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袁曾 《政治与法律》2020,(1):151-161
在海上救助遇险人员历来是船长的义务,但现实中却经常出现船长等责任主体漠视海上人命的极端案例。海上人命救助人的义务过重,加之缺少有效激励与保障机制,使得人命救助人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根据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规定,人命救助人面临着义务与权利不对等、救助人命的系统性规制缺位、缺少优先救助人命的强制性规定等多种不利因素。现行海难救助国际公约和英国海商法已经将海难救助客体作了扩大,美国“好撒玛利亚人法”对救助人的责任做出了限制,适用准合同理论确认了救助人报酬的取得依据,有效地保护了救助人的救助积极性。借鉴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海难救助的实际,有关国际法律和我国《海商法》应明确生命权属于海难救助的客体,承认独立的人命救助报酬并建立报酬支付制度体系,结合优先救助人命的强制性规定,以法律的系统性调整促进海难人命救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难救助“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生态化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根源于对海上财产的救助,是海难救助的传统原则,但其却在环境成为海难救助标的的生态文明下遭遇到适用困境。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生态化的目标是确认海洋环境为海难救助的独立标的,给予独立的环境救助报酬,以环境救助的效果大小来决定环境救助报酬的金额,并建立起环境救助费用的保障机制。这一变化反映出海难救助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已从传统的单纯财产救助向生态文明下环境救助与财产救助共存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海上人命救助中,传统的义务救助模式旨在捍卫人道主义原则,但因为缺乏报酬作为激励机制反而可能导致现实中的非人道主义后果。将财产救助中的报酬救助模式简单植入人命救助中,虽然可提高救助方的积极性,但同样可能损害人道主义原则。对此,一方面,传统的义务救助模式不可舍弃;另一方面,报酬救助模式在引入时必须适当改造,使其与义务救助模式形成错落有致的互补,以提高海上人命救助的效率,维护海上共同体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军舰实施的海难救助依其是否属于军舰职责可以分为两大类.通过梳理军靓实施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的相关立法与实践,明确军舰实施职责范围外的海难救助,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享有报酬请求权.军舰可以请求报酬的情形主要有路过、应召和非用于军事目的时.  相似文献   

5.
在船舶保险中,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条件,对属于保险合同承保范围的海难事故引起的责任或造成的船舶损失,保险人将给予补偿,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因保险事故而产生的救助费用,而且对属于海上保险法中规定的施救费保险人仍将依法予以赔付。因此,本文着重对海上救助以及相关报酬的保险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明确各项具体费用的明确归属。  相似文献   

6.
沈木珠 《现代法学》2004,26(5):182-186
传统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已被各国普遍采用并成为国际海上救助法的基本原则。而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确立的无效果无报酬例外原则却引起了海运界和贸易界的极大关注,并对许多国家的海商法产生影响。本文试图就海上救助公约的重大发展、海上救助公约对中英海上救助法、共同海损制度等的重要影响分别予以分析论述,以便我们充分理解和正确适用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上救助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0,(1):400-414
1989年救助公约为了鼓励救助人救助对环境构成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在以“NoCure,NoPay”为原则的第13条救助报酬外,又规定了第14条特别补偿这一“安全网”条款,即在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进行救助时,即使由于救助财产未成功而不能获得第13条下的救助报酬.也可根据第14条获得数额基于救助费用(指救助方在救助  相似文献   

8.
海商法上的人命救助笪恺一、海上救助的理论。有关海上救助的法律是在衡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上救助的法律体现了两种指导思想,一是不当得利,二是鼓励救助。对前者而言,救助报酬主要是基于救助的得益者有义务补偿施救者,这符合正义原则的要求。至于鼓励救助,是...  相似文献   

