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文件为依据,对政府电子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技术基础——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作了阐述与解析,旨在为政府联合其他公共组织机构或企业以电子化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准备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逐渐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但电子公共服务却将那些因年老、受教育程度低、贫困等原因无法使用或拥有信息化设备的人群排除在外,使得这部分人群成为"信息弱势群体",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与发展,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在借鉴国外政府扶助信息弱势群体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利用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渠道、建设信息化社区、采取公私合作的电子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等手段来改善信息弱势群体的处境,使他们也能享受到电子公共服务的便利。  相似文献   

3.
电子治理的演进及持续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治理是指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ICTs)来支撑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民主程序、并改善公民、公民社会、私有部门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经过20余年的技术创新与政策回应,电子治理的发展可以用5个具有内在关联的目标来描述:建立政策框架、提升公共服务、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作、民主程序中的公民参与、行政和体制改革。本文对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电子治理的总结评估表明:在提升公共服务和改善政府运作方面的投资力度最大,进步最明显;政策制定也已在多个方面取得进步,但新的政策议题不断使问题愈趋复杂;进展最小是在提升民主,以及探索电子治理对行政和体制改革的启示这两个方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治理将会继续发展,并为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动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传递"和"共享"是人类信息传播系统中的两类"传播元",人类信息传播行为主要靠"传递"和"共享"两种基本机制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可界定为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信息传播机制。其本质是指对"同一载体"上信息的重复使用,是对"同一份"信息资源的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动力机制是"信息不对称",应建立对被共享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并对其访问权限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机制。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对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由公共数据中心法等三种方法实现,同时需要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机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型活动及重要会议证件管理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  王威 《警察技术》2018,(5):9-13
从证件信息的采集、防伪制作及智能查验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大型活动及重要会议中的证件管理工作。采用多重物理防伪制作工艺,并结合具有证件信息采集、证件信息受理、证件制作、智能查验等功能的证件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会议证件物理防伪与电子防伪相结合的证件管理技术,为国家大型活动及重要会议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国家,其电子政府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主要集中于发展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南非政府还没有颁布一部完备的电子政府发展大纲,2001年1月,公共服务和管理部颁布《电子政府——数字未来:一个公共服务的IT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4,(8):I0003-I0003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伴随治理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善治的概念,两者的巧妙结合使"电子治理"应运而生。治理理念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电子治理则为多元主体参与提供了日益完善的技术支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政府提供电子公共服务和民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探索其中的规律成为推动社会创新进步的动力。本期"专题报告"聚焦"电子治理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探究。《促进服务提供创新:孟加  相似文献   

9.
地区传真     
《当代广西》2014,(1):8-9
正◇南宁市首发2000张市民卡2013年12月20日上午,南宁市市民卡服务中心首发2000张市民卡,由此南宁成为全区首个用上市民卡的城市,这意味着南宁市朝着"智慧城市"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市民卡是南宁市政府授权发放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IC)卡,具有信息存储、身份识别、电子凭证、信息查询和电子支付等功能,可在政府公共管理和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各领域,如公共交通服务、公共服务、小额支付等方面实现一卡通用。  相似文献   

10.
王蓉  楼俊林 《中国发展》2009,9(2):28-34
科技资源具有准公共品属性,这决定了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是科技资源共享的内生需要,该文就此予以论证,并往分析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提升中国现阶段科技资源共享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提出创新要求并设计出法规框架。  相似文献   

