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出现了企业集团这一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集团已近2000家,“八五”期间国家计划组建100个大型企业集团。目前,企业集团已成为十分流行的企业组织名称,然而由于我国立法的滞后性,企业集团概念不清,法律地位不明,造成了人们认识上和实践中的极大混乱。本文拟对企业集团的概念和法律地位进行一些探讨,以促进立法,使企业集团依法健康发展。一、国外企业集团概念和法律地位的探讨及启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大致上经历了自然人独资企业到自然人合伙企业再到  相似文献   

2.
<正> 一、企业集团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企业集团这一名词自50年代出现在日本以来,至今还没有统一的释义。我国企业集团的出现还只有几年的历史,对企业集团也有不同的看法。由于企业集团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定义,许多实际上并不是企业集团的联合体也称为企业集团,这不仅造成统计口径上的混乱,无法确切了解企业集团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引起了一些误解,使人认为企业  相似文献   

3.
黄燕 《行政法制》2006,(1):20-22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关于法律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国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外国学者们早已致力于此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最早提出“法律文化”概念的学者是美国法学家拉伦茨&#183;弗里德曼,他在1969年发表的《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一文中提到:“‘法律文化’概念涉及大量有关的思想,首先它涉及公众关于法律制度的认识、看法和行为方式。尽管每个人对于法律制度的看法不同,但一般说来,在不同的国家或群体中还是有一定的看问题的方式,从而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各种法律文化是习惯法的主要部分,这些习惯法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后就法律文化释义的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目前我国学者对此也莫衷一是,并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何家弘 《法学研究》2008,(1):126-136
证据学与证据法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我国学者曾经习惯使用“证据学”作为书名,后来则偏爱“证据法学”,甚至有人排斥“证据学”。外国学者在证据类著作的书名中使用的语词并不统一,而且没有人要求大家统一使用“证据学”抑或“证据法学”。把证据法学和证据学完全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也是不利于本学科发展的。证据学是司法或法律领域的特殊产物。虽然证据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超越法律事务的范围去建立“大证据学”,既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论检察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权在法律范畴作为概念使用,历来都是被作直观理解的.检察权就是由检察机关行使的职权,其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个职权范围的问题。①作为国家权力,列宁第一次提出了检察权的概念。他认为,检察权是违法监督权,是包括对刑事、民事、行政所有法律行为的监督权。他在确定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这一性质外,对检察权的概念是从职权范围上加以描述和界定的。我国当代的学者将检察权界定为“历史的和阶级的概念”,②认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检察权,不同的阶级拥有不同的检察权,并把阶级性当作检察权的本质属性。由此,对检察权不能做统一…  相似文献   

6.
郑曦 《中国司法》2010,(4):14-18
一、司法认知概念之厘清 司法认知(Judicial Notice)是英美证据法上的概念,其来源于“显著事实无须证明”的古老法谚。对于国人来说,司法认知是陌生的名称。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虽有司法认知之实,却无相关的概念和制度,因此国内学者对于司法认知有过一些错误的理解。事实上即使在对司法制度有明确规定的美国,一些学者对于司法认知也有明显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修改中需要重新研究的一个问题──“嫌疑人”、“被告人”和“人犯”名称的区分与使用陈瑞华法律概念是法律规范中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它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法律范畴。法律概念虽然不象法律规则那样规定具体的事实状态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号的法律问题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事主体独立人格不断增强.商号权纠纷时常出现。近几年来,我国已出现不少将他人的商号跨地区使用和将他人商号作为自己商标的案件,这些案件无疑对我国尚未建立的商号法律制度是一项挑战。对中国的商号权保护、商号的概念、转让进行法律规范,已成为我国商事立法的当务之急。德国商法中的商号,是指商事经营主体在认事商行为时使用的名称,即商事主体在商事交易中为法律行为时,用以署名或让他的代理人用其与他人进行商事交往的名称。这个概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商号仅仅是一个名称,这个名称本身并不是法…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企业集团运行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我国企业集团运行的法律机制刘华一、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企业集团是由两个以上法人(主要是企业法人)和一些非法人经济组织以自愿互利为原则,以合理有效地配置、经营资源资产和追求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资本作联结纽带,在统一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基础之上组建具有...  相似文献   

