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阶级分析方法在宪法学中的合理定位童之伟本文着眼于宪法学研究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对阶级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条件及其在传统宪法学中的地位的考察为基础,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阶级分析方法在宪法学中的地位进行重新界定的具体设想。宪法学理论应该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2.
用社会权利分析方法重构宪法学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修改后的我国宪法序言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表明在现实中,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但在宪法学领域,我们却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将原有的以阶级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基础理论,改造和发展成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吻合的、反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宪法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至今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理论体系基本成形.经济宪法学研究的主要论题包括:经济宪法的概念、经济宪法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体系、经济宪法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等.中国经济宪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本共识尚未达成、总体成色不佳、内容失衡与强弱不均.经济宪法学的未来研究需要各科学者共献才智,形成学科共识,填补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4.
论宪法学的学科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刚志 《时代法学》2005,3(2):76-80
科学研究的相对独立性是其学术性、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学科必须拥有一种完整、独立的科学精神与学科品格。宪法学的学科品格是近现代宪法理论与宪法精神在宪法学学科上的固化,是宪法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其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也是宪法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所在。宪法学的学科品格主要体现在:宪法学是人权保障之学,是权力理性之学,也是依法治国之学与政治文明之学。  相似文献   

5.
刘康磊 《政法学刊》2008,25(6):10-13
但凡一门以科学命名自身的学科之研究,其学科自立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知识,一为方法。宪法学作为一种科学,其自立亦由此二者来构架。宪法学之不能自立,缘由在于方法论受制于政治学,但是否可置宪法学知识个性构成及学科关联于不顾,单论成理,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另,宪法学方法论是混淆于政治学方法论中无从辨认,还是泯然于一般法学方法论中无法觅形,应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晚近十年的宪法学研究 ,是对十年前宪法学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进行解构与重建的过程。一方面 ,以人权、人本和自由为终极关怀的宪法本质观取代了旧有的国家主义宪法终极关怀观 ,这种超验之思不能为科学方法最终证实。另一方面 ,宪法制度构建和宪法学研究方法转换的过程中科学主义仍起着基石性作用。宪法学研究的科学主义重建就是从科学万能返回到有限科学理性方法的重建。宪法作为人们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的准则 ,无疑是超验的 ;同时宪法又作为对人类生活发生影响的一种法律制度 ,又必须是科学的。宪法的这种两面性才是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以“刑法学与宪法学的对话”为题举行研讨会,近5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刑法学与宪法学学者和司法实务界人士参加了研讨。作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一体化”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宪法学与刑法学的学术对话,针对两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为彼此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独特的视角,以推动两学科的发展及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义是构建、识别、塑造宪法学知识的体系性、自主性与中国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端赖于宪法学研究的历史转向。通过对百年来宪法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宪法学沿着知识发生学的演进脉络,逐渐形成了以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主干的知识框架。其中,学术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核心,包括以“宪法”为起点的概念体系,以“立宪主义”为内核的原理体系和以“解释学”为根基的方法体系。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根本依托,由中国宪法学等传统学科,部门宪法学等法学内部交叉学科,以及科技宪法等新兴交叉学科共同构成。话语体系则代表了知识体系的价值凝练与传播,已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主义为内核的价值共识,但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尚显薄弱。随着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框架的基本形成,如何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积累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将成为未来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学术研究有其存在的历史境域。对一个学科而言,只有在贴合具体的历史境域下讨论该学科的学术研究,讨论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时才具有意义。从我国历史上看,宪法学研究从清末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无论其几经沧海桑田,但它之所以可以沿称到现在,自有它自立的关切方法、问题和理论体系。中国宪法研究的中国性问题,不仅涉及宪法学在中国的时间性差别问题,也涉及其地域性差别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首先表现在基本范畴与学术规范的确立。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应确立表明其独立学科地位的范畴与学术话语。中国宪法学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认真反思5 0年来宪法学范畴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中国社会的发展为背景,建构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1.
宪法文本研究的自觉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2007年的中国宪法学研究,在专业化和学科品格的确立上继续向前迈进.其重要表现在于具体学术命题中的宪法文本意识的增强和法解释学方法的自觉运用,同时也表现为宪法学对自身的学科定位、核心命题和研究进路的反躬自省.  相似文献   

12.
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法学研究中阶级分析方法的衰落。本文从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谈起,阐述了分析方法衰落的现实表现以及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任喜荣 《法学家》2005,4(4):52-61
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方法论体系中正日益被边缘化.与理论上的这一发展方向不同,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主流知识体系中却是一种正在被过度使用的方法.全面反思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中的运用,对于宪法学的实践与规范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运用中主要有四种面相,即语源学的面相、制度史学的面相、观念史学的面相以及解释学的面相,人们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历史资料的取舍不同,对宪法学保持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意义也不同.历史分析方法在运用中存在许多缺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其他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制度合理性的论证过分地依赖于历史合理性,从而减低了人们对于制度的内在逻辑和价值目标的关注以及忽视制度建构中的人的理性创造力.历史分析方法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在宪法学研究中更好地引入社会分析方法,而且对于合理界定宪法学的研究重心以及为宪法解释提供资料与素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中国宪法学是否应在继承已有宪法理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变迁和时代变革的潮流,围绕人权保障理论架构,从基本权利保障和国家权力规制入手,构筑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以及更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为此,本文主张从社会性别平等视角重新思考宪法学体系构建问题,并从宪法学科引导、人权价值追求以及多角度研究方法,阐释了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对宪法学科体系构建及内容发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陈运生 《北方法学》2015,9(1):40-46
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中国宪法学正在构建自己的以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测定民主发展水平的宪法学标准童之伟对民主的发展水平(或高度、程度)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测定、如何测定?这是一个宪法学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我国宪法学除确认了阶级标准外,尚未见其他明确的标准,至少可以肯定没有明确系统的标准。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打算谈些...  相似文献   

18.
面临二十一世纪的宪法学:评析与前瞻童之伟时间正在逼近21世纪,不少学科的人士都在对本学科在新世纪的发展做中长期展望。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认清有关学科的长期的使命,评估该学科在当今的发展水平并探索通向未来的道路。为了推进宪法学研究并促进人们在关系到宪法学未...  相似文献   

19.
论宪法学新体系的基石范畴童之伟宪法学的范畴,即宪法学的基本概念,而所谓基石范畴(又可称核心范畴或关键范畴),则指基本概念中最基础、最重要、最能体现该学科价值取向和根本特征的概念。宪法学基石范畴对于该学科的基本命题、基本分析方法、理论体系和整体功能具有...  相似文献   

20.
“社会权利”的法哲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权利”的法哲学阐释童之伟为了确定一个新的更加适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的宪法学基石范畴,从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宪法学体系的合理重构问题,我提出了"社会权利"的概念,并初步从构成要素上将其界说为"一定社会一切权利与权力之总和"。①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