9.
刘长霞 《河北法学》2015,33(4):78-92
对公共当局在海难救助中的多种救助行为,存在判断其救助报酬请求权的三种划分原则:以职责内外进行划分的原则、以行为性质进行划分的原则以及统一法的方式.相对而言,以职责内外进行划分的原则建立在海难救助报酬“自愿性”要件基础之上,与现有海商法理论相符,更值得赞同.公共当局在我国法上被称为主管机关,关于主管机关的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我国《海商法》的规定并未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司法实践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做法,其所采取的一刀切方式,与海商法的基本理论与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既定规则相悖.对此,一方面应对《海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另一方面应统一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海难现场附近的过往船舶救助遇险人员的义务、见危不救的法律后果、在人命救助中造成遇险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救助报酬及损失赔偿请求权等问题,并结合我国救助实践及国际公约、国外立法,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社会法制建设的发展阶段,刑事犯罪受害人救助制度的缺失,逐渐成为诱发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切实做到改善民生、保障人权,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Reginald Marsden argued that Sir Henry Marten, while judge of the High Court of Admiralty, had in 1633 entertained the first action for civil salvage ‘in the modern sense’. But Marsden could find little evidence among the formal Admiralty decree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at sea-coasters or mariners had regularly used this new plea in the central court to seek rewards for saving ships and cargoes. A sampling of the court's Act Books, however, reveals that Admiralty judges may well have ruled in more than 200 salvage cases from the time of Sir Henry's innovation until the end of the century. In some of these cases, moreover, Sir Richard Lloyd, a late-Stuart judge, abandoned the ancient custom of rewarding salvors with half of what was saved and developed instead the modern and equitable practice of adjusting awards according to what salvors had done and risked in rescuing the property of others.  相似文献   

13.
论危机证券公司的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浩嫣 《河北法学》2006,24(6):51-54
危机证券公司的产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当发现问题证券公司接近或已经丧失流动性清偿能力或资本清偿能力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风险处置.救助证券公司不能以行政代替市场,以次参优,形成"木桶现象",而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实行信息公开,不搞"暗箱操作",更不能以简单重组代替退出,致使风险越积越大.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需要对救助条件、救助主体、救助的方式等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间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持续关注和日益加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乃大势所趋,目前国外已陆续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首先阐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理基础,其次对国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比较法的介绍与评价,最后在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间救助是指人们基于同情心、慈善心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活困难者行善施舍,向他们提供资金和实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辅助性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在民间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立法中存在很多困境,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民间救助的概念、特点、合理性等一般理论入手,深入探讨民间救助的法律空白、准入、监管等困境,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认为我国应当建立一种以国家救助为主、民间救助为辅的社会救助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侵权法上的“伙伴”救助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伙伴救助义务是一种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人们基于共同意思而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处于某种环境时,一方面临人身危险,另一方应给予力所能及的救助。此种义务乃侵权法上交往安全义务的一部分或者延伸,义务的产生是自由与生命价值协调的结果,合理预见可以成为免除或者减轻伙伴救助义务的抗辩理由,但风险自担却并不产生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于如何认识海难救助的性质,目前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海难救助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种类。强制救助的形式属于行政救助,具有强制性和公法的性质;契约救助和雇佣合同救助则具有合同的性质;纯救助则具有无因管理的性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类型海难救助种类来解决海难救助法律冲突,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确定所适用的准据法。目前,我国《海商法》和相关法律规范对海难救助的法律适用原则和规则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亟待填补这一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立法建立司法执行救助制度彰显了一国的人权保护。特殊历史时期,建立司法执行救助制度有助于降低涉法涉诉上访量、维护社会安定、防止恶逆变、完成司法职能的回归、树立政府良好的国内国际形象。该制度已具备政治、经济、社会、法理和制度依据。建议以单行法形式确立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配合的司法执行救助资金筹集方式;明确适用案件、对象和条件;规范决定和执行的机构与程序;明确资金返还和监督制度,保障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论沉船打捞中货物保险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沉船货物随船被强制打捞起浮后 ,会涉及到打捞费用承担主体及货物保险人地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货物保险人接受或不接受委付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明确沉船打捞中货物保险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