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涮豆腐火锅     
用豆腐和新鲜蔬菜搭配的涮豆腐火锅是著名的韩国料理。豆腐火锅在韩国至少已具有两百多年历史。最初为贵族家庭的代表性饮食,今天它已成为广受喜爱的大众菜肴。韩国饮食中,带汤水的菜肴格外多,也许是因为爱吃这种食品,韩民族又被称为汤民族。豆腐火锅的材料绿豆芽、萝卜、洋葱水芹、牛肉、香菇、石耳、细葱、胡萝卜鸡蛋、松仁、高汤等。豆腐火锅的调枓浓酱油、白糖、葱花、蒜末、胡椒粉、芝麻盐、香油等。制作方法既简单又考究。豆腐火锅可以边涮边吃,同时可以边吃边加蔬菜和高汤。火锅中有肉和豆腐蛋白质丰富,美味可口。  相似文献   

2.
“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天价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去...  相似文献   

3.
孙敏 《法国研究》2011,(2):20-28
本文旨在分析谢阁兰如何在《画》中借鉴中国绘画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中国绘画启发了《画》的形式创造。谢阁兰借用中国绘画的画卷形式和构图方式建构起《画》的绘画空间;其次,中国绘画是《画》的想象来源之一。中国绘画的意象、主题以及有关中国绘画的传说被创造性地整合进《玄幻图》中,谢阁兰借此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中国世界。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了两者的关联,同时论证了《万叶集》和歌的枕词、序词等修辞及用词对中国文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古文辞的美     
苗炜 《新民周刊》2022,(36):77-77
这次我想介绍一本书,叫《国文课》,副标题是“中国文脉十五讲”。作者徐晋如开篇就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正是新文化运动断了中国的文脉。《国文课》从《诗经》讲到李杜,讲到宋词。作者说,“我认为骈文是中国文字运用到了极致的产物,是汉语之美的最终极体现,因此骈文应该有比古文更高的文学价值,更应该被看作是中国文章的正宗”。  相似文献   

6.
李璞 《法国研究》2014,(3):62-65
相对中国出版的诸多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法国文学史》而言,法国出版的由法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学内容丰富,需要作者知识广博。但20世纪下半叶问世的雅克?班巴诺的《中国文学史》却按文类不同,并大体以时间为序,介绍了中国历代知名的作家作品和法国乃至英美汉学界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认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7.
从《赵氏孤儿》的欧洲改本看中西古典戏剧结构之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博 《法国研究》2009,(3):50-54
元杂剧《赵氏孤儿》在18世纪的欧洲有两种影响最大的改本,分别是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和墨飞的《中国孤儿》。两位改编者都对原剧的线性结构进行了彻底改造,使之符合以展现激变为核心的欧洲戏剧典范式结构的要求。从《赵氏孤儿》到《中国孤儿》,反映了中西古典戏剧迥然不同的结构观,《赵氏孤儿》的欧洲改编是戏剧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民族性变异和创造性叛逆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8.
张璐 《法国研究》2006,(4):94-100
中国当代作家苏童,以其明净细腻的文笔、柔弱伤感的女性形象和灰暗却震撼人心的情节打动了无数的中国读者。同样,苏童的《米》也热销西方,尤其是法国,给法国读者以极大的震撼。苏童的《米》在法国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苏童杰出的创作手法,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译者娴熟准确的翻译。《米》的法文译本的译者是Dutrait夫妇,他们可以说都是翻译大家。三十年来他们一直热衷于中国文学文化。Liliane Dutrait已经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化的文章。No?l Dutrait是普罗旺斯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专家。他们夫妇俩合作翻译了不…  相似文献   

9.
巴特和中国     
罗兰·巴特于1974年到中国访问过三周,回国后在《世界报》上发表了《中国怎么回事?》,对中国和欧洲在风土人情,特别是人的气质方面进行了比较,他对中国的道学比较崇尚,但他又从其结构主义符号学观念出发,对同源于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做了一些比较,认为中国是一个较少能指的国家,而认为日本是个《符号帝国》。  相似文献   

10.
张英 《新民周刊》2022,(27):38-49
写小说不过瘾就写剧本,写剧本还是不过瘾,怎么办呢?只好做导演了。因为被众多著名导演欣赏,找他合作,刘恒赢得了“中国第一编剧”的美誉。在文化圈里,刘恒是唯一的“三栖”存在:作家、编剧、导演。他留下了许多代表著作,比如《黑的雪》、《伏羲伏羲》、《虚证》、《白涡》、《天知地知》、《苍河白日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小说;其中《天知地知》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获首届老舍文学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越南《年轻人报》2010年和2011年所有涉华报道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考察《年轻人报》中的中国形象。定量分析表明,《年轻人报》赋予中国全方位的关注,对与中国政治、经济相关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报道。定性分析表明,《年轻人报》中的中国形象是矛盾的,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共存。一方面,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得到《年轻人报》的充分肯定,并且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体育领域的交流频繁,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中国与多国关系紧张,中国国内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商品质量等问题受到关注,中国被认为对越南的主权构成威胁,中国产品挤压越南产品的市场空间,中国出口的假冒伪劣产品威胁越南民众的安全。基于《年轻人报》上大规模语料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在越南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阐释中医理论体系的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黄帝内经》的成书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是同一时期完成,它较全面地反映了汉及其以前整个中华民族科学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成就。《黄帝内经》奠定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总结了...  相似文献   

