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置醉酒人,既是基层公安民警的常见问题,也是接处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在酒精的刺激下,醉酒人思想意识的失控,行为动作往往带有暴力性,绝大多数有过激行为。民警在处置醉酒人时,有的麻痹大意,有的执法工作不规范,有的携带的警械装备不充分,有的取证意识不强,有的警务实战技能不强,往往出现被动局面。对醉酒人依法处置,应当重视五个方面:一是善意的约束看护;二是得体的语言控制;三是合理地使用警械;四是科学地加强取证;五是必须的警力优势。  相似文献   

2.
醉酒警情一直以来都是基层公安民警处置难度较大的警情之一。面对处置中的疑难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界定醉酒警情的含义,对醉酒警情处置中的约束措施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醉酒警情处置中警械使用的问题应分类对待,对只醉不闹的不得使用警械,对涉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或是犯罪的,应视情依法合理使用警械,但不得使用脚镣。醉酒警情处置中证据保全方法要得当,要充分利用好单警装备和执法记录仪,做好现场群众的取证工作,妥善保管登记好醉酒者的物品并请证人签字。  相似文献   

3.
派出所民警在处置醉酒类案件时,存在着以下一些难点: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造成民警执法困难;民警缺乏证据意识,不注重现场取证;具体适用约束措施时存在方法不全等问题;对醉酒者控制方法单一,难以适应实际情况等。对此,在构想对醉酒者进行处置模式时,首先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要加强现场取证和记录,为保护民警、打击违法行为做准备;第三,要通知醉酒者的家属或亲友,这应当是对醉酒者约束的前置程序;最后,在采取约束时,要进行约束方法的创新,明确约束的期限和地点,注意警械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部分公安民警在制暴处突等执法勤务中,存在不敢、不愿、不会、不善使用警械的思想和操作误区。一线民警在公安实战中,如何合法、合理地运用警械来加强处置现场的风险控制,快速、准确地打击和制止犯罪,有效控制局面并确保执法安全,是一个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难题。为此,必须从消除民警运用警械的思想顾忌、强化警械使用训练、制定完善民警使用警械实战操作细则等方面,来解决和克服使用警械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置醉酒警情一直以来是摆在一线处警民警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应根据醉酒警情所具有的特点、警情性质、当前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置,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在保证群众、醉酒人及民警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讲究策略,灵活处置、依法处置、文明处置。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人民警察正确行使使用警械、武器的权力,法律、法规规定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是:客观方面:人民警察必须有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行为,并且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主观方面,是故意或过失。对于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行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罪名: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应定玩忽职守罪;从事非警务活动,根据行为特点确定相应的罪名。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层警械武器存在着枪支杀伤力大、警械的制服性、约束性效果有限等问题。民警在执法中往往只有两种选择,即要么不使用杀伤性武器,要么使用杀伤性武器,没有回旋余地,以至于警察在使用武力强制手段时犹豫不决,不敢开枪,对警察的自身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使用泰瑟枪既可以避免伤害嫌疑人又可以使嫌疑人快速丧失抵抗能力,能够减少基层民警伤亡和避免伤及无辜群众,更好地处置非对抗性群体性事件,减少因警察不当开枪造成的负面舆论。因此,我国警察应该借鉴国外警方的做法,给基层警察配备泰瑟枪,为保障我国公安基层民警执法安全,减少伤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必须坚持"三个慎用"原则。提出"慎用武器警械"原则的背景是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依法使用,谨慎使用。因为目前警察不会使用或不敢使用武器警械,所以"慎用武器警械"原则的发展、完善应当注意强调两个方面,即软化武器,强化警威。  相似文献   

9.
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对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证据收集是正确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核心环节,在查明非正常死亡事件真相,维护公平正义,解答家属疑问,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公安机关依法办案的要求.目前,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取证存在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取证应依照全面、合法、规范、科学的原则,在现代警务理念指导下,采用各警种合成作战模式,将传统取证手段与现代取证技术相结合,科学运用各类证据,为快速、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使用警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是警察实战中运用的主要武力手段,但是由于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行为表现的突发性,决定了嫌疑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可控的,在应对突发违法犯罪行为时,制式配备的警械和装备在对抗中运用起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如果警察能因形就势的合理利用随身携带的或现场环境中的物品,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必将有效提升实战对抗能力和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已经明确将危险驾驶入罪。我们从醉酒状态的认定入手,认为应将血液检测作为涉嫌醉酒驾驶类危险驾驶罪的刑事取证必经程序;在醉酒驾车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方面,对相关理论进行评析,提出可以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确定不同类型醉酒者的刑事责任;在主观状态方面,认为醉酒驾驶是故意犯罪,并对自愿醉酒、非自愿醉酒两种类型的主观...  相似文献   

12.
"三个慎用"是指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必须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与慎用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必须准确把握"三个慎用"的内涵,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好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自由决断权是治安紧急处置中的一种客观存在,但长期以来,由于观念上的束缚,在实践中有的现场处置人员,往往不能正视并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一权力,导致处置过程中机会的丧失,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本文力图通过对自由决断权中有关问题的理论研究,来启发人们对自由决断权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机关在处置诸如"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疑似命案过程中,存在初查工作不细、事件定性草率、态度粗暴简单、情报信息失灵等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疑似命案现场的勘查取证工作,同时注意现场处置和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警务实战中,醉酒警情较突出,不少醉酒者在酒精的刺激下,情绪亢奋、酒后失控,极易出现寻衅滋事、打人毁物,妨害公务,甚至袭警等治安、刑事案件,醉酒警情的现场处置,既是一线民警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也是处置难度较大、较多的警情。实战中,应根据醉酒警情的特点、性质危害程度,进行有效处置,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在确保现场群众、醉酒人员和民警安全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警务技战术,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16.
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多发生在封闭性、秘密性较强的侦查程序中,因而往往难以证明和查实。如果不明确非法口供的证明对象、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最终将导致排除规则形同虚设。因而,解决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中的证明问题,已是落实非法口供排除规则、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确立了病理性醉酒人对其危害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这一原则的科学性可以从司法精神病学、立法原意上及犯罪构成要件上得以论证。但如果病理性醉酒人基于主观原因而复发病理性醉酒 ,即希望或放任再次发生病理性醉酒并在此状态中发生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 ,则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醉酒肇事行为,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入罪,但该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尤其是主观方面的认定上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立足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认为对醉驾人刑事责任的归责仍然需要以生理性醉酒人承担责任的根据为基础,并根据醉驾人的具体罪过状态决定是否为罪。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暴恐事件中民警临战处置能力维度和指标进行设计和筛选,并运用数学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暴恐事件中的民警临战处置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二阶维度因素包括现场处置能力和准备能力,三阶维度因素包括指挥能力、武器警械使用能力、配合能力、评估预判、装备准备和预案准备能力等六种能力;二是指挥能力和武器警械使用能力是影响暴恐事件中的临战处置能力的主要因素;三是民警评估预判、配合、装备准备和预案准备能力在暴恐事件的临战处置中也具有一定份量的权重。根据不同因素特性,提出应加强不同临战处置能力的针对性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刑事侦查工作中,对足迹的勘验和利用是关系侦查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都偏低。其原因是,取证意识不强;勘验、检验技术水平低;不注意综合分析和利用;缺乏必要的勘验设备;管理缺乏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