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揭示胆囊收缩素(CCK)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探讨CCK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00例35~92岁男性尸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分为粥样硬化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CCK呈阴性表达,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呈阳性表达(P0.01),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之间CCK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CK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有表达,但不随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急性病变的关系。方法从本教研室2004~2007年尸检档案中挑选24例病例及其心脏标本。分为实验组(有冠脉急性病变的SCD者)、对照组Ⅰ(无冠脉急性病变的SCD者)和对照组Ⅱ(冠脉无严重AS的暴力死者)等3组,每组8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TLR4在各组冠状动脉AS斑块内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OD),所得数据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AS斑块中TLR4表达呈强阳性,对照组Ⅰ呈相对较弱的阳性表达,而对照组Ⅱ冠状动脉壁及轻度增厚的内膜处均未见阳性表达,其OD值(0.4662±0.0190)与两个对照组(分别为0.3361±0.0165,0.2463±0.0190)相比,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AS斑块中TLR4的表达情况可视作为冠状动脉AS斑块发生急性病变的一个病理诊断指标,也是诊断冠心病猝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反应蛋白(CRP)对冠心病猝死(SCD)的诊断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2004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8例案例资料和心脏标本,分为3组A组SCD(27例);B组冠心病非猝死者(21例);C组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死者(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每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主支粥样硬化斑块内的CRP染色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有20例CRP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6例呈较强阳性,1例为弱阳性;B组中3例呈较弱阳性,11例微弱阳性,7例为阴性;C组均未见阳性反应。结论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CRP对SCD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SCD)组和对照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百分比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病例及心脏标本共64例,分为SCD组和对照组。在冠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部位取材,制片,并行HE染色,显微镜观察冠脉的病理变化和斑块的组成,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冠脉斑块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与整个斑块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CD组中,冠脉粥样硬化病变Ⅳ级21例,Ⅲ级15例,对照组中冠脉粥样硬化病变Ⅳ级12例,Ⅲ级16例,两组在病变的严重程度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的厚度和脂质核心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CD组与对照组在冠脉粥样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百分比大小等两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SCD的病理诊断和法医学鉴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SCD)和对照组心冠状动脉(CA)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探讨其在SCD中的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年~2003年尸检档案中挑选64例有严重CA粥样硬化病变的病例及心脏标本,分SCD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冠心病非猝死者)。除常规检查心脏外,重点检查CA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和右主支(RM)的开口、类型、走向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每支CA分近、中、远3段,检测每个斑块距开口的距离、狭窄程度、长度、数目和形状(分偏心、环形、偏心+环形三种)。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D组中CA粥样硬化病变4级21例,3级15例;对照组4级12例,3级16例。两组斑块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CD组粥样斑块长(x-2.0365 cm)、以CA近段较多、与CA开口或分支处的距离近(x-0.7457 cm);对照组斑块短(x-1.4283 cm)、以中段多见,与CA开口或分叉处的距离远(x-2.1942 cm);两组斑块的长度和距开口的距离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斑块的形状在LAD和R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M和LC则无(P>0.05)。结论SCD与冠心病非猝死者的CA粥样硬化斑块在部位、长度、形状和距CA开口的距离存在差异,而狭窄程度无差异。这对SCD的病理诊断和法医学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冠心病猝死(SCD)心肌细胞和间质中的表达与SCD的关系。方法选取本教研室2003年51例死亡鉴定病例,分为SCD组,患有冠心病但非SCD组(对照组1),无严重冠脉粥样硬化(As)病变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组(对照组2),无严重As病变但有其它心脏病组(对照组3)。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mmp2在各组心肌细胞和间质内表达的阳性率(R值)和平均灰度值(H值),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SCD组与3个对照组之间心肌细胞内romp2H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SCD组与对照组2和3之间心肌间质内mmp2H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镜下各组心肌间质及心肌细胞内表达的阳性率差别明显。结论心肌间质及心肌细胞内mmp2同相表达增高与SC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心肌和间质mmp2的表达对诊断SC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所致猝死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MC猝死组和对照组心肌组织中MCP-1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20例VMC猝死组中有17例MCP-1染色阳性;而20例非VMC猝死对照组仅4例局部散在MCP-1弱阳性表达,其余均阴性。VMC组MC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CP-1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法医病理学诊断VMC所致猝死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Caspase3和iNOS在人挫伤脑组织中的时序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变化,为法医实践中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因颅脑损伤死亡案例为损伤组,5例非颅脑损伤急死的案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分别于死亡后2h、4~8h、10~14h、1~2d、3~5d及8~11d检测脑组织标本中caspase3和iNOS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1)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在伤后2h以内组开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d组表达强度增高,3~5d组仍见高表达(P〈0.05),以后逐渐下降。(2)iNOS阳性细胞表达在2h以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8h开始升高(P〈0.05),1~2d组表达强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11d仍有弱表达(P〈0.05)。结论caspase3和iNOS的表达可能成为实际检案中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醇中毒引起小鼠脑神经细胞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表达的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90d、180d组,各组再分为正常对照组、10%、20%、30%乙醇组,每组5只,乙醇组给予相应浓度乙醇饮用至相应时间;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皮质神经细胞IP3R1表达的变化;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IP3R1免疫组化染色物分布于神经细胞胞浆内。