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论刑事诉讼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成本是指国家和诉讼参与人为实现其刑事诉讼目的所支出的、客观存在的各种损耗,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个案诉讼周期、司法工作人员数量及素质、诉讼程序的设置、刑事诉讼司法独立程度。为降低刑事诉讼成本,在保证刑事诉讼公正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司法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素质;2.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贯彻“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3.改革我国现行司法制度,谋求刑事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话说“纠问式”──兼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形式徐益初在研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时候,有些人很不恰当地把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形式与纠问式诉讼联系起来,有的认为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程序或刑事审判方式带有极强的纠问式诉讼的色彩,认为法官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甚至讯...  相似文献   

3.
徐一凡 《法治研究》2006,(11):62-63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三章第三节(一百七十四条至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与2003年3月14日试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相比,两者同属于在刑事诉讼中对普通程序的简化。尤其是后者,在实践中更被直接称为“普通程序简化审”。对此,作者为了使两者不至于混淆,试图从两者的不同本质上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普通程序简化审”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主要表现在程序的启动、利益的倾向、法律的后果等方面)与读者进行探讨,以求得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并尽量使得每一个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能更有效地获得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4.
自 1 997年 1月 1日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定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后 ,如何简化刑事诉讼审判程序成为相当“热点”的问题 ,刑事案件简化审被评价为是对现有审判方式所作的进一步改革。本文认为 :简化诉讼程序并非是我国审判方式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及肯定简化审程序中应有的司法理念问题 ,其意义在于可为创建我国司法审判主流模式取得突破性发展积聚经验。本文还就与简化审相关问题发表意见 ,如普通程序简化审法律属性准确定位、保障简化审中控辩双方诉讼权利、简化审中控辩双方诉讼权利、简化审案件对被告人可否在法定刑幅度内酌情从轻处罚的“审被交易”、简化审案件的当庭宣判、以及“简化”与“细化”的辨证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内涵及其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根源于对刑事实体正义的追求 ,对国家刑罚权的有效限制而形成的程序的可操作性使得刑事诉讼实现了从追求实体正义到程序公正的转变 ,而程序公正的本质内容是控、辩、审三方形成的“等腰三角结构”的有效制约机制。效率作为程序的外在价值对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限制要求刑事诉讼在保证控、辩平等的前提下 ,创设控诉进攻、辩护防御以及以尊重被告人自由选择为关键的简易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研究综述王洪祥,王守安我国刑事实体法已明确规定法人能成为犯罪主体,但我国刑事程序法尚没有法人犯罪诉讼程序方面的规定。关于法人犯罪的诉讼程序问题,理论界研究得相当广泛,几乎涉及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的内容。现择要综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7.
荷兰刑事司法受到了现代人权法律的深刻影响。在荷兰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权利保障主要依据国际性和地区性的人权条约以及相关国内法。荷兰刑事诉讼程序运作体现了对人权的真切关怀:荷兰签署加入了多部国际公约和欧洲区域公约,国际条约、欧洲人权法院的判例法都对荷兰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法体系中,荷兰的《宪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法律也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权利保障。荷兰的法院、检察机关组织运作体制和诉讼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保障了诉讼参与者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权利。在刑事审前程序中,检察机关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参与其问的侦查法官则对检察官和警察的侦查权形成了有效制衡。从刑事诉讼权利保障法律体系的整体而言,荷兰审前程序权利保障的体制属于适度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审判程序中的权利保障体制则兼采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混合式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中“诉”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如何遵循诉讼的客观规律,服从诉讼的内在机理,以“诉”的视角审视我国刑事程序的设置和运作,提出改革与完善的建议,是诉讼法学界应当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一、刑事诉讼中“诉”之缘起在刑事诉讼中存在两种基础的关系,一种是国家与个人之间存在的具体的刑罚权关系;另一  相似文献   

