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腰椎高度X线测量技术,建立四川汉族女性身高的数学模型,为法医人类学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6例四川汉族女性个体按年龄分为A、B、C 3组,其中A组(206例)不分年龄,B组(116例)为20~45岁,C组(90例)为45岁以上,并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技术分别测量所有样本腰椎CR片中5个椎体(L1~L5)前缘、后缘、中央高度(x1~x15),脊柱腰段中央总长度(x16),同时测量每个个体真实身高,对各测量指标联合与身高的相关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推断身高的数学模型,并重新选取62例样本代入数学模型,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经线性回归模型假设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的推断标准误为2.982~5.004cm,相关系数为0.370~0.779,复相关系数为0.533~0.834。对每组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最高的方程进行回代检验,其中A组的y=100.33+1.489 x3-0.548 x6+0.772 x9+0.058 x12+0.645 x15的准确率最高,为80.6%(±1SE)、100%(±2SE)。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适用于推断四川汉族女性身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动人体身高推断的再研究和人体躯干段体表解剖标志间距推断身高的创新应用。方法建立人体躯干段体表解剖标志间距参数采集规范,采集933例长三角地区成年人群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推断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建立了以性别(x_1)、颈臀线(x_2)、胸耻线(x_3)、肩髂间距(x_4)、肩宽(x_5)5个变量与身高(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05.406+5.414 x_1+0.436 x_2+0.286 x_3+0.225 x_4+0.193 x_5。结论该方法适合法医快速、简便且较准确地推断身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CT容积再现技术(CT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CT-VRT)测量西南地区汉族人胸骨柄体和,建立其与身高的回归方程。方法 160例(男、女性各80例)西南地区汉族成年体检者通过CTVRT(重建层厚1 mm)分别测量胸骨柄长和体长,二者的代数和即为柄体和。同时测量受检者真实身高,分别建立男、女性柄体和与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分别建立了男、女性胸骨柄体和(x3)与身高(y)之间关系的一元回归方程(男性:y=135.000+2.118 x3;女性:y=120.790+2.808 x3)。两方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测准确性均为100%。结论 CT-VRT能作为胸骨指标测量的有效方法。采用CT-VRT测量的胸骨柄体和能应用于西南地区汉族人身高推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骨影像学指标与眼外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20~40周岁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成年男性,拍摄头面部正面相片和正侧位X线片,对面宽(x1)、上面宽(x2)、两眶宽(x3)、全面高(x4)、上面高(x5)、颅骨最大宽(x6)、额骨最小宽(x7)、眶宽Ⅱ(x8)、前眶间宽(x9)、全颅最大高(x10)、鼻骨最小宽(x11)、眶高(x12)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推定眼内眦间距(y1)、眼外眦间距(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025 x2+0.291 x3-0.011 x7+0.041 x10-0.525(R=0.613,SEE=0.222 cm)、y2=1.703-0.08 x2+0.573 x3-0.142 x4+0.421 x5+0.096 x7-0.256 x8+0.149 x9+0.071 x10(R=0.745,SEE=0.341 cm)。经回代检验,两方程在±1SEE的准确率分别为75.2%和80.2%。结论所建立的眼外形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推定精度,可以用于实际颅骨面貌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薄层CT三维容积重建影像(CT-VRT)在身高推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更新我国西南地区身高推算数据,为鉴定实践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应用300例锁骨薄层CT-VRT影像,测量并计算左侧锁骨长(LCL)、右侧锁骨长(RCL)、双侧锁骨均长(ACL),分析身高与LCL、RCL、ACL相关性及性别差异,建立身高推算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回代检验。结果男性、女性ACL和身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4、0.707;LCL和身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4、0.680;RCL和身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0.695。分别建立ACL、LCL、RCL男女性身高推算线性回归模型。回代检验示ACL方程男性身高推算平均绝对误差(MAD)为4.48cm,女性MAD为3.51cm;LCL方程男性身高推算MAD为4.60cm,女性MAD为3.64cm;RCL方程男性身高推算MAD为4.49cm,女性MAD为3.59cm。结论建立的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表明利用薄层CT-VRT影像测量的锁骨可运用于四川汉族人群身高推算研究。但模型R2较小,因此在应用ACL进行身高推算时最好结合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计算机放射学(computer radiography,CR)X线摄影方法,摄颈椎侧位CR片,测量颈椎高度,建立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并评估放射学方法测量颈椎高度推算身高的可行性.方法 在150例四川汉族成年活体男性颈椎CR片上测量C3~C7前、后缘高度,同时测量其身高.通过各项颈椎测量指标与身高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颈椎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身高预测值与实际值的配对t检验、残差分析、等方差性检验以及共线性检验等方程的预测与诊断.结果 共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一元回归方程31个,多元回归方程20个.所建立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在0.656~0.259范围内,身高估计值标准误在4.30-5.79cm范围.