90d组随乙醇浓度的增加,IP3R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逐步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180d组中10%、20%乙醇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逐步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30%乙醇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反而减少,且低于90d组的相同浓度组(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慢性乙醇中毒可引起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IP3R1表达增加,而高浓度(30%)、长时间(180d)乙醇使IP3R1表达降低,可能与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EL)病变与冠心病猝死(SCD)的关系。方法从本单位近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0例病例和心脏标本,分为SCD组、对照组A和B组。每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常规制片,HE和双重组合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冠状动脉IEL,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IEL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60例中,SCD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30~83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明显(缺失率=41.64%),未缺失的IEL失去原有弯曲度而变平直;对照组A(冠心病非猝死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1~80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程度较SCD组稍轻(缺失率=30.53%);对照组B(无冠心病的其他死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7~54岁)的冠状动脉IEL仅有轻度缺失(缺失率=15.67%),多保持原有波浪状结构。统计学分析显示,SCD组与对照组、SCD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IEL缺损率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SCD组与对照组A在IEL缺损率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D与其冠状动脉IEL缺损率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肌Fas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侨  李永宏  朱献  吴茂旺  胡升明 《法医学杂志》2008,24(6):414-416,I000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earditis,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VMC、DCM和对照组(各20例)心肌Fas蛋白的表达,并对其阳性反应结果进行Ridi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MC和DCM组Fas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经Ridit检验,3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5);进一步采用两两比较Ridit检验,对照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VMC和D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C和DCM心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VMC和DCM的发病都有细胞凋亡的参与:凋亡可能是VMC引起心肌损伤及演变为心肌病的一个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RIN1基因启动子区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55 G/C、-1140 G/A遗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结合PAGE法对中国北方汉族183例健康无关个体和17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GRIN1基因5′端的-855 G/C和-1140 G/A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人群中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并比较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两组群体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855 G/C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女性和实验组女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0 G/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及两组女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IN1基因启动子区-1140 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相关性;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遗传学因素可能存在性别倾向,可为精神分裂症的司法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验大鼠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组织蛋白酶L在血浆中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心肌缺血标记物.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缺血30 min、1h、2h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以及异氟烷预处理后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异氟烷预处理组).同时设有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以作对照.用ELISA法检验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的含量,同时用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各组血浆中的组织蛋白酶L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增多到正常对照组2.37倍(P<0.05).异氟烷预处理组血浆组织蛋白酶L和心肌梗死面积都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结论 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不适合作为单纯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血浆标记物,异氟烷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血浆组织蛋白酶L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王旭  刘会  项剑  郑拓  于丽丽 《法医学杂志》2014,30(4):264-266
目的 探讨固视性质检查在客观评估视敏度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MP-1微视野仪检查75例眼底损伤者的固视性质,将受检者分为中心固视组、不确定组、偏心固视组.分析三组间视敏度的差异,同时对视敏度与微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视敏度检测显示,中心固视组为4.80±0.16,不确定组为4.20±0.45,偏心固视组为3.40±0.57.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三组间视力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敏度(y)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x)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y=-18.76+6.21x,Pearson相关系数为0.707(P<0.05).结论 视敏度与固视性质检查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固视性质检查具有客观预估视敏度区间的法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日常活动中不明原因猝死(suddenunexpecteddeath,SUD)者NOSlA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收集60例一般日常活动中SUD病例心血样本作为SUD组,另外随机抽取80例无关个体的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对NOSlAP部分SNP位点(rsl0494366、rsl0918859、FSl2143842、rsl2742393、rs3751284、rs348624)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分析各SNP位点在SU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NOSlAP第6外显子区域的rs3751284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751284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的频率在SUD组为0.325,在对照组为0.475。结论rs3751284位点可能是SUD的易感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中介素(intermedin,IMD)预处理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后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法医病理学研究心脏性猝死机制提供思路. 方法 大鼠H9c2心肌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IMD预处理组.采用MTT比色法、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内部超微结构存在损伤,而IMD预处理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减轻缺氧对心肌细胞结构的损伤.缺氧组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IMD预处理降低了缺氧对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凋亡率的影响(P<0.05). 结论 IMD能提高缺氧心肌细胞存活率、减轻缺氧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可以揭示心肌细胞缺氧保护作用的机制,为心脏性猝死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