13.
朝鲜半岛被誉称为“三千里锦绣江山”,这是中国人所熟知的。《山海经》、《古今注》、《博物志》等古书籍,谓东方有君子国,盛产木槿花。隋唐以来,雅称古代韩国为槿域、鸡林、东国、海东、青丘等,这些称呼,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在法国尚蒂伊多学科研究中心(Centrede Recherches interdisciplinaire deChantilly),举行了一次有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汉学讨论会。会议主题是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同欧洲(主要是同法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交往关系,尤其是中国对他们的影响。内容分三个方面:一、“哲学影响”,这方面提出的论文有《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哲学和基督教》、《伏尔泰与中国》,以及论述耶稣会士们如何看待和研究儒教和道教的文章。第二个方面是以“来自中国的艺术和科学”为题,讨论中国艺术和科学对欧洲的影响;其中《艺术家让·德尼·阿蒂雷(法国耶稣会士,汉名王致诚或巴德尼。——译者)及他对圆明园的描绘所产生的影响》一文,指出圆明园被这位传教士介绍到欧洲后,法、英、德、俄等国出现惊叹、崇尚中国风格的热潮,纷纷仿建中国式亭榭楼阁和宝塔。第三方面是关于“礼仪之争”问题的讨论;论文有《礼仪之争的政治和财政背景》、《新发现的有关中国礼仪的档案》等。会议总的看法是,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对欧洲的影响不仅胜过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比多年来人们一般想象的要大得多”。全部讨论会文献以《十七和十八世纪法国驻北京传教团》为题,收入《启蒙时代的中国》丛书。《十八世纪中国文明对法国、英国和俄国的影响》是法国兰斯大学校长米歇尔·德韦兹先生在讨论会开幕式上作的报告。这篇报告高屋建瓴,言简意骇,立论新颖,颇有启发性。德韦兹先生是近代史教授,所著《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和世界》一书,已编入《人类的演进》丛书。下面是报告全文。  相似文献   

15.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2,(45):60-63
一百年前的1922年,是中国文学从文言文时代向白话文时代转变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文学观念的变革以及新诗、现代小说的创作实绩都层出不穷。始于1917年的中国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此文中,胡适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标志着中国文学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同时转换。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郑振铎评价此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同年2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谷崎润一郎发表于1942年的随笔《昨今》,回忆了旧友田汉、欧阳予倩和郭沫若,并谈及胡适、周作人、丰子恺和林语堂四人的创作。这是抗战时期一份带着特殊年代印记的、对中国新文学作家的独特述评。《昨今》既抒发了对旧友的思念与关切,也表达了个体在特殊时代的复杂感受。同时,《昨今》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一时代的日本解读中国的视角,对窥探战时日本文坛的中国现代文学阅读与接受具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畅销榜     
《新民周刊》2012,(26):91-91
新书推荐《中国触动》《中国触动》可说是《中国震撼》的姐妹篇,两者意旨相同,但论述手法略有差异。《中国触动》在《中国震撼》所奠下的"文明型国家崛起"的理论基础上,用作者更多的亲身经历和目见耳闻来与读者共同体验这些年中国的崛起之路。30年来,张维为教授走访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80年代第一次出国感受到的震惊,到今...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新民周刊》2012,(48):91-91
《"水浒"识小录》这本书是王学泰先生关于《水浒》的最新思考。去年,他出版了《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但限于体例与篇幅,王学泰仍然觉得言不尽意,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识小录"采用了笔记的体例,成书之前,在《万象》上连载了有两三年之久,从朴刀、杆棒、武监、流  相似文献   

19.
"韩流"与"华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韩国的“酷龙组合”,以《摆脱城市》这种无论在内容还是演唱风格上,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的韩国流行音乐,成功敲开了北京文化市场的大门。尔后,HOT、神话、天使等组合相继来到北京,伴随着这股韩国流行音乐热,韩国电视剧、韩国的电影也开始抢滩中国。电视剧《天桥风云》、《爱情是什么》等纷纷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2000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韩国电影及学术会议、2001年10月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在北京、成都、上海举办的《韩国电影回顾展》……这种大规模的涌入,被中国媒体称之为“韩流”。  相似文献   

20.
《七十八日游记》记述的是德富苏峰1906年历时两个月零十天游历中国时的所见所闻。这本游记文字优美,引人入胜,对中国人及中国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使对今天的中国人及中国来说也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但是,我们要看到德富苏峰是以日式东方主义的思维来审视中国的,他的行文中充满了作为发达国家国民的自负与骄傲、以及对中国的鄙视情绪,这也使得《七十八日游记》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