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科赛奇B_5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纯化悬液是经过收获和细胞团块病毒的纯化制备的。用纯化的N和H抗原级份(完整颗粒和中空颗粒)进行交叉免疫电泳。曾计算了三株猪水泡病病毒(UKG 72、HK 71和Italy 66)和二株科赛奇B_5病毒(Faulkner和8068)N抗原级份的相对迁移速度(RMV)。科赛奇B_5病毒的标准株(Faulkner)具有与最先分离到的猪水泡病病毒株Italy 66几乎一致的低相对迁移速度。一株科赛奇B_5最近分离株(8068,1973在英国分离到的)具有与1972年在英国分离到的猪水泡病病毒UKG 72株十分近似的比较高的相对迁移速度。同样,猪水泡病病毒香港毒株(HK 71)也具有高相对迁移速度值。最后讨论了这些观察结果与猪水泡病的出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1973年11月在日本神奈川县和茨城县的猪群中爆发了水泡病。另外在爱知县于12月爆发此病。此病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及在蹄冠、蹄踵的球部和蹄叉间隙处有水泡性损伤。某些猪,水泡性损伤见于鼻、舌和颈部及下腹部的皮肤。所有水泡样品在初代猪肾细胞或PK-15细胞培养物上引起细胞病理变化。三株具有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分离物,从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抗原性试验来看,与水泡病猪的病毒是一致的。从茨城、神奈川和爱知县由水泡上皮样品分离的病毒株分别命名为日本/茨城/1/73株,日本/神奈川/1/73株和日本/爱知/1/73株。用采自发病农场的血清进行血清中和试验确定在猪群中的一次爆发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在受感染的猪舍中接近80%的猪只表明具有高的中和抗体滴度。这是第一次关于在日本的猪群中存在猪水泡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口蹄疫病毒(FMDV)Mya98谱系猪源及牛源2010年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蚀斑显型差异,对采自不同宿主的4株FMDV进行了分子特征分析和蚀斑形态的比较。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宿主动物的分子特征差异主要表现为猪源毒株O/CHN/Mya98/2010S2与2个牛源毒株之间具有21个特异性的氨基酸置换位点,分散在ORF范围内。猪源毒株O/CHN/Mya98/2010S1具有与牛源毒株大量相似的氨基酸位点,并且与2株牛源毒株一样,都显示为小斑的蚀斑显型,而猪源毒株O/CHN/Mya98/2010S2在蚀斑试验中显示为大小斑混合存在。结果表明,猪源毒株O/CHN/Mya98/2010S2的变异位点对病毒蚀斑显型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猪水泡病     
曾从受意大利猪水泡病1/66号毒株感染的猪的咽腔—扁桃体以及直肠拭子分离出病毒达11天之久。试图于感染后5至9星期从康复猪的粪便中分离病毒末获成功。患临床疾病的和曾与临床病例接触的猪能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维持至少4月之久。在一次试验中,接种的猪仅发生亚临床感染,未查出其有病毒排出,产生的抗体滴度也低得多,并且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5.
猪水泡病     
曾从受意大利猪水泡病1/66号毒株感染的猪的咽腔—扁桃体以及直肠拭子分离出病毒达11天之久。试图于感染后5至9星期从康复猪的粪便中分离病毒末获成功。患临床疾病的和曾与临床病例接触的猪能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维持至少4月之久。在一次试验中,接种的猪仅发生亚临床感染,未查出其有病毒排出,产生的抗体滴度也低得多,并且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6.
猪水泡病最近在英国的流行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其病毒的特性上。这种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的肠道病毒亚类中,在意大利1966年第一次流行中分离的毒株与后来于1971年在香港和1972年在英国分离的毒株都有血清学上的关系。作者在本文中报告猪的这种肠道病毒与人的一种肠道病毒的关系,并且推测这种病毒可能是由人传于猪的。 猪水泡病病毒能使新生小白鼠致死。这是肠道病毒中的科赛奇病毒的特性。因此曾试验  相似文献   