结论 所建立的回归方程适用于四川汉族成年男性颈椎身高推算.应用CR放射学方法测量颈椎高度推算身高,可以为法医学个人识别身高推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PMCT研究我国汉族人群骨盆特征,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盆部骨骼各测量指标与身高之间的线性关系,获得身高预测方程,并评价其推断身高的准确性。方法 筛选满足一定条件的尸体影像共420例,测量骨盆髂前上棘宽、中骨盆宽度、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等14个指标。测量尸体长度。建立单一测量指标与多指标的身高回归方程。计算每个公式的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和估计标准误差(SEE,cm),以评估回归的显著性。结果 除女性骨盆髂前上棘宽(X1,p=0.446)外,其他测量指标均与身高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一测量指标LHAIT(X4)获得了最高的相关系数(R=0.726)和最低的SEE值(SEE=5.906)。多指标逐步回归分析可获得的最高相关系数为0.761。结论 在无法获得更理想的骨骼元素(如完整的长骨)时,使用盆部骨骼PMCT测量结果可能有助于我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身高的推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量颈椎高度建立四川汉族女性人群的身高推算方程,为法医学个人识别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放射学方法,在209例四川汉族女性颈椎CR片上测量C3~C7椎体高度,并准确测量身高。按年龄是否大于45岁进行分组,对各颈椎的测量数据与身高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颈椎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共建立一元回归方程36个,多元回归方程12个,所有回归方程经线性回归模型假设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在0.628~0.280范围内,回归方程的标准误在4.03~5.03cm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四川汉族女性颈椎的身高推算。  相似文献   

9.
X线摄影测量活体胫腓骨长度推算身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胫腓骨长度,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胫腓骨长度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在422例(男性207例.女性215例)活体山东汉族成年人的胫腓骨正位CR片上测量5项长度指标,同时测量其身高。通过各项测量指标与身高的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假设检验的方差分析以及偏回归系数的t检验.建立运用胫腓骨长度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并对所建立的方程进行身高预测值与真实值的配对t检验、残差分析等方程的预测与诊断。结果共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一元回归方程35个一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在0.909~0.823范围内.回归方程的估计值标准误在2.48~3.87cm范围结论应用CR放射学方法测量胫腓骨长度推算身高.可以为法医学个人识别身高推算提供帮助,建立的回归方程适用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胫腓骨的身高推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鼠死后肌肉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肉类食品腐败程度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探讨EC作为尸体肌肉腐败程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该法用于PMI推断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健康SD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保存在28℃环境中,于死后不同时间点提取大鼠后肢肌肉组织,用去离子水制成质量浓度为0.1 g/m L的肌肉浸渍液,并测量所得浸渍液的EC值和TVB-N含量。分析EC(x_1)与TVB-N(x_2)的相关性,建立二者关系的回归方程;分析两指标与PMI的相关性,并分别建立两指标与PMI(y)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肌肉浸渍液EC、TVB-N随PMI的变化曲线走势基本相同;EC与TVB-N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回归方程为x_2=0.14 x1-164.91(R~2=0.982);EC、TVB-N与PMI显著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19.38 x_1~3-370.68 x_1~2+2 526.03 x1-717.06(R~2=0.994),y=2.56 x_2~3-48.39 x_2~2+330.60 x_2-255.04(R2=0.997)。结论大鼠死后肌肉EC与TVB-N变化趋势一致,可以作为反映尸体肌肉腐败程度的指标,为腐败尸体PMI推断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0个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在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并评估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87名鄂温克族健康无关个体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对样本的30个InDel位点进行复合扩增并分型,运用优化的Power Stats v1.2软件对各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及遗传学参数的计算,并采用SNPAnalyzer v2.0软件检验各位点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基于30个InDel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探讨鄂温克族与其他群体的关系。结果 30个InDel位点经校正检验后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两两配对的InDel位点之间处于连锁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鄂温克族与河南汉族和北京汉族的遗传关系较近,与欧洲和墨西哥地区的族群较远。