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例外。这种模式的缺陷是:不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利于保障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不利于司法公正;有损司法机关的权威。应从以下三方面重构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权分配模式:将法院的审查程序改为诉讼程序;根据需要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间接强制执行权;严格控制行政机关的直接强制执行权;规范设定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和权限。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诚 《岭南学刊》2010,(4):46-51
我国现行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着行政与市场不分,行政权纵、横向权力界限不明以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传统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有限权、授权和分权三种模式。当代中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应选择"分权—集权—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3.
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在限制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时,都应当恪守自己的权力边界。正当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并做到合理的互动。 为了保障民意代表机关代表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世界各国一般都对民意代表的人身自由权予以特殊保障。在我国,司法机关如果要限制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权,必须经过权力机关的许可,或者在对人大代表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后,立即向权力机关报告。因此,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别保障权主要体现在权力机关的“许可”权与司法机关向权力机关“报告”后而产生的“知情”权(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将之统称为特许权)。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初,行政强制执行法律制度开始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差别,形成了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问题实际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问题,即行政强制执行权在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对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的选择,影响着法院和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分配,也影响到彼此之间的职权范围。以我国最新颁布的《行政强制法》为依据,分析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中非常重要的执行主体问题,希望能够完善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以进一步推进行政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行政权力清理是近年来各地政府着力推进依法行政的改革路径。湖北省政府开展的"清理规范省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本质上是行政自我规制的表现,具有全面强化行政自我规制等多重积极价值。但由省级行政机关主导的自我规制改革受制于现行法律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而仅能发挥必要而有限的控权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外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及其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六国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 ,既有共同性 ,又有差异性。归纳六国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 ,有三种模式 :一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权分离 ,又有渗透 ,各司其责 ,以美国为代表 ;二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权渗透 ,适当分离 ,学术权力起到主导作用 ,以意大利、德国、英国和日本为代表 ;三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权渗透 ,适当分离 ,行政权力起主导作用 ,以法国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行政权力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解决一系列行政问题的强制力与影响力。行政权与立法权、司法权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的主要内容。行政权力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立法参与权。指政府参与立法过程的相关权力。在我国,政府拥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二是委任立法权。指立法机关制定一些法律原则,委托行政机关制定具体条文的法律制度。三是行政管理权。主要指制定和执行政策权,掌管军队和外交权,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权,管…  相似文献   

8.
杜玉韬 《前沿》2008,(7):132-134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问题实际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问题。综观世界各国,由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法律传统以及行政法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由此形成各国不同类型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我国目前关于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应将国外现行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制度进行厘清,以期对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设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张芹 《传承》2011,(20):86-88
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中的一种,强制执行权在各国多有不同。我国的模式为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目前,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上升快执行难的现象,也凸显出了很多缺陷。为此,通过对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缺陷分析,力求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对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进行有益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陈魁 《前沿》2003,34(9):163-165
政府的行政权力具有一定的内在特性 ,这些特性导致了政府行政权力自身有向腐败发展的趋势 ,在没有外在力量制衡和约束的条件下 ,这种腐败的趋势将是必然的。从根本上治理政府行政权力的腐败 ,就需用外部力量限制政府行政权力内在特性发生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撤案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机关以权压法,干扰法院正常的审理工作;行政相对人因不懂法而不知诉,或因行政机关施压或基于传统思想而不敢诉、不愿诉。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活动得不到法律的有效监督,从局部看损害的是特定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但从整体上看将阻碍我国的法治进程,因此,必须建立行政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内在制度和外在体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其原因在于认识不到位 ,工作不规范 ,保障力不强 ,评议考核制的设计和实行不完善 ,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完善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 ,应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法理和工作原理研究 ,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规范内容和具体制度 ,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规范形式  相似文献   

13.
公民法人希望行政强制法能对行政强制权的行使进行有效的规范和限、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合法权利;行政机关则认为行政强制法生效以后,实施行政强制就有了法律上的根据,就可以更好地保障行政权的行使。文中从《行政强制法》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几方面阐述了行政强制立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复议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寻求权利救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起步晚尚处于建设期等原因,我国现阶段的行政复议制度还存在着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笔者主要从行政复议的机关、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应当是检察机关的一项职能。囿于法律规定缺陷,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一直未能有效开展,导致大量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存在。回顾我国检察历史,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在从域外经验、理论基础、实践价值等三个角度分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同时,建议从司法改革中树立法律监督权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检察监督方式、加强基础保障等方面,促使检察监督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我国行政执法整体状况明显改观,但是公安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仍表现出一些不良心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安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公安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  相似文献   

17.
肖恩敏 《中国发展》2008,8(2):48-51
行政执法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处于势力不对等的状况之下,没有权力制约的行政执法常常会侵害公民权利。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政府部门规范行政执法,建立责任政府的基础,也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是对行政执法权力的制约机制,对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公民权的保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行政执法责任制中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基础上,就如何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公民权利保障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时。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然而,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时机一直是行政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执法困惑和难题,行政执法实务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和做法。对此。我们从刑事先理原则、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及附属刑法规范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行政机关应当先行移送给司法机关,而不能在作出行政处罚后再移送,这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义务。  相似文献   

19.
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尽管我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力的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促进了依法行政的进程。但是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责任不到位、评议考核机制不科学、责任追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针对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行政执法领域的不断拓宽,行政执法人员的职务犯罪也在不断攀升。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有力地打击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检察机关调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