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作权扩张及其缘由透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著作权法的历史考察表明,它代表了被保护权利的持续扩张,以及相应的在作品中作为公共领域部分的持续减少。著作权扩张表现在受保护的客体不断增加、著作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方式不断增多、著作权保护期限不断延长等方面。从技术发展方面看,技术因素对著作权扩张具有极大的影响。著作权的扩张不仅可以从著作权制度本身的角度加以考察,也可以从政治、文化视野和经济学的层面上分析。著作权扩张还可以从利益平衡原理得到解释。著作权扩张与限制的辩证关系也说明,利益平衡是著作权法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扩张及其法律和经济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著作权保护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具有扩张的趋向。这种扩张总体上表现为保护客体的扩大、保护期限的延长、保护范围的扩大、对个人性质使用限制的增强等方面。著作权扩张可以从法律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从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理论分析,通过著作权扩张,在一个特定时期实现了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著作权法的宗旨。从经济学的分配效率分析,著作权的扩张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制度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著作权的扩张。它不仅反映在著作权客体的扩大、内容的充实上,还体现于著作权本身概念的延伸及权利保护时间空间的扩展上。本文试图通过对著作权扩张表现的分析,解剖其产生的深刻根源,以期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杨小兰 《法制与社会》2011,(24):288-289,295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著作权扩张到网络环境中。为实现著作权保护的目的,保障公众利益,促进网络信息自由流通,顺应对著作权人精神权利尊重和保护的国际主导倾向,著作权人应该得到网络著作权之精神权利的保护。网络著作精神权利的内容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相似文献   

5.
葛磊 《科技与法律》2007,8(2):31-37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著作权的刑法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梳理了我国当前刑事立法状况和关于网络著作权保护的主要学术观点之后,从刑事违法性理论和法益保护原则出发,并从社会发展与著作权利益保护相平衡的角度对信息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否应扩张刑事法网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刑法在此问题上不应过度扩张保护。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发展对著作权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技术保护措施成为著作权人保护其权利的重要手段。从法律性质上,技术保护措施是一种著作权保护的私力救济手段。从保护方法来看,技术保护措施是一种控制终端用户行为的著作权保护方式。技术保护措施的私力救济性和终端控制性不仅是对著作权制度利益平衡理念的私力破坏,也是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路径的人为分割。尽管技术保护措施有诸多缺陷,以技术保护措施为基础的著作权保护模式也难以胜任数字时代著作权保护的重任,但技术保护措施在构建未来著作权保护模式中仍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式成就。然而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引起著作权保护对象扩张争议、对著作权权利内容产生冲击、导致著作权侵权纠纷风险增大等问题。应在坚持著作权法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著作权权利内容,通过建立健全著作权侵权管控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BT软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产生的BT侵权案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笔者主要从BT侵权的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进行法律剖析,进而分析网络环境下相关著作权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9.
关于著作权保护的趋势.从不同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是,就著作权保护发展的深层本质而。言,笔者认为,现代著作权保护的发展变化有以下几个新趋势:著作权保护正在由保护创作演变成保护投资;由创作者中心向投资人中心演化:由创作自由导向向市场、效益导向演化;文学艺术作品向文化产品演化;文化市场由自由竞争、丰富多彩向垄断化、单一化演化。其中.垄断化趋势是最为重要的趋势,是其它几个发展趋势的归结。知识产权反垄断近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对知识产权反垄断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专利权上。  相似文献   

10.
美国Dastar案:区分商标与著作权法,捍卫公共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TRIPs协议签署起,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加强。“在世界经济最近十五年不仅能看到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提高,也能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加强; 知识产权已在从人类基因到互联网的范围内扩张了,而且还通过法律支持的数字藩篱、延长的著作权期限和增长的罚金加强了。”这引起了人们对知识产权“对立面” (Opposite)公共领域的关注。美国1998年著作权期限延长法引起了人们对知识产权扩张和公共领域萎缩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该法案因2003年最高法院的埃尔德雷德诉阿什克罗夫特案(Eldred v.Ashcroft,下称埃尔德雷德案)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保护是个受到普遍关注的国际性问题,我国对此也比较重视。从《民法通则》首次确认著作权到现在,已基本形成了包括民事、行政、刑事手段在内的综合性法律保护体系,并初步实现了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的接轨。97新《刑法》的颁行,再次强调了著作权的刑法保护。本文拟结合刑事立法现状,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略作一些分析,希望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帮助。一、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过去,对《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第一条和第二条,学者们普遍认为规定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犯罪,应成为两个罪名,对此/刑法》沿袭了《决定》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间手工艺品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部分数据,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著作权保护应该从加强相关人员的著作权意识、采取混合式主体保护模式等著作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环境下期刊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风 《法学论坛》2007,22(3):78-83
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期刊著作权常常被忽视,网络环境下期刊著作权的侵犯问题与此不无关系.期刊著作权人以期刊整体为客体享有人身性与财产性著作权.期刊著作权不是双重主体,期刊社或期刊的主办单位是期刊著作权主体.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侵犯期刊著作权更加容易,给期刊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挑战.在网络环境下保护期刊著作权,要解决好取证问题与诉讼的地域管辖问题,并确定包括网络服务商在内的责任人以及赔偿数额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作品复制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由此形成的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严重威胁,著作权保护机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如在难以追究网络中众多个人侵权者责任的情况下,著作权法中第三人责任(间接责任)制度得以迅速地确立;为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和传播数字化作品,著作权法又引入了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但这两种新制度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著作权是否过度扩张、是否影响高科技发展和公众获取作品自由的担忧。同时,数字技术也改变了原有的著作权许可方式,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正在形成之中。本组论文对这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独到见解。无论读者是否赞同其中的结论,或许都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著作权犯罪立法规范与司法适用的实证考察发现,我国以往灭火式被动回应的刑法规制存在着过度扩张解释违反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滞后的立法无法实现著作权的全面保护等弊端。数字时代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理念应进行从被动回应到主动预防的范式转换,保护范围应从关注核心到覆盖边缘。完善路径是在司法层面上,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规制;在立法层面上,应对商业性提供规避手段的“预备行为”进行犯罪化,增设“向他人提供非法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设备、服务罪”。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第5条(权利归属)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特定的民族、族群或者社群。此规定值得商榷。界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主体应当坚持个人优位主体、集体常态主体、国家候补主体的基本顺次,方能契合保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有序使用,鼓励民间文学艺术传承发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7.
洪婧 《中国版权》2021,(1):108-115
“互联网+”时代,创意是引领智慧的源泉。作为保护创意的无形性权利,著作权具备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保护著作权既是繁荣文学艺术、激励创新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作品的传输方式大大更新,从纸质书籍、有线音频到无线广播、互联网信息传播,作品的载体曰益广泛,侵权方式渐趋多元,著作权纠纷也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下的扩张,著作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原有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已经不再合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应有新的发展。本文仅针对在网络环境下与合理使用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发表了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保护,从限制或禁止侵权行为的防御性保护,发展到鼓励和促进著作权交易的积极性保护,源于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限禁"著作权侵权行为但难"止"的现实.现代著作权法励进著作权人最大限度地利用著作权实现权益.著作权保护期的限制、著作邻接权概念的创设、限制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与强制许可制度,及至著作权出资的投资形式,潜藏其中的是著作权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20.
著作权保护范围既是个案中认定是否侵权的关键,也涉及到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从功能分析角度上看,著作权法仅仅保障作品的精神功能得以实现.从要素分析角度上看,存量要素以及增量要素中的公共知识均不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现行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和公共知识分析方法均难以有效地确定著作权保护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