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流动激剧增加,表现之一就是职业流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槽”或转工现象的增加。目前在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里工作的青年农民工中,转工现象十分普遍,它的存在对乡镇企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很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最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维权组织,工会把农民工吸纳成为"工会会员",并切实成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维权者"是很好的维权途径.组建农民工工会组织.必须符合他们的流动性、分散性的特点,也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特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以及流动形式,既要有国家宏观调控的掌握,也要结合农民工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3.
王国珍 《传承》2009,(20):80-81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维权组织,工会把农民工吸纳成为"工会会员",并切实成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维权者"是很好的维权途径。组建农民工工会组织,必须符合他们的流动性、分散性的特点,也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特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以及流动形式,既要有国家宏观调控的掌握,也要结合农民工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南省481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流动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流动月收入、工作条件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而发展前途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另一方面,流动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流动时间和工作稳定性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而流动的次数、劳动强度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政策瞭望》2007,(5):53-53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民工人数目前已达到1.3亿,如果加上在乡镇企业打工人员。目前农民工的总数应该是2.5亿,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目前,正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高峰期,如何破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杰 《长白学刊》2011,(4):139-14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农民工市民化对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扩大内需、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受思想观念、政策制度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仍十分缓慢.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政府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并切实履行政府职...  相似文献   

7.
博涵  博彦 《前沿》2012,(19):134-137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在这些农民工身后,有着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数千万未成年子女.与农民工问题相连最为紧密的一个焦点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几代人的整体素质.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农民工家庭的走访,了解了目前呼和浩特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找出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家庭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家庭化的乡城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和重要特征。大量农民工家庭举家流入城市,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稳定都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国际上关于流动与性别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夫妻家庭性别关系满意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详细探讨了流动对夫妻性别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家庭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娟 《理论月刊》2008,(6):173-175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本文在阐述了河南省农民工总体情况和河南省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运行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河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短工化是青年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重要表现。频繁的换工以及间歇性自愿失业既是青年农民工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其个性彰显的具体体现。在个性彰显的背后,是青年农民工对生活价值以及对劳动意义理解在起作用,也是导致青年农民工短工化个体原因的内在逻辑。体验式的打工归宿、个体性、舒适化的生活价值观体现出青年农民工对城市打工生活"奔头"的异化理解。对劳动意义的扭曲认识以及劳动与生活关系的紧张化,导致辛苦劳动与有闲生活的关系对立化,且难以调和。劳动与生活的交替进行成为青年农民工调节劳动与生活关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0年调查数据,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居住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上一代农民工略有改善,但就其整体状况来看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和居住生态支持系统,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通过自由地流动和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与和谐的居住,将是未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这一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地区特殊性等特点.因此,本文认为应从政策法规的建设、健全的角度,以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充分挖掘公立学校潜力,使其成为流动儿童就学的主渠道,同时鼓励扶持民工子弟校的发展,通过城乡结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在流动中面临的社会体制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民工"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职业,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制度性身份,也就是说,是我国现有的社会体制造就了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现象和农民工问题.所以,这里从体制层面就农民工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性别化年龄"这一概念解析四川一家大型酒楼的"大姐"和"小妹"这两个有一定差异的打工者群体在劳资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重点在于探讨性别与年龄如何成为女性农民工看待自己工作及处理劳资关系的认知基础和行动源泉.所谓"性别化年龄"指涉及年龄问题的社会性别建构.这时候的年龄问题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物事实,而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事实".对那些自认并被别人称为"大龄"的打工妹群体而言,这一社会事实往往充当着一种对集体意识和集体行动的限制.对那些所谓"小龄"打工妹群体来说,性别化的年龄尺度常常可以作为工人与老板博弈的空间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赵莉 《中国青年研究》2012,(6):63-67,18
本文依据笔者对Y市进行的田野调查收集的一手资料,从社会网的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首先,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的"钟摆式"的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迁移已呈现新的特点;其次,安徽搓澡工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过程实现了初次职业流动。这种职业流动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层面的水平流动,以亲戚、老乡为纽带的强关系在初次职业流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再次,从搓澡工到包工头的再次职业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垂直的地位迁移。与初次职业流动依靠强关系获得职业机会不同,再次职业流动需要在强关系的基础上,发展了弱关系,获取地位提升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托达罗(Todaro,1969)的绝对收入差距假说把劳动力迁移作为农村劳动力对于城乡之间存在的预期收入差距做出的反应,对于中国目前出现的迁移现象--农民工大多迁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国东部地区--的确具有一般的解释力.但除这一主流趋势之外,我国的中部地区亦有相当多的农民工流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西北地区,出现了"逆流动"的现象.笔者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皖籍农民工的调查访谈,取得了实地的第一手资料,以期对"逆流动"理论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流动之初的农民工大多以收入作为其外出打工目的地确立之考量,而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的诸多优势,其选择外出打工目的地是以能否实现城市化,能否融入城市为目的。而事实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许多打工地的"半城市化"导致他们开始返回家乡,在家乡或家乡附近的中小城市寻求出路。伴随着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上学的政策,保证他们能够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但只有认清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现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其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才能找到适合的政策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一、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初,中国农民开始向城市流动,形成较早而且数量不多的农民工;到20世纪90年代,这不大的浪花逐渐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同时,农民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非理性维权"是一种带有维权特点的非理性甚至违法的行为。涉及农民工的劳动纠纷已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不断健全立法、增加救济渠道,完善农民工制度化维权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非理性维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和金融危机的外在影响,农民工的退路和出路问题成为政府、学者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对浙江省返城农民工的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作为经验材料和叙事文本,通过"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对比,发现农民工的行为导向逐步由生存理性走向发展理性.由此,金融危机下解决农民工退路问题应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及其行为差异,农民工对自身的定位和行为选择差异将决定政府政策制定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