结论 30个InDel位点在内蒙古鄂温克族人群中具有相对较好的遗传多态性,可作为STR检测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组织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的表达,探讨PTEN的表达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学确诊为冠心病死亡案例16例作为冠心病组,非心肌病变死亡案例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TEN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PTEN m 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NA降解过程中STR基因座与性别基因座Amelogenin(AMEL)峰面积比(STR/AMEL)的变化规律,探讨STR/AMEL值在评估DNA降解程度中的应用。方法取人体髂腰肌组织抽提DNA,分析DNaseⅠ酶人工降解后STR/AMEL值(Penta E/AMEL、Penta D/AMEL、FGA/AMEL)的变化,并分析室外环境自然降解的髂腰肌组织中三者比值的变化。以降解时间为自变量(x),STR/AMEL值为因变量(y),进行回归曲线分析,建立两种条件下三组曲线方程。结果人工降解及自然降解条件下STR/AMEL值与降解时间均呈负相关,一元三次方程能够较好地模拟STR/AMEL值随降解时间的变化规律。人工降解条件下,R~2均大于0.99;自然降解条件下,R~2均大于0.86。结论 STR/AMEL值(Penta E/AMEL、Penta D/AMEL、FGA/AMEL)与DNA降解程度呈负相关,有望应用于DNA降解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肌肉挫伤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1A m RNA、MT2A m RNA的时序性表达。方法 54只SD大鼠被分成挫伤组(挫伤后0.5、1、6、12、18、24、30和36 h组各6只)和对照组(6只)。所有总RNA均取自大鼠的骨骼肌。利用SYBR GreenⅠ法进行RT-q PCR检测大鼠挫伤骨骼肌中MT1A m RNA、MT2A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1A m RNA、MT2A m RNA在损伤后的变化趋势与损伤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除了挫伤后0.5 h组外,其余各组MT1A m RNA、MT2A m 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1 h、6 h、12 h、18 h MT1A m RNA和MT2A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8 h时达到了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39.41±15.20)倍和(717.42±50.76)倍;损伤后24 h时两者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损伤后30 h再次上升,随后下降。结论 MT1A m RNA、MT2A m RNA可能对损伤时间推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高度钝力打击下,皮肤与骨骼肌挫伤后的修复过程差异。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自由落体打击装置,以打击高度为主要损伤程度考量因素,将自由落体从15、30、50 cm高度打击造成SD大鼠下肢三种不同程度的挫伤。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损伤后6 h、24 h、3 d、7 d、13 d皮肤及肌肉的修复过程。结果三个打击高度引起实验大鼠下肢挫伤,基本都可形成皮下组织和(或)肌肉内的出血,在伤后24h内修复的过程基本类似,但表现程度随打击高度增加而明显;15 cm挫伤组在3 d时出血区红细胞已基本融解消散,而30 cm挫伤组则延迟至7 d;伤后13 d时,15 cm和30 cm挫伤组表现基本类似,但50 cm挫伤组则仍处于增生旺盛期。结论随着打击高度的增加,皮肤及肌肉同时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挫伤后组织修复的炎症反应、增生反应表现逐渐加重,修复的过程也出现相应的延长。综合法医学实践应用以及本研究结果,推荐以50 cm高度所致挫伤(2.58 J/cm~2)作为今后挫伤损伤时间研究的实验动物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脑损伤组(36只),在建模后1、2、4、8、12、24 h每组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挫伤部位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EPO以及EPOR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伤后24h内,EPO及EPOR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EPO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911(P0.05);EPOR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905(P0.05)。结论大鼠颅脑损伤早期EPO及EPOR的表达呈逐步上升趋势,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作案特征。方法将具有凶杀行为的抑郁症(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组,共40例;随机抽取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共50例。自制调查表收集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作案特征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接受教育时间、职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被害对象多为子女和父母,在杀人后多有自杀行为(70%),凶杀原因以扩大性和间接性自杀为主,以往多有自杀未遂(85%)。研究组以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为主(70%),对照组以无刑事责任能力者为主(56%)。除案发地点外,其他作案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作案特征存在不同,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应需在鉴别诊断时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致命性心动过缓大鼠血清代谢特征。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心动过缓-死亡(myocardial ischemia-bradycardia-sudden cardiac death,MI-B-SCD)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死后血清代谢谱,结合代谢组学策略分析血清代谢特征。结果 MI-B-SCD大鼠血清代谢轮廓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假手术组相比,MI-B-SCD大鼠血清赖氨酸、鸟氨酸、嘌呤、丝氨酸、丙氨酸、尿素、乳酸含量明显升高;琥珀酸、棕榈酸、酮己二酸、甘油醛、己烯二酸、辛二酸含量明显下降,其中多种差异代谢物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MI-B-SCD大鼠血清代谢显著改变,赖氨酸与嘌呤有较高的诊断MI-B-SCD价值,可望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鉴定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