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法》第 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制造、运输、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从严打击毒品犯罪,对再犯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从重打击的决心。但该条究竟属于何种性质,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理论界也说法各异。笔者认为,该条规定就性质而言是特别累犯。 一   累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是世界各国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从各国的刑法规定看,累犯的构成不外乎三种要素,即: (1)前罪所受刑罚的种类和后罪应受刑罚的种类; (2)前罪和后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3)前罪…  相似文献   

2.
为了遏制毒品来源,禁绝毒品的危害,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通告如下:一、坚决依法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活动。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二、严禁非法持有毒品。非法持有鸦片2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持…  相似文献   

3.
走私 贩卖 运输 制造毒品罪的主观要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在国内各刑法学书刊中的定义大同小异,基本将之定义为:明知是毒品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均为犯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故意犯罪,这在司法实践部门和理论界均无争论.(人们把此罪的主观方面认定在对犯罪对象是毒品的明知故意上.)但是,在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中,还设计了该罪的特殊(加重)犯罪构成,并规定了不同的量刑幅度,其中作为犯罪对象的毒品的数量是一部分特殊犯罪构成完成的条件.那么,若满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基于毒品数量的特殊犯罪构…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零星贩毒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星贩毒是指贩毒分子将毒品以较少的数量分散包装、化整为零(海洛因一般不超过10克)的方式进行贩卖的行为。零星贩毒处于大宗毒品交易和毒品的消费环节之间,具有隐蔽、快捷、单包数量小但危害性大等特点,其社会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应充分提高对打击零星贩毒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毒品,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是药品,缓解病痛,治疗疾病,也可以是毒品,使人形成瘾癖,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为防止滥用和违法消费,我国通过颁布法律,对其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原植物的种植等都作了严格规定。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199o年《关于禁毒的决定》,将走私、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非法种植毒品的行为,非法持有毒品、窝藏毒品毒赃、包庇毒品犯罪分子,引诱、欺骗、教唆、强迫、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走私制毒物品等行为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6.
在刑法理论上,累犯具有多种性质,既是一种犯罪人类型,也是一种量刑情节,还是一项刑罚制度。我国刑法除分别规定了一般累犯、特殊累犯两种累犯制度外,还特别规定了毒品再犯,即刑法第65条的普通累犯、第66条的特殊累犯和第356条的毒品再犯。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对一般累犯的否定条件和特殊累犯的犯罪类型作了扩  相似文献   

7.
加工、制造毒品案件的侦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毒品案件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毒品制造的管制规定 ,非法从毒品原植物中加工、提炼、配剂制成毒品以及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制毒化学物品的案件。制造毒品案件具有预谋性、组织性、伪装性、高科技性、境内外勾结性等特点。制造毒品案件的侦破方法有别于一般刑事案件的侦破方法 ,也有别于一般贩毒案件的侦破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一种,指非法持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胶等毒品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本罪中的持有指不具有走私、贩卖、运输、窝藏毒品的目的的占有、携有、藏有等。本罪犯罪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一定数量毒品的行为。《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按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2…  相似文献   

