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度东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在中国、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是一个山脉连绵、森林密茂的楔形地带。现在的印度东北地区,基本上是历史上的阿萨姆地区,目前分设阿萨姆、那加、特里普拉、曼尼普尔、梅加拉亚和米佐拉姆等邦。这个地区以民族众多而著称。多属藏缅语族,还有孟高棉语族和印度雅利安语族等。印度独立前,他们处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各具特色。其中,卡西、加洛和那加等族还保留了原始社会残余形态。卡西族长期处于母系社会,他们崇拜女祖先,按母  相似文献   

2.
林延明 《东南亚》2011,(4):76-81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一直对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宗教、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民族问题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学者们的成果类型,对中国学者对印度东北地区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3.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民族社会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族际矛盾与冲突,分离主义运动,妇女儿童境遇,毒品与艾滋病问题。这些问题危害着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挑战着政府的治理和国家完整性,损害着印度的人权和民主形象,制约着曼尼普尔邦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久治不去的社会顽疾。从目前情况来看,曼尼普尔邦的民族社会问题由于彼此交织、错综复杂,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孟高棉语诸民族是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语言的一个大族群,东南亚的孟高棉语诸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地区。关于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国内外虽然已有一些学者作过探讨,但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认为,这个群体既不是过去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印度迁徙到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的,也不是另外一些学者所说的是东南亚的土著,而是从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迁徙过去的。他们与中国史书中记载的濮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族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族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族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族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梳理及其族际政治问题的比较,其共性特征包括:族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单位是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虽然发生在现实中的多民族国家,却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与文化边界的重叠是族际政治问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国内不同民族群体无法得到平等公正对待是导致族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军事专政和腐败会增加族际政治问题的风险和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解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个在历史上和观念中都不曾存在的国家民族能够超越族性分界而被成功建构。结合两国国情提出应对策略:寻找重叠共识,建构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国族共同体;借鉴差异政治和差别公民权利思想,探寻积极回应不同民族群体正当利益诉求、实现各族人民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消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包容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6.
吴永年 《东南亚》2009,(3):74-79
印度民族的矛盾和问题复杂尖锐,不仅影响了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影响了与南亚诸国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印度民族问题着手,深入探讨其与南亚诸国的关系。通过它不仅了解印度崛起道路上的艰难,也使我们懂得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东北沦陷时期的朝鲜族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特别是现代朝鲜族宗教,它与东北地区朝鲜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民族处于某种社会变动时期,宗教形态及社会作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并探讨东北地区的朝鲜宗教,特别是处于东北沦陷时期的现代朝鲜族宗教,深入发掘,整理这一时期的宗教变化、宗教作用,以填补这一空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克什米尔冲突、印美亲善以及国内宗教对立、体制滞后,印度饱受伊斯兰恐怖活动侵扰,孟买恐怖袭击就是印度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写照。孟买恐怖袭击堪称"印度版9.11",不仅在印度国内激化了教派矛盾,加剧了恐怖主义的恶性循环,冲击社会和政治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印巴关系,并殃及阿富汗局势和国际反恐形势。  相似文献   

9.
斯里兰卡的种族冲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近年来斯种族骚乱接连发生,国内局势不断恶化。斯政府在坚持谈判的同时对恐怖活动进行了镇压,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斯种族冲突对斯印关系有重大影响。印度在斯种族问题上的卷入越来越深,斯印协议的履行遇到许多障碍,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长篇小说《印度之行》涉及到印度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政治等诸方面问题.福斯特与印度存在紧密的生活及思想关联.在《印度之行》中,存在着多个侧面的印度形像,既有关于印度被英国殖民的历史的客观记叙,又有关于印度民族宗教矛盾的艺术直陈,既有东西互动关系中体现的印度素描,又有从"东方学"角度观察而来的印度变形.  相似文献   

