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行为对地区发展的推进功能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是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引导者和奠基者,它在区域制度创新中扮演“第一行动集团”的角色,它的调控行为将焕发经济体系中蕴藏的活力。从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机理看,地方行为影响着区域经济运行成本、风险与效率。地区经济差异的产生和变动则与政府的竞争行为密切相关。剖析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双重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探讨地方行为与地区趋同问题,对于实现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合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定位,大体来说,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由政府目标、政府主体、政府职能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因此,将从目标定位、主体定位、职能定位以及三种定位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不仅包括微观主体(主要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也包括市场思维下的政府行为。以市场机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正确把握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关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竞争法则,科学实施政府行为。为此建议:第一,坚定市场之"心",加快政府转型政府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行为方式,而不同的政府行为又决定了市场机制的实现程度。一是充分认识市场力量。针对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省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级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可是 ,现行省级政府管理体制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甚或损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此 ,本文从行政区划体制、行政管理职能、政府机构设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省级政府管理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不适应性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村庄社会结构深深嵌入地方经济发展行为之中,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土地开发形态。具有强势宗族社会结构的农村地区,农民的国家认同感较弱,普遍认为集体土地就是农民的土地,因而有强烈的动力以租地的方式直接介入土地开发。而在那些不具有强势宗族社会结构的村庄,农民的国家认同较高,普遍认为集体土地最终都是国家的,因此容易形成以征地为主导的土地开发模式。租地模式在早期具有利益协同的优势,但是最终却陷入多重利益冲突之中。为克服这些问题,有必要强化政府的土地规划权,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成熟市场经济中,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社会组织具有弥补政府缺陷和市场不足的一般功能。在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组织在市场不断发育成熟与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过程中,扮演一种怎样的角色?文章通过在对我国转型期社会组织发展省域间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全国省域面板数据对社会组织发展差异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转型时期,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省份,对公共事务的治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社会组织的发展也会比较快;在现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陈建军 《今日浙江》2014,(23):36-36
正产业转移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浙江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企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但产业转移不足,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转型升级的进程。因此,适当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不仅可以为全省"411"有效投资行动计划的落实拓展空间,还能为提高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赵勇 《前沿》2008,(10):45-49
公共选择理论探讨了政府效率的分类,认为对政府效率的衡量有X一效率、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等多个维度;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行为的内部性、政府的天然扩张性、政府行为缺乏竞争机制、政府机构缺乏激励机制、政府行为缺乏监督和约束等;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了提高政府效率的途径主要有宪政、制度建设以及市场化。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效率理论给分析和化解当前经济转轨时期我国政府效率不高的难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视角,对提高我国政府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敏 《前沿》2005,(11):166-168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学者的政治行为概念,提出公民政治服从行为的概念。公民政治服从行为既是一种政治行为,又具有服从行为的特征,是两者的交集,具有自身的特点,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公民政治服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民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可,因而政府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合理的政治制度、符合公民利益的政治产品、良好的政绩等来获取公民的服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政治稳定:经验、偏失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政治稳定一直被看成经济转型的前提条件和目标函数之一。在转型过程中 ,一方面 ,政治稳定比较好地配合和支撑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维系着政治的稳定 ;另一方面 ,政治因素介入经济转型的全过程 ,也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若得不到有效地遏制 ,极有可能破坏经济转型的成果。在新世纪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 ,政治稳定尤为重要 ,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经济转型目标能否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东欧剧变之后,一些成功实现了民主化转型的东欧国家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正因为有了民主制度的保障,这些国家才得以成功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经济改革,进而融入欧盟经济体,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民主制度也理顺了东欧国家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使得政府能够切实地对选民负责。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因为选择了民主政治的道路,这些东欧国家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年"社会主义"曾许诺过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两难抉择下的战略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志云 《求索》2007,(6):32-34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推进与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构成了地方政府变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政府经济学理论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等“两难抉择”为突破口,强调构建一种面向区域、地区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型的多中心制度的战略框架,并为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自身变革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体偏向于"经济人"。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公务员在经济行为中存在双重委托利益关系不对称、权力与责任不对称、激励与努力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地方政府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经济人"偏向,导致某些公务员产生弃责争权逐利、机会主义、"一把手"专政和寻租腐败等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刘静 《重庆行政》2015,15(2):87-88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不仅作为一种传播意义上的存在,还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和社会行为叠加的存在.这种复合型的存在深刻影响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深刻影响公务员自身的形象定位和形象塑造.毋庸置疑,公务员形象无论在行政意义还是在社会意义上,都具有一种标杆意义,不仅关乎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用,还对公众对公务员群体的社会认知具有直接的关联关系.公务员形象,是政府宝贵的无形资产,关系着政府的威信,其中更蕴含着普通民众对政府的期望.更至关重要的是良好的政府形象关系到政府目标的实现,是社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关键,能够反映出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政府公信力,能提高公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因此,公务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塑造自身的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绩效考核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行政中受到广泛关注。政府绩效考核具有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维护政府信誉和形象、发挥政府政治功能与社会管理功能等作用。要考核,就必须设计考题、形成“考卷”,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就相当于这份“考卷”。指标体系的合理化、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绩效评估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建立一套优化的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不同经济转型国家的政府在推动本国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大不相同,学界对各种政府作用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深入,而且褒贬不一、解释各异。本文着重从路径依赖的角度分析中俄两国政府在转型经济中的行为方式、背景和效果,强调必须重视经济转型的演进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行政管理》2016,(10):F0003-F0003
法治指数被视为“可量化的正义”及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在社会经济深度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区域全面发展既离不开法治建设,也与政府绩效密切相关,以法治评价和政府绩效评价推进区域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政府行为外部性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控制。政府行为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在政府纠正市场缺陷过程中产生的,在政府改变游戏规则或进行管理型交易时产生的,这种改变将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市场外部性的变化。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进程中既定制度与制度变动的选择行为,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博弈而确定了政府主导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式。政府效用函数实质上是租金函数和效率函数的综合函数,其变量结构和变量权重(各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具有阶段性,其一般规律是租金偏好向效率偏好转移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林涛 《岭南学刊》2013,(4):109-115
由于转型期间政府在产业引导、公共管理与创新服务等方面起到独特作用,因而研究政府认知视角下的中国集群升级实践日益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主题。广东专业镇是科技部门引导镇域专业化特色产业走创新驱动道路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具有广东特色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本文从各专业镇基层党政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以全省性的专业镇问卷调查为基础,研究分析政府认知视角下专业镇转型升级实践,发现在专业镇转型升级中,政府在提供企业公共服务,创造基层良好的创新环境,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转型升级认识、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项目制可谓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国家治理形式,然而目前对项目制的讨论均忽视了服务型政府转型,而这也就无法清晰看到政府行为逻辑在制度演化中的异化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1995-2006年转型因子的实证研究发现,官僚自利主导了服务型政府转型,具体而言则包括政治晋升、财政激励和权力扩张。官僚自利导致了政府转型的异化,由服务型政府物化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主导的整体性政府变革逐渐为技术性治理所替代,这是项目制兴起的根源,也是项目制作为国家治理体制变革所遵循的"双轨制"逻辑的根源。因而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项目制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就本文研究结论而言,项目制运作应当慎用。深化服务型政府转型,加强政治架构中的常规性制度治理对于促进国家转型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