7.
在检查1000份猪(主要是母猪)血清时,没有一份含有对抗意大利/66系猪水泡病病毒的抗体。  相似文献   

8.
猪水泡病最近在英国的流行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其病毒的特性上。这种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的肠道病毒亚类中,在意大利1956年第一次流行中分离的毒株与后来于1971年在香港和1972年在英国分离的毒株都有血清学上的关系。作者在本文中报告猪的这种肠道病毒与人的一种肠道病毒的关系,并且推测这种病毒可能是由人传于猪的。  相似文献   

9.
从大庆某貉养殖场采集病貉的病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犬肾细胞(MDCK),分离到8株病毒.对分离毒株进行了中和试验、血凝试验、理化性质的鉴定试验,应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VP2部分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病料接种MDCK细胞72 h后产生了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分离毒株可以被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1:106~1:107;分离毒株对氯仿、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热,可以凝集猪红细胞,其凝集作用可被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抑制;用PCR检测病毒的细胞培养液,可扩增出长531 bp的片段,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吉林分离的犬细小病毒株(EU310373)的同源性为99.6%.表明,分离的这8株病毒均为貉源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0.
猪水泡病的出现,构成了流行病学上的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过去10—15年里此病在远东或许就已发生,形成一种流行病。出现在西欧可能同进口猪肉有关。 1972年先后在意大利、英国和奥地利分离到的毒株的抗原性表明,都是来自同一个来源;可是在较早的1966年意大利毒株和1973年的法国毒株以及香港病毒之间的差异,又说明了病毒在开始感染的地区已自发地进行了变异。1969年意大利的爆发曾波及到大量的猪,但局限于两个农场。五年之后,香港却有许多地区发病,并且经常重新出现。欧洲新近的一次,如奥地利在初期只有4次爆发,但在英格兰,却在8周中发生了45起。在法、意两国,  相似文献   

11.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中心有关猪水泡病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证实感染猪除具有复层扁平上皮损伤外,还呈脑脊髓炎。本报告的目的在于记述静脉接种猪水泡病病毒后引起猪的神经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毒株的快速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PEDV 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EDV变异毒株的RT-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RT-PCR鉴别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区分疫苗株CV777和PEDV变异毒株,仅能扩增出PEDV变异毒株826bp的目的片段,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A群猪轮状病毒、猪嵴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及猪细小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核酸质量为11.3pg。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广西部分地区的123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检测,临床腹泻样品中PEDV阳性率为67.5%,变异毒株占总PEDV毒株的86.7%(72/83)。结果表明,该RT-PCR鉴别诊断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为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诊断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13年黑龙江省某猪场发生仔猪死亡并且伴有神经症状,采集死亡猪脑组织,经PCR检测、病毒电镜观察,确诊为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遂将该毒株命名为HLJ8。进一步对病毒gE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与2012年的中国分离株在同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中,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4%~100%之间;与2011年之前分离的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1×103 PFU/mL)的HLJ8株可以引起小鼠死亡以及皮肤瘙痒等典型的PRV感染症状,但其毒力略低于经典强毒株PRV SC株。  相似文献   

14.
自Doyle和Hutchings于1946年报告了美国在1945年发生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后,接着一些国家用组织培养技术分离了病毒,并证明为冠状病毒[1、2、3、4、5、6、7、],迄今尚未证明不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株有血清型的差别。 1977年Wood报道:英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一部分是由一种在抗原性上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不同的病毒株引起的[24]。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 报道了比利时四个猪场爆发的症状和流行病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的腹泻,并在电镜观察中见到多形性典型冠状病毒,但用初代猪肾细胞和次代猪甲状腺细胞培养物盲目传代时并未能分离出病  相似文献   