9.
文言 《中国司法》2010,(2):29-33
2009年11月1日至4日,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在济南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大法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专职委员戴玉忠先生、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围绕建国六十年来刑事诉讼制度的回顾与展望、刑事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量刑程序改革、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初步成功,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得到进一步展开。在未来的制度构建中,那种推行书面审理方式、降低证明标准和确立一审终审制的建议不仅是不可行的,而且是一种危险的制度选择。要保障被告人有效地行使辩护权,避免可能的刑事误判,还需要将现行的"值班律师"制度改造成真正的指定辩护制度,确保每个被告人获得律师辩护的机会,有效行使会见、阅卷和调查的权利,并与公诉方进行平等的协商和对话。与此同时,有必要确立全流程简化诉讼程序的改革思路,对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案件,采用跳跃中间诉讼程序和简化内部审批环节的办法,以加快刑事诉讼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   总被引:110,自引:1,他引:109  
中国近期出现的刑事和解制度,可以大体区分为加害方—被害方自行和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等三种模式。这一新型司法程序满足了冲突双方的利益需求,使得公安司法机关可以获得一系列诉讼收益,并有助于社会关系的修复和社会的和谐。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对抗性司法的“私力合作模式”,将被告人—被害人关系置于刑事诉讼的中心,打破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犯罪与侵权的界限,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长远地看,刑事和解将成为一种独立于正式刑事程序之外的特别程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刑事诉讼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64年美国法学家赫伯特·帕卡发表“刑事程序的两个模式”一文以来,距今已整整三十年。三十午间,刑事诉讼的结构问题一直是各国诉讼法学界研究的重点。帕卡所提出的两个模式是指“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所谓“犯罪控制模式”是把刑事程序的重心放在抑制犯罪、维护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益上。在这一模式下,人们关注的是程序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刑事诉讼制度最新改革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英辉 《河北法学》2007,25(1):31-37
通过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与被害人权利的平衡、加大打击重大犯罪的力度、强化民众参与司法、追求诉讼效率等方面对日本刑事诉讼制度近年来的改革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日本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刑事司法的透明性,有助于提升刑事司法的民主性,有利于平衡各种利益和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在立法技术层面上,其改革的内容分步骤实施,也值得称道.但同时,由于法律改革未对侦查程序进行根本性调整,也没有按照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来进行,加之日本刑事司法旧有的弊端,使得日本刑事诉讼改革仍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傅忆文 《法制与社会》2010,(33):137-138
刑事庭前程序是连接公诉程序和审判程序的重要诉讼阶段,它制约着公诉程序的运行,决定着审判的模式,影响着整个刑事诉讼的构造,对于刑事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刑事诉讼和谐、公正、效率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外国关于庭前审查程序的立法和实践为参照,从分析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入手,指出庭前程序在司法运行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建立预审法官制度"等完善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刑事诉讼鉴定制度会对司法裁判产生巨大积极影响,是保证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制度设计之一。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司法实践表明,刑事诉讼中的鉴定非常混乱,立法不完善,机构设置重复,管理分散,鉴定程序封闭,缺乏监督和制约,没有一套完整的鉴定人资格认定程序,没有鉴定效力制度。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鉴定制度势在必行。一、完善立法我国刑事诉讼鉴定的法律规范散见于法律、规章,地方性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中,刑事诉讼法从第119条至第122条以及第158条共规定了5个条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相似文献   

16.
韩晓星 《法制与社会》2010,(25):132-133,135
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立是对审判机关错误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救济手段,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一些问题,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到了法律的正确实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本文期望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明确提起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事由、改革人民法院启动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完善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最终实现发挥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公正与效率”是我国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进一步加快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提高公、检、法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刑事司法规律的层面谈一谈提高处理刑事案件效率的正当机制。刑事司法的权力不应集中在特定的机关,而是应将其分散。解决民事案件,主要根据私人自治原则,不一定需要民事诉讼,依靠当事人的协商也可以解决。但是,如果涉及到犯罪与刑罚问题,为了澄清事实和维护人权,刑事诉讼法应依靠各种方法予以解决。既有慎重选择程序以彻底查明真相的案件,也有采用比较简单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元轶 《比较法研究》2011,(5):121-130
<正>意大利近几十年来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构建了以正当法律程序为主、特别分流程序为辅的刑事司法体系。一方面,二战之后的意大利,人权保障运动日益高涨,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逐步成为其刑事司法改革的主流,一场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革命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以"程序拖沓、积案沉重"著称的意大利刑事诉讼迫切需要进行以诉权为主导的分流程序改革,通过合理分配司法资源,加快诉讼效率,以  相似文献   

19.
"犯罪治理"作为刑事诉讼目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亮 《法律科学》2006,24(4):82-87
学界的主流观点以及现行立法对我国刑事诉讼目的皆持“二元论”的立场,即一方面为惩罚犯罪,一方面为保障人权,并没有把“犯罪治理”作为刑事诉讼的一个目标。从刑事政策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程序设计并不妥当。未来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应该考虑赋予诉讼程序在治理犯罪方面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确立了一系列有关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基于"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如何以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为参照,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改革和完善,是我国当前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国际人权公约的批准和实施为视角,对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与国际准则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刑事司法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