10.
高飞  周斌 《中国律师》2001,(1):85-86
格式条款是20世纪以来合同领域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以其交易的便捷性和经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要求,广泛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对格式条款都有所规定,只不过在用词上稍有区别,前者使用“格式合同”一词,后者使用了“格式条款”的名称,在含义上基本一致。本文将就格式条款合同的法律机制及促使其良性运转的方式略作探讨。 一、格式条款的含义与特征 关于格式条款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39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关于法律解释“立法”并不少,然而它们分别是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在各自的立场上制定的,呈现出混乱的特点,并带来了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混乱。为了重新配置我国的法律解释权,建立统一的法律解释体制,规范和保障法律解释权的正当运行,我国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解释法。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法律解释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也有少数学者在呼吁制定法律解释法,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的法律解释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使用了“诉讼文书”一词,《民事诉讼法》同时使用了“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书”两种不同的法律名词。一些刊物和教材,除“诉讼文书”、“法律文书”外,还使用了“司法文书”一词。目前对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很不统一。如何正确理解这三种文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不仅是一个学术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来,各国国际私法学界都对区际冲突法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我国法学界还未曾引起注意,应予以改变,尤其是“一国两制”政策的实现,研究区际冲突法问题,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一、区际冲突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历史上,各国的立法及学者的理论都赋予基本国的区际冲突法以不同的名称。瑞士称区际冲突法为“邦际私法”,美国称其各州间法律冲突的区际冲突法为“州际法”,德国则称其为“地方私法”,匈牙利学者萨瑟在其论冲突法的专著中则用“区际冲突法”来命名其第三章,台湾学者陆东亚根据区际冲突法与国际私法相似之处而冠其以“准国际私法”之名,另外还有些学者把它称之为“区际私法”。虽然区际冲突法名称繁多,不尽一致,但无论是大陆法学派、英美普通法学派还是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学者都认为区际冲突法是解决一国内部不同法域间的法律冲突的。笔者认为,区际冲突法具有下述特点。  相似文献   

14.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6):110-110
丁铁坚在《上海警苑》2005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监狱法》使用“罪犯”一词不妥。准确使用和定义法律用语,是一部制定法的基本要求。监狱法对服刑人员的法律用语,也涉及到他们的权利和法律地位。从其他国家的情况看,使用“受刑人”或“囚犯”等中性词的比较多。使用“罪犯”概念的,只是个别国家。我认为,使用具有法律含义上的中性词是有道理的。因为,从词义上讲,“罪犯”具有“戴罪之身”之义,可以理解为目前仍处在犯罪之中。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86,(11)
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项工作中,经常要使用“侦查监督”、“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审判监督”“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几个概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这几个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够一致,在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混乱,有必要通过研究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6.
刑事错案作为刑事司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并未被所有的学者给予正视.否认刑事错案的学者认为,没有错案,只有违法审判。然而众多的学者还是赞成刑事错案这一说法.并给出了不同的概念。错案是错误的一种,刑事错案则又是错案之其一。中国古代和西方都对刑事错案有所研究,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刑事错案概念。可以将刑事错案存在的语境分为诉讼语境和诉讼外语境。在诉讼语境中,学者对刑事错案的概念有“主观说”、“客观说”、“主客观统一说”以及“三重标准说”等等。实践中,有些存在错误的诉讼情形不属于错案:漏罪、漏人情形,量刑偏重偏轻,存疑案件,一般性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被否定的正常诉讼行为.法律的变化导致刑罚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但在我国法律上存在两种保证人,一种是民事上的保证人,一种是刑事上的保证人,而作为刑事上的保证人,刑事诉讼法中只规定了保证人条件、义务及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却对于保证人名称、定义、法律地位,一直没有明确的称呼和法律概念。笔者认为,应当以法律形式明确其名称、法律定义及其特征,区分其与民事上保证人的异同,确立其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以及与刑事诉讼参与人的联系。一、从法律上确立刑事保证人名称、定义和法律特征为何从法…  相似文献   

18.
董彦斌 《政法论坛》2024,(3):169-179
将一部法律正式赋予法典名称,本文称为“法典赋名”。法典是历史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词汇。在我国语境中追溯源流,法典是具有权威属性的中国古词,于19世纪90年代后成为学术界、法律界用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律体系重建之初,未进行法典赋名。改革开放后,随着自主意识深化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渐入法典赋名时刻。刑法向刑法典名称“跨了半步”,民法“跨了一步”——民法典获颁。法典应为完善统一的形式与层级较高的内容位阶的统一,并非法典编纂工作后的必然名称。“基本法律法典赋名化”应成为民法典之后的法典赋名方式。我国纵向法律体系由此出现新层级、新面貌,并带来千年法典史的新发展,中华法系由此实现古今对话。法典赋名应建立在本国纵向法律体系、法律渊源和法律文化基础上,并基于民族性而成为世界法律文明中的标志性存在,这便是法典赋名的恰当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具有四重意蕴:一是整合性意蕴,是对既有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尤其是哈特和德沃金的法律有效性概念的总结和整合;二是超越性意蕴,哈特和德沃金将法律的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对立起来,而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则将这两个维度统一起来;三是反思性意蕴,他将现代法律理解为行动系统,是建制化和合法化的统一,揭示出现代法律的实质是“事实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社会媒介”,法律之“应该”最终体现在法律之“是”上;四是批判性意蕴,哈贝马斯只是在“程序”这一维度上作出了自己贡献,现代法律的有效性应该是哈特的“形式”、德沃金的“内容”和哈贝马斯的“程序”这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地理标志”是由“原产地名称”逐步发展而来的,早先的国际公约一般采用“原产地名称”的说法,自WTO之TRIPS协议后,国际社会逐渐转向使用“地理标志”。因为地理标志不仅能囊括原产地名称的所有外延,还包括除名称外的其他表征符号。我国也大致经历了从“原产地名称”到“地理标志”的转变。鉴于此,笔者采用“地理标志”行文,相关论述自然都适用于“原产地名称”。自法国首开专门法保护地理标志之先例后,世界各国逐渐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规,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但鉴于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法律传统,其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