也是宪法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所在。宪法学的学科品格主要体现在:宪法学是人权保障之学,是权力理性之学,也是依法治国之学与政治文明之学。  相似文献   

8.
<正> 最近几年,国内出版了几本比较宪法学的著作,吉林大学张光博教授所著《比较宪法纲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纲要》,颇具学术特色。) 一、研究对象设计方面的特色宪法为资产阶级所发明,比较宪法由资产阶级学者所首创。早期的比较宪法学只能在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之间进行比较。自从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后,开始有了包括社会主义宪法在内的比较宪法学。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比较宪法学著作就包括了两种类型的宪法比较。但是,由于受其阶级偏见的制约,他们往往从巩固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韩大元 《法学家》2000,(4):128-封三
由刘向文、宋雅芳两同志撰写的专著《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一书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法学界第一部对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结构与运转过程进行系统论述,综合分析的著作。 宪法学知识体系一般由本国宪法、外国宪法、比较宪法三部分组成。对外国宪法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各种宪法制度,同时为宪法学进入比较和综合研究领...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的调整对象和宪法学的学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中国法学界关于宪法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一直是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它不仅影响了我们对宪法学究竟是研究什么问题的这一基本问题的明确,而且还导致了学理性宪法学体系的无法建构,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宪法的精神实质与核心价值的把握.无论如何,宪法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应立足于宪法的调整对象来把握,不能偏离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这一主题,据此,宪法学的学理体系应当由原理论、国家权力论、公民权利论、协调论这样几个部分来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已经 2 0周年 ,在这 2 0年里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 ,宪法学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 ,对于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一直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组织关于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方面可以为定量分析公民的宪法意识提供第一手材料 ;另一方面也为准确评价我国宪法学教育以及普法教育的效果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也论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重构董和平传统的宪法学体系无以容纳和科学说明宪法学固有的丰富的理论内容,无以解释并进而有助于解决纷繁复杂的宪政实践问题,这已成为宪法学界的共识。作为现阶段宪法学基本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  相似文献   

13.
法学的整体任务在于认识和调整各种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具体到宪法学,则是以宪法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本文认为要认识宪法现象,必须确立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我国目前大体上可以说处于规范宪法学的研究阶段,林来梵先生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一书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①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1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于2001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在苏州联合主办了2001年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来自全国各政法院校、法学研究单位及地方人大的专家、学者共11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多篇。年会围绕着宪法学理论创新问题,宪法与人权,宪法与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与宪法等重要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各种观点频繁交锋。现将会议论文及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宪法学的理论创新问题  (一)宪法学理论要不要创新与会者普遍认为宪法学理论应该创新,但有的学者认为,宪法学家是通过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宪法已经颁布实施了31年,在这31年中,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日趋成熟,关于宪法学的理论研究也硕果累累。但是,对于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一直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针对这方面的实证调查和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水平以及大学生对于现行宪法的观点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期望从中分析原因并找寻对策,以推而广之,促进全体公民宪法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世纪来临,人类文明将有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法学包括宪法学亦将有重大的发展,必将更加繁荣。我认为中国宪法学的研究主要可侧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宪法理论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是我们研究宪法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它,宪法学研究才有正确的方向。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虽然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系统、全面和深人,需要结合我国新的情况和实践继续深入加以研究。邓...  相似文献   

17.
自1982年《宪法》颁布施行30年以来,我国宪法学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中方法论的更新构成了宪法学重要学术特色,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宪法解释学、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的学术之争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学界围绕方法论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即强调规范价值;强调政治现实、片面主张适应现实、让规范做出让步;合理处理规范与现实的冲突、尽可能采取平衡方式。学界还就方法论的类型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使宪法学方法论更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宪法问题,其中分析人的价值与宪法地位成为宪法学研究的重要特色与亮点。宪法学方法上还面临如下挑战:提高宪法学方法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宪法学方法论的综合化;推动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重视实证方法的运用;坚持宪法学方法的开放性。通过认知自身法律文化尤其是宪法文的宪法价值,形成中国宪法学的本土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宪法学研究概况 2004年,宪法学的学术研究活动非常活跃.3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政理论研究所主办了"社会转型和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学术研讨会.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办了"纪念‘五四'宪法颁布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和行政法治中心共同主办了"五四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学术研讨会.9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学术研讨会".10月23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5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中国宪法学正在构建自己的以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因特网时代的宪法学研究新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给现代宪法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 ,同时提供了宪法学发展的机遇。由于因特网技术的广泛运用 ,传统宪法学的理论体系、调整范围与调整方式、研究方法等需要更新与发展。在宪法学发展的历史上 ,每次重大的科学技术的发明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宪法理论的发展进程 ,推动宪法学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本文主要探讨因特网技术给现代宪法学研究带来的新课题与宪法学的对应措施。一 因特网技术的宪法学意义网络技术是继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之后出现的重要的传播手段 ,广泛影响着社会结构与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