15.
从临床病例中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HBR,经细胞传代和蚀斑克隆获得了1株增殖性能稳定的传代毒株。为了检测该毒株在Marc-145细胞传代过程中毒力的变化,用PRRSV-HBR株第125代培养物(毒价为107.5 TCID50/mL)经肌肉注射和滴鼻途径接种18头35日龄PRRSV抗体阴性猪,同时设未接种对照组。结果试验猪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用RT-PCR法检测试验猪血清,从第3天开始出现阳性,第7~14天达到高峰,第28天后转为阴性。对同一时间迫杀的试验猪检测各脏器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感染后第7~14天试验猪多数脏器呈阳性反应,第21~42天病毒集中在脾、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第7~14天试验猪淋巴结及肺出现轻度病变。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尽管试验猪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从病毒血症、病毒体内分布、病理变化等方面看,该毒株仍然具有一定的毒力,用于弱毒疫苗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驯化致弱。  相似文献   

16.
对24头有极轻微疾病的猪,用猪水泡病病毒一株英国毒株作了脑内、静脉内或皮内接种。在皮肤、鼻、舌和扁桃体上主要的病变是一种复层鳞状上皮的极其致密的凝固性坏死。在肾盂、膀胱、扁桃体和唾液腺及胰腺的导管,发生上皮变性并有过碘酸雪夫反应(PAS)阳性物质的形成均是本病常见的特征。仅用组织病理学检查,不能将猪水泡病和口蹄疫所引起的十分明显的皮肤病变区别开。对水泡病和科赛奇B_5之间的关系作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应用3′RACE法降落式扩增并克隆了猪水泡病病毒(SVDV)HK/70株基因组3′端的真实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4 200 nt,包括非结构蛋白编码区(P2和P3)、3′端非编码区和poly(A)尾,其中3′NTR位于终止密码子TAA之后,长99 nt,poly(A)至少含有74个腺嘌呤碱基。经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HK/70株与J1′73、H/3′76和AUG/22/9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为99.0%(仅第65位碱基不同),而与NET/1/92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低,为83.3%,与人柯萨奇病毒B5 UK/54株(UK/54-CB5)的同源性为75.7%。同时对3′NTR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并与参考毒株和CB5毒株的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协同变异性,有共同的祖先,显示出3′NTR存在支持其功能所必需的一些结构域。  相似文献   

18.
通过病毒的中和、免疫扩散试验及病毒RNA杂交研究猪水泡病病毒(SVDV)与科赛奇B_5病毒的关系,经过三个方法发现两种病毒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从几个国家分离的猪水泡病病毒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也有差异。最近分离的科赛奇B_5病毒之间也是相似的,但发现它们与原始型(Faulkner)毒株有明显的差异。SVDV与Faulkner 毒株的关系比与最近分离的科赛奇B_5病毒更为密切。我们对于最近出现猪水泡病的关系的观察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应用3′RACE法降落式扩增并克隆了猪水泡病病毒(SVDV)HK/70株基因组3′端的真实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4 200 nt,包括非结构蛋白编码区(P2和P3)、3′端非编码区和poly(A)尾,其中3′NTR位于终止密码子TAA之后,长99 nt,poly(A)至少含有74个腺嘌呤碱基.经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HK/70株与J1′73、H/3′76和AUG/22/9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为99.0%(仅第65位碱基不同),而与NET/1/92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低,为83.3%,与人柯萨奇病毒B5 UK/54株(UK/54-CB5)的同源性为75.7%.同时对3′NTR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并与参考毒株和CB5毒株的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协同变异性,有共同的祖先,显示出3′NTR存在支持其功能所必需的一些结构域.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用19株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与疫苗株(兔化弱毒株)的抗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株抗猪瘟病毒E2蛋白的单抗中有4株与2株病毒均反应,但反应程度略有差别;9株抗猪瘟病毒Erns蛋白的单抗中只有3株与2株病毒都反应,其他6株在识别石门株与兔化弱毒株之间存在差别;抗猪瘟病毒NS2/3蛋白的单抗只识别弱毒株.表明,抗猪瘟病毒单抗可用于猪瘟病毒石门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抗原性差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