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制约作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并要积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公安教育改革一直是公安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围绕着公安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和方向,国内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激烈的争论。本文以公安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剖析我国低效落后的公安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借鉴英国先进的警察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安课程教学模式,推进我国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大有市场。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性,由此导致学生上政治课缺乏主动和激情,学习效果欠佳。创新教学过程,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立足“以人为本”,充分实现互动,即将教师主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大课堂。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师生间或学生间的自学、问答、质疑、讨论、评论、辩论,也可以是师生间或学生间的对话、情景(角色式)表演等等。在互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师生两个主体…  相似文献   

4.
以高等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商法"课程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商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学法的指导,强调"做中学"的理念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曾芯 《公安教育》2004,(11):30-31
《公安教育》2004年第11期警察训练工作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其最初的目的是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化,即充分考虑学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诸如身体、心理、社会、认知和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那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对于改进我们的警察训练工作有些什么样的启示呢?一、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无论民警初任培训、警衔晋升培训,还是专业培训,学员…  相似文献   

6.
<正>公安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阵地。公安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和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课堂知识讲授、实验实训操作和实战部门实践的形式开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扮演知识接受者角色,单向从教师讲授内容获  相似文献   

7.
深度学习以促进知识迁移和运用,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基于信息技术而兴起的翻转课堂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强调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方面与深度学习高度契合.《警察礼仪》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指向,《警察礼仪》课程的翻转课堂采用情境学习模式,其基本结构包括教师的课程准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师生课中的情境学习和师生课后的评价反思四个基本环节.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保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上的准备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为中国教育界带来的崭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们深入地探讨公安院校开展英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文章从研究性学习含义谈起,分析了传统高校英语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公安院校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要点:重树师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构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活跃的教学互动过程;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高娜 《辽宁警专学报》2015,17(3):99-102
2013年6月,首批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向高校学子和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正是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形势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大学资源共享课的迅猛来袭,势必会对公安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从公安院校学生、教师和教学模式三个研究视角来谈大学资源共享课对现行公安教育的影响:大学资源共享课能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其知识掌握程度,能提高公安院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能促进未来公安教育实现教学大联盟.  相似文献   

10.
公安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自带设备"教学策略结合立体化教材建设将是公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之一。立体化教材扩展了纸质教材的空间,从载体和媒介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自带设备"教学策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此教学策略较易为学生所接受。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实现信息化教育与公安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是交往教学中的两种主要交往形式.促进生生交往,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使他们在交往学习中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获得整体发展.课堂教学中生生交往不可缺少.有效的生生交往学习需要以心理安全和自由、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的组织引导为条件.注重生生交往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从单纯预设走向动态生成,学习过程从被动参与走向深度参与,课堂生活从寂静世界走向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2.
论建构主义理论在公安业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是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公安业务课程教学的对象和绝大部分内容都适于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但在运用中必须在宏观上注重抓好观念更新、学习环境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环节,同时还需解决好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调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互学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一、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体操,但数学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让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种有意识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这种动机来自外部动机——家长、教师的指导奖惩,但更重  相似文献   

14.
犯罪心理学是当前公安高校心理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也是目前一些公安高校开设的唯一一门心理学课程.随着社会治安和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要求警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公安高校承担着培养未来警察和提高在职警察的双重重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成为公安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而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担负着实施心理素质的重任.本文以教学改革为入手点,结合犯罪心理学教学对心理素质的实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论警察院校人文教育中尚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学校的特殊性质和专业特点,公安警察类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应加强对学生尚武精神的培养。公安警察类高校在人文教育中倡导尚武精神,以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再造民族魂灵,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铸造忠勇警魂。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警察体育教材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体育教材是警察体育教育的理论工具 ,也是传授警察基础体育知识、基本动作技能的理论依据。夯实警察体育的基础 ,应以指导警察体育教育训练为出发点 ;提高警察运动技能 ,应以发展警察体育教育训练为主线。警察体育教育训练的目的 ,主要是提高和拓宽公安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科学锻炼身体的视野 ,学习和掌握警察必备的基本技能 ,培养和磨炼他们独立学习、思维、运动的能力以及警察意识等。实践证明 ,教材和教学对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健全教学资料档案,是公安警察院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项工作,充分发挥教学资料档案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资料档案管理的意义与作用教务处是整个学校的教学指挥中心,是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调度室,同时又是学校领导的参谋部。公安警察院校教务处的教学资料档案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教务活动中有保存价值的统计数据、计划、报告、报表、教学成果、师生情况和反映事业发展情况的图片、声像文字等文史材料。它是公安警察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话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工作中的对话教育是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在“你一我”的对话中进行心灵对话和精神沟通的过程。学生工作中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学历教育和警察在职培训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公安学历教育已成为公安教育的主要阵地,警察在职培训已成为公安教育的重要补充。笔者认为,进一步发展公安教育事业,既要巩固和加强公安学历教育,又要完善警察在职培训体系,同时还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后对能够运用英语在国际上进行沟通的迫切需要呼唤研究生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在教学上,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言说,在人本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三边对话与交流中探究学习、合作研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创造性地学习与思考的习惯,以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