9.
法博士     
法博士 《人民公安》2008,(17):62-62
法博士:对吸食、注射毒品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是否可以强制戒毒? 周义同志:2002年1月25目.公安部法制局《关于吸食、注射毒品的外国人和潜澳台居民如何处理的问题的答复》(公法[2002]013号)中明确规定,对于在我国境内查获的吸食、注射毒品的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以及港澳台居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八条第一款和有关规定程序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10.
应对毒品犯罪新型化、现代化、隐蔽化的新形势,需要加强国家与地区间的合作。了解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毒品立法特点,对于完善本国或者地区的毒品犯罪规定,有效合作惩治毒品犯罪活动非常必要。通过梳理香港和内地关于毒品犯罪的立法演进,我们发现香港采取颁布特别刑法的模式规定毒品犯罪,内地目前对毒品犯罪的规定依循的则是相对单一的刑法典模式。面对当前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内地需要借鉴香港毒品犯罪的特别刑法模式,采用刑法典与特别刑法并存的模式。香港地区特有的毒品犯罪类型规定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毒品不仅对人的身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且严重腐蚀社会的肌体,是社会的一大公害。毒品犯罪,既破坏社会风气,又诱发其他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加大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针对日趋突出的毒品犯罪,我国新刑法对毒品犯罪做出了专节规定,并规定了比较严厉的法定刑。本文结合司法实践,阐述了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分析了毒品犯罪的成因,并就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毒品在全球的走私和泛滥日益严重,我国不断加大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力度,使传统毒品(如海洛因)的违法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以冰毒、冰毒片剂为主的苯丙胺类毒品和氯胺酮为主的新型毒品在全国的迅速蔓延,使其成为我国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毒品。与此同时,利用网络等虚拟介质实现毒品犯罪的实例频发,其危害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利用社会信息化为侦查部门侦破毒品犯罪案件所带来的良机,变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禁毒规定》业经2005年2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15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制止毒品违法行为,消除毒品危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身心健康,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4.
新型毒品在我国从无到有,近年来在我国的滥用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许多人对新型毒品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是一种软性毒品,成瘾性、对身体的危害性远远不及传统毒品。其实新型毒品毒性巨大,成瘾性更强,服用毒品后造成的危害更大,戒除毒瘾更难。文章在介绍新型毒品的种类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我国滥用的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氯胺酮等对人体的危害进行综述,以期人们能对新型毒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涛 《警察技术》2008,(2):14-15
为解决近年来在办理毒品案件中遇到的一些突出法律适用问题,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工作实践,2007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出通知,印发了《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第四条关于死刑案件的毒品含量鉴定问题规定:  相似文献   

16.
毒品买卖不仅具有私密性,而且涉及多方主体、多个环节,毒品代购就是其中一种方式。我国《刑法》关于毒品类犯罪主要规定在分则第七章第八节,但对毒品代购这一行为方式未进行特殊规定,现有法律依据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会议纪要中有相关规定,以"牟利"、"运输"等关键词作为认定贩卖毒品罪、运输毒品罪的关键。一方面,会议纪要本身性质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另一方面,其内容上的规定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为呼应我国禁毒以及世界禁毒政策,有必要对这一行为进行分类,将其规范化,以便与现有刑法体系协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的毒品形势,应从以下几方面确立毒品预防的理念:一是针对当前毒品预防仍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缺乏配套机制等问题,应确立毒品预防为主理念,强调经费与配套机制的落实;二是因海洛因与冰毒的危害不同,应确立不同毒品滥用危害分类预防理念,强调针对性与有效性;三是因不同滥用群体其滥用原因不同,应确立不同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原因分类预防的理念,强调科学性、合理性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范围的毒品泛滥 ,成为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世界范围的毒品犯罪 ,对全球的和平、稳定和人类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毒品交易所具有的高额利润 ,强烈地刺激着毒品产量和走私活动的迅猛增长 ,毒品与现实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世界毒品问题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原因。除经济因素外 ,毒品与政治利益相结合也是世界毒品得以泛滥的重要原因。毒品成瘾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为当今世界的毒品泛滥提供了广阔市场。我国毒品泛滥逐渐严重 ,发展成为过境贩毒与国内消费并存 ,毒品泛滥蔓延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  相似文献   

19.
广州毒品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毒品问题严重突出的原因是:(一)经济发展因素。广州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毒品得以存在的客观条件。(二)地理环境条件。广州毗邻港澳及广西、云南两省,交通发达,是国际贩毒集团在中国的最大的毒品中转站,是国内毒品的重要交易场所和消费地。(三)历史余毒影响。广州历史上就是毒品危害的重灾区。(四)个体素质制约。吸毒者大多文化程度低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精神空虚,享乐主义膨胀。(五)禁毒对策滞后。具体表现为对策意识滞后;立法对策滞后;禁毒措施滞后。  相似文献   

20.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加大禁毒执法力度阿尘毒品,已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国际公害,努力消除毒品对各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发展的危害,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曾深受毒品祸害,坚决禁毒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立场,中国政府也始终非常重视禁毒工作,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