11.
电子绩效管理平台是公共管理中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其关键在于以信息化工具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创新绩效评估指标,完善绩效评估过程,精确反映绩效评估结果。电子绩效管理的出现蕴含了当代公共行政的重要变革与公共服务范围的扩展,本文依据电子绩效管理的应有含义,检视实际案例,分析实践中电子政务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契合程度,并评价电子绩效管理平台的实际效用与推广价值,揭示电子绩效管理在实践中的良好应用前景以及有待深入完善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警务信息云计算作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必将在辽宁公安工作中大规模地应用。本文简要分析了辽宁省传统的警务信息平台架构,列举了传统架构的不足;分析了我国警务信息云计算发展现状,总结了辽宁省目前公安业务云计算应用现状;提出了辽宁公安警务云计算的运用前景:云计算平台建设服务于公安工作、云平台的集成完善及公安信息数据源的准确优化。云技术的运用将为辽宁公安业务的数据安全性、信息共享性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反腐败斗争和政务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电子政务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地区清廉水平在实证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本文采用中国282个地级市政府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电子政务确实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的清廉水平,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越高,公众经历的索贿、贪污类腐败事件比例越低,对政府的清廉感知水平越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电子政务发展是通过控权问责和服务提升两种内在机制改善了地区的清廉水平,前者显著减少了地区公职人员的索贿行为,而后者在提升公众的清廉感知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在廉政治理中的潜力发挥,未来应采取措施推进电子政务在政务公开和在线服务等方面的纵深化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华玲  张晨 《桂海论丛》2013,(2):96-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再造改革浪潮在世界各国相继开展。进入新世纪,我国也确立了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基本导向的政府改革思路。在此背景下,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测评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总结梳理了国外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的脉络,分析当前我国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轨迹与趋势,并对推动政府公众满意度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台湾旅游公共服务创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后通过强化旅游公共信息和公共秩序的管理力度而实现快速成长,90年代后步入转型阶段。台湾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可以具体划分为政府主导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各类社会机构的参与供给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府一社会”协同供给模式。借鉴台湾经验,大陆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机制、强化社会参与、引进科技手段和推进宣传教育等多重视角出发,全方位推进大陆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对政府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介绍“服务包”的概念入手 ,以政府服务的五种特性和社会公众作为消费者评价政府服务质量的五维度为基础 ,着重探讨在信息社会里 ,信息技术对政府组织结构的冲击、对行政信息传播方式的再造及对政府决策的品质的改善 ,而这一过程势必会深刻影响政府服务特性的各个方面 ,也进一步填补政府服务质量缺口 ,同时也将增强政府服务回收的能力。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对政府服务的深层次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能够为政府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政府都在尝试新的政府管理与治理结构,催生出协同政府、整体政府、协作性政府、网络化政府、电子政府、合作伙伴等跨部门合作模式。美国是这一发展趋势中协作性政府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美国国家海洋政策为例,介绍了国家海洋政策的组织结构、协同框架、实施工具和运行机制,分析总结了协作治理的条件、原则和工具,以期为国内政府跨部门合作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柔性社会管理:可能与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管理应该"刚柔并济",柔性社会管理是对以法律为基础的刚性社会管理的补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综合的政策框架,柔性社会管理主要包括三大特征:起点上的需求导向、过程中的非强制性服务、结果上的需求满足。推行柔性社会管理需要政府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开展需求调查、推动公众参与、建立协商机制、改革基层组织、优化考核方式,更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满足群众的差异性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提供中的NGO及其与政府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NGO及其定位与作用,以及在公共服务提供领域的NGO与政府间关系。关于NGO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定位主要表现为: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就业机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降低政府风险与责任等。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NGO与政府之关系主要表现为:合作与支持的关系;竞争与冲突的关系以及管理与监督的关系。此外本文也探讨了新时期—网络时代中国政府与NGO之关系表现为NGO利用网络问政和监督政府管理,参与和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与协作,以及对政府职能的有效补充和影响公众、网络舆情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开始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治理新时代。本文围绕充分性和均衡性重新审视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新问题,并围绕"政府调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主线,从理论上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框架及需要突破的难点。研究指出:(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指向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大化的目标嬗变是前提,追求获得感提升带来行政效能的制度保障是关键,理清"投入-产出-感知"链条并形成内外联动的3E绩效体系是重点;(2)技术上需要突破两点:一是以"基本"范畴和"均等"程度为起点,分别构建满足充分性和均衡性的绩效指标体系,二是获得反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基本公共服务大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