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道观之”是对人生价值的观察 ,它既包含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个体自我价值 ,也包含社会批判意识、社会异端性格的个体社会价值。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包含了否定个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否定个人社会责任的深刻矛盾。庄子“以道观之”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世俗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莫纪宏 《人权》2010,(4):2-6
“公民”概念是指称与具有完整主权特征的现代政治国家相对应的、作为主权国家构成要素之一的“居民”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意味着个人属于一个具有独立完整主权、有一整套合法有序运作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政治国家”,“公民”是个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的“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孔子社会整合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整合思想是以“礼”为最高整合目标,以“礼”、“仁”为整合的基本途径,通过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促进社会整合和整体协调。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孔子的整合思想对现代社会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凶手赵承熙性格缺陷、人格缺陷的产物,他的这些心理问题其实早有预兆,但是未能得到有效的化解,这最终导致了他个人“心理炸弹”的爆炸。从几年前的马家爵到今天的赵承熙,个人的心理问题的确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悲剧。心理问题并非个人问题,只有社会给予重视和关注,及早发现并解决,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信任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追求的个人品质,也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伦理要求。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信任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建立联系的基本方式,成为每个社会公民的一种社会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6.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健康保险财政与健康财政学理论体系、制度,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人类需要、国家目的、财政职能和社会福利等理论视角出发,界定社会健康保险财政学概念框架、内涵外延和主要构成要素,确定社会健康保险财政学研究范围、内容、重点与优先领域。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应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向全民“社会健康保险”财政制度战略转型,为全民健康福利、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现代健康财政制度典范。  相似文献   

7.
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解答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理论样式,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共同分享着割裂个人与社会之内在关系的错误前提,并由此造成了无能于理解历史以及判定其未来走向的根本缺陷.通过确立“实践”的根本视域,即把个人视为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个人从事实践活动必须以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根本前提,马克思洞见到个人与社会相互生成、相互诠释的本然性关联,从而扬弃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的两极对立.以此为前提,马克思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并为科学论证“社会未来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0,(5):30-31
董健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3期上栽文《个人主义与公民社会》认为,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现代的公民社会,而不是臣民社会。公民社会与臣民社会的区别,关键在于“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人权第一、个人本位、尊重个人价值,这是公民社会;君权第一、个人臣服、不看重个人价值,这是臣民社会。在当下,要达到现代公民社会,除了继续坚持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董晶晶 《群众》2007,(11):47-48
“面子”者,“情面”也,人皆有之。所谓领导者的“面子效应”,在这里主要指这样一种现象,即循正常途径无法办成的事,只要领导出面,对方往往会看领导的“面子”,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事情轻松地得到解决。社会学家告诉我们:“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自我感觉和社会认同,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被认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在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支部生活》2008,(1):34-34
事件:新华社报道,卫生部长陈竺在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更加“关注健康公平”。“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人民健康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投资,致力于建立一个能使人人享有的、体现社会公平的、政府和个人能够负担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对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社会组织的异化程度最小,是人类社会治理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尝试.社会组织不仅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满足个人的公共服务需求,而且可以维护和增进公民的社会权利,促进公众的社会参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人格,从而塑造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完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胡适揭橥张扬“好政府主义”。本文试从其社会背景及其思想体系入手解析胡适这一政治思想。20世纪初期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糅合,形成了胡适这一时代孤独者的性格和思想。他终生坚持自由主义,服膺实用主义,崇尚实学,对社会现状并非消极对待,而是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关心和参与政治,“研究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他的政治哲学观是政府工具主义,主张“好人”———社会精英努力共建好政府,为民众谋福利。“好政府主义”的实践虽然失败了,但我们看重的是其历史价值在今天的一些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丽 《求索》2008,(2):62-64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潜存在人们脑子里的语法体系,属于个人现象;言语则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行为,属于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事实和心理系统。结构主义学派为求得抽象同质的语言系统而忽略现实中异质的语言现象以及欠全面的研究方式均会导致研究的瓶颈和障碍。现代社会语言学在对结构主义学术范式否定的基础上把研究重点放到了被长期忽视的“言语”上。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社会语言学和其它学派的关系,更深入的综观和思考社会语言学派,并阐释社会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翠绒  邹会聪 《求索》2010,(5):48-50
现代人口健康是个体健康与公共健康的有机统一体。现代人口健康道德动力与平衡机制是现代人口健康最基本的道德运行机制。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是现代人口健康的主要道德动力。平衡机制以社会功利、公众参与、最小侵害、权益补偿为原则,通过个人与社会相互履行义务来实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动力机制的最高表现在于道德活力,平衡机制的最高表现在于道德和谐。  相似文献   

15.
康宇 《长白学刊》2008,(5):20-23
儒家以“仁”与“礼”为内核构建了和谐论,它是处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的重要准则。它将“天”、“人”、“社会”整体统一起来,将自然系统的和谐、有机体系统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价值意义。然而,其忽略个人主体性的倾向,注重齐一而忽视了关系的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封建君统论的导向,构成了自身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和谐,建构辩证的、理性的、动态的和谐,成为儒家和谐论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进路。  相似文献   

1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放在传统中国很完满,但用到现代却少了一环:那便是“家”与“国”之间的“社会”。 社会说起来比较抽象。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社会最简单的对应是我们生活的“社区”。这个社区是地理意义的,比如我们生活的公寓或者大院;也是情感和认同意义的:个人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认同为社区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郑全红 《人民政坛》2013,(11):11-13
社会救助,又被称为社会救济、公共援助、国民扶助等。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个人、家庭、自然、社会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社会成员给予必要的物质接济或者服务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社会困难群体摆脱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措施。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兜底线”,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民角色不仅仅表征于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它还体现在公民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一个和谐、健康的公民社会,不仅是凸显着公民权利与个人价值的社会,同时它还应该是一个倡导公民责任、人人履责的社会。2001年,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强调,要"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懂得负责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品质要求,自觉负责、能够负责的公民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的社会观都是一种“大社会”范式。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么个人是被动的,受制于集体性与普遍性的逻辑,而社会至高无上;要么虽然承认个人主观性与能动性,但这种主观性与能动性却受类型学划分的制约,社会生活的历史性被静止的模式所淹没。布迪厄的场域观正是对这种情况的克服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关系网络在社区中的三种整合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晨新 《中国民政》2012,(12):38-40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熟人社会中的温情脉脉已成为历史。个人不堪直接承受来自社会的各方压力,社区整合被提上日程。笔者认为,除了党、国家政府和社团以外,生长于社会内部的关系网络也是重要的社区整合力量。社会关系网络中产生的信任、扩展性和嵌人其中的社会资源是其整合力量的三大重要源泉。重建滕尼斯所谓的“共同体”,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来整合社区是现代社区的需要,也是最贴近现实的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