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叙明 《公安研究》2013,(12):58-61,72
公安执法中存在的警察权异化问题,危害了执法权成,降低了执法公信力,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公安机关应认真分析警察权异化的内涵及表现,深刻剖析警察权异化的内在原因,并以培育警察个体伦理为重要路径治理警察权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警察权能是警察机关在履行职务时所实际生成的法律能力,也就是理论警察权的实现当量。决定警察权能的有法律授权、警察素质、警务装备和运行机制四大要素。作为一种系统生成能力,警察权能诸因素中的任何一项的品质,都会对整个警察权能的强弱优劣产生显著影响。要高度警惕警察权的异化,努力促使警察权能各个要素之间的匹配耦合与整体联动,确保其不可逆转地转换成优质强劲的警察权能,从而彰显巨大的法治力量。  相似文献   

3.
警察权的正当性体现在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和执法为民。警察权侵犯人权源于警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警察权行使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盘查制度、羁押制度、司法鉴定制度等存在制度缺陷。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人权意识,杜绝非警察人员执行公务,保障律师职能的正常发挥,全面提升警察执法素质,建立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是合理规制警察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力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我国警察权具有四种属性:即政治性、行政性、司法性和军事性。多角度对警察权力进行分析,我国警察权力的类别有:抽象警察权与具体警察权,一般警察权与特别警察权,普通警察权与专属警察权,行政型、刑事(司法)型与军事型警察权,羁束型警察权与自由裁量型警察权,警察组织行使的警察权与警察个人行使的警察权,中央警察权与地方警察权,集中型警察权与分散(自治)型警察权,常态警察权与紧急状态下的警察权,公开型警察权与秘密型警察权。不从多角度对警察权力进行分析,就难以科学地认识警察权力,也难以合理地配置和研究警察权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警察权的理解有两个意义上的理解,即一般警察权和具体警察权。所谓一般警察权是指国家所固有的一项权力,是作为国家的一般统治权而存在的一项权力,这一权力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具有阶级性、暴力性、最后性、保障性和对公民权利限制性的特点,这一权力可以由警察机关行使,也可以不由警察机关行使。具体警察权则是指警察机关所拥有的职权。这样,对警察权的研究就有了一般警察权如何变为具体警察权的内容,这叫作一般警察权向具体警察权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警察权建设是政府法治体系工程中的前沿领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重心所在。而目前警察权运行的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和谐社会与政府法治的必然要求对警察权进行重构,措施主要包括:改革现行警察体制;重构警察权运行程序;优化警察权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完善行政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警察权是国家依法赋予警察从事公务活动的公共权力。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性,警察权不但具有一般公共权力的特性,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是由公安行政工作性质决定的强制性。预防警察权力的滥用问题,一直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加强制度设计工作,建立一整套的规范体系是预防警察权力滥用的重要途径。人们关于制度设计的理论预设、公共选择理论等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同时加强公安行政伦理建设也是不易忽视的问题。制度规则设计和行政伦理安排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就会陷入制度崇拜。  相似文献   

8.
刑事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完善刑事警察权的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非常重要。刑事警察权运行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要从强化刑事警察权运行保障机制以及健全相关制度入手来完善刑事警察权能,最大限度保证刑事执法中警察权的公正、科学行使。  相似文献   

9.
出于打击犯罪、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需要,应当在某些领域对警察给予必要的授权,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制力以高效地打击犯罪;同时基于对警察权滥用的警惕,应当限制和约束警察权,由此以达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警察权的扩张与限制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规定,避免扩张和限制的两极化趋势,对于刑事警察权既有授权的规定,同时又针对当前警察权滥用的问题作出了回应,规定了许多限制刑事警察权的条款。  相似文献   

10.
对警察权的制约和监督,我国在制度上设立的监督方式虽然比较完备,但具有实效的监督方式少,尤其是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宪法设计尚有一定的缺陷.本文以宪法的视角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对警察权的宪法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构建及其完善:从限权方面应明确界定警察权的法定权限,确立检察官在侦查中的主导地位;从制衡方面应建立司法审查制度,以司法权控制警察权;从监督方面应设立人民侦查员制度,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警察权是警察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现实中,人们普遍过分强调了它的强制力,而忽视了其亲和力。实质上,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亲和力是警察权的应有特质。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展现警察权的亲和力,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警察的职务负担日益加重,警察权存在许多亟待改善之处,其中之一就是警察权与公民权存在混淆。这种混淆主要有公民权利公化和警察权力私化两种表现,导致了诸如治安法规空置、警察服务职权过分扩张等危害。警察权与公民权混淆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警察权的配置存在问题,主要由于警察权配置的价值取向偏重社会秩序管理,以及国家配置警察权时过分强调警察的服务职能。为了明确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边界,要以警察权配置的视角从多个渠道解决问题。用法律手段区分,加强立法科学性;从思想观念上区分,明确警察角色定位;通过主体区分,使警察权真正由警察履行,公民权切实为群众拥有。  相似文献   

13.
警察权介入公民私欲的过程,是公权与私权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过程。警察权的介入程序是人民警察与行政相对人发生关系的一个制度纽带。其中,理念选择,确立着介入程序的基本方向;制度安排,是介入程序的一个实际载体;制度操作,构成了介入程序的实践环节。上述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成就着警察权在介入公民私欲的程序的规范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警察权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它也会产生一定的负效应。警察权负应效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强烈的主观因素。抑制并缩小警察权的负效应,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在现阶段,政府因动用警察权较为随意而造成强制力滥用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分析,阐述对政府动用警察权进行有效规制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明确法律依据、完善启动程序制度和建立政府责任机制与行政救济等途径对政府动用警察权进行有效规制的建议和设想,以保障人权,彰显法治。  相似文献   

16.
警察权可以分解为刑事警察权和行政警察权。它们在权力受法律规制限度、权力运行显露程度和权力职能定位向度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正是两者之间的差别决定了警察权权力结构的二元性和建立复合式警察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必要性。建立复合式警察权监督制约机制应当明确两类警察权不同的监督制约重点、监督制约模式和通过监督制约所追求的不同人权保护宗旨。  相似文献   

17.
刑事案件中警察权扩张集中于轻微刑事案件领域,其表现形式为刑民(行)不分和刑事司法程序启动的随意。警察权在轻微刑事案件领域的扩张是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欠缺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自动投射,违背了刑事法治主义和人权保护观念。必须革新国家治理理念,加强检察监督,引入轻(微)罪处分制度,从而让警察权回归其人权保护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警察权是国家行政权的一种,警察权的属性是警察权的本质或特征。对中国警察权的属性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应厘清警察权与警察、警察权与行政权、警察权与警察职权等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避免陷入概念界定不准、性质定位不明的学理误区。我国警察权有四种属性:政治性、行政性、司法性、公共性。对中国警察权属性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有助于明确警察权的范围,有助于公检法三机关的分工配合、互相制约,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共秩序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论警察权运行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警察权并设立规制其运行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警察职能的实现,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警察权力的不法侵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制警察权力的法律制度体系包括警察权力的设定制度、运行程序制度、法律监督制度、法律救济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照“警察──警察权──警察法”这一逻辑过程对警察法的内涵进行了探讨。首先是警察的概念,接着是警察权的定义、内容及其属性,最后对警察法的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警察法是对警察权进行配置,对警察权的行使进行保障和制约的综合性的法律规范集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