11.
近代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以提拉克和甘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中,既出现过反思和批判传统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也存在一股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宗教民族主义潮流,但两种倾向相互补充与中和,并未形成明显的冲突.以提拉克和圣雄甘地为代表的宗教民族主义者,诉诸印度宗教传统的精神力量,以此唤起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起民众的凝聚力和行动勇气,并提出独特的非暴力策略,对印度的民族解放与独立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殖民政府与印度教派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以前 ,印度历史上的教派主义和教派冲突本来并不是特别严重。随着英国占领印度 ,并出于其殖民统治的需要对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别加以拉拢和利用 (实行所谓“分而治之”的政策 ) ,才使得印度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从和睦共处和相互容忍的关系逐渐走向了互不信任 ,以至出现了双方的相互猜疑、忌恨甚至恶意攻击。而这一趋势的最严重后果 ,就是印度独立之初的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暴力冲突和随之而来的印巴分裂。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ethnicconflict)的数量明显增多,已成为国际社会面对的一大突出问题,并对一些国家的政局稳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同期,国际武器交易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冲突的烈度。美国罗曼与利特菲尔德出版公司2 0 0 1年出版由长期研究冲突管理及和平与冲突等问题的专家约翰·西斯林和弗雷德里克·皮尔逊所著的《武器与民族冲突》①一书,对读者了解当代国际武器交易与民族冲突之间的关系颇有裨益。首先,该书较深入地剖析了民族冲突的起因、发展过程、产生的影响。这两位专家认为,民族(ethn…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未被国际社会承认的边疆地区。研究后苏联民族冲突的学者一般认为,民族认同在民族冲突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后苏联的民族冲突之所以如此激烈,原因即在于此。但这种认识实际上并不全面。本文以黑海沿岸的阿布哈兹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为例,从阿布哈兹、德涅斯特河左岸以及比萨拉比亚东正教会内部关系探讨政治认同与民族冲突问题,认为研究跨边界行为者对认识整个黑海沿岸地区的认同政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民族问题、教派冲突等困扰着南亚国家发展。依民族问题类型来看,南亚民族问题主要可划分为教派冲突型、民族分离型、移民型、跨界民族型。南亚民族问题"痼疾"难除与宗教历史因素、主导型民族政策失当、经济发展失衡、外部势力的影响等密切相关。南亚毗邻中国西部,其民族和教派冲突直接影响我国国家安全。首先,民族、宗教矛盾所引发的南亚国家力量对抗,必然会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其次,南亚民族问题的"外溢"将影响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稳定。最后,部分外部势力还希冀利用南亚民族问题延缓、平衡中国崛起。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民族宗教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Pakistan)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接印度,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连伊朗,南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首都伊斯兰堡(Islamabad)。人口1.45亿,主要由4个民族构成,其中旁遮普族为主体民族,非主体民族有信德族、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另外还有印巴分治时从印度地区迁居巴基斯坦的移民,称“莫哈吉人”。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巴  相似文献   

17.
印度存在严重的水安全问题,牵涉到极为复杂的国际因素.印度北方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从中国、尼泊尔、不丹等流人印度境内,水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30.52%.印度每年的出境水流量更大,达到1.385万亿立方米,分别流入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邻国.①印方与上述六国中的四国均有现实或潜在的水争端,仅与缅甸无大的分歧,与不丹保持了良好合作.印度水危机趋于恶化可能加剧已有争端,激活潜在争端,加剧地区动荡,需要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俄罗斯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在新疆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获得“归化族”的族称,但这个族称带有侮蔑性。1953年在民族识别工作中,为消除民族歧视,将“归化族”改为“俄罗斯族”。1981年11月28日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发出《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的处理原则的通知》,此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一部分中俄混血人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改为俄罗斯族。  相似文献   

19.
印度政府在东北地区共设立了七个邦,即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特里普拉邦及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总面积25.5万平方公里,约占印度领土总面积的7.7%;人口近3900万,约占印度总人口的3.5%。该地区聚居众多部落民族,汇集多种文化、语言和宗教,仅被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诸共和国掀起语言改革浪潮,在此过程中出现主体民族语言虚无主义、民族语言文字拉丁化、俄语地位不稳定、少数民族语言生存堪忧等一系列语言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语言问题的政治化;二是政治民主化和民族语言扩张的矛盾;三是共和国和联邦层面的立场存在分歧;四是语言政策的具体实施环节存在漏洞、缺乏力度。目前,诸共和国所面临的语言问题触及民族关系,须俄联邦政府和诸共和国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