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13篇
中国共产党   138篇
中国政治   239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2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上一期,我们探讨了面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面试是一个有明确目标诉求的场合,求职者自然希望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笔者在以前听过这么一句话: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这句话直接地概括说明了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但也说明了心理特征,特别是人格特征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罗森伯格于1968年通过研究发现,人们会在交往过程中根据交往对象的能力特征(主要表现为智力特征)和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特征)来对交往对象进行归类。  相似文献   
3.
在涉疫犯罪惩处中,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罪过形态的判定属于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罪主观罪过形态的判定基准应为,行为人对"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结果有无认识,以及对之持何种态度。基于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法沿革的历史考查,通过对本罪进行体系性解释,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依据最高司法机关的权威观点,本罪的主观罪过应当是且只能是"过失"。针对"过失说",批评者从刑法谦抑、立法表述、体系协调、共犯处理、处罚漏洞等方面提出的批判并不成立。"故意说""混合说"等其他学说也存在明显问题。因此,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罪过形态应为过失。  相似文献   
4.
贷款诈骗罪构成要件的疑难问题集中地体现于二点:单位骗贷问题与非法占有目的。在疏理了对单位骗贷问题的无罪论、等同论和变通论等观点之后,重点阐释了变通论的不足与等同论的合理根据。对非法占有目的问题,应在应然上坚持客观主义立场的不要说,同时应注意认定此目的时的复杂情形。同时,对本罪客观方面的疑难之处,本文也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本案情 李甲和李乙为同村的叔伯兄弟,李甲为炒制炸药,租用李乙的贷车。二人一起购买好炒制炸药的原材料拉回李甲家。两天后,李甲炒制好炸药,给李乙打电话说:“晚上帮我拉点贷。”李乙表示同意,后二人在运输炸药途中被公安机关查获。在整个过程中,李甲没告诉李乙自己买这些材料的用途,请其拉贷时也没说是拉炸药。在侦查阶段李乙供述自己知道李甲买这些东西的用途,因为本地炒炸药的人多,自己了解炒制炸药所需的材料,知道李甲买这些东西就是去炒炸药。两天后请自己拉货,知道就是拉炸药。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 韩某,北京市人,40岁,大学文化。2002年10月,韩某与上海女子黄某结婚,居住于上海市闵行区银都路3151弄141号,婚后初期,双方感情很好。此后,由于韩有赌博的不良嗜好,双方发生家庭矛盾。2004年,韩赌博将自己40万余元人民币全部输光,又将妻子陪嫁来的20万人民币输光,双方为此经常吵架,夫妻感情濒临到崩溃边缘。  相似文献   
7.
在党校函授教育中如果对概括、深化、交流三种面授辅导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概括。面授辅导之前,学员一般都经过自学、做作业等过程,对教材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但要说从整体上面、准确把握,还谈不上。因此,有必要用概括的方法,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这种分析必须作到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不失偏颇,讲明对教材的学习目的,揭示教材的理论逻辑结构,指出教材的关键和重点。这里虽然用的是概括的方法,但讲授的内容既有利于学员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和自学指导书的局限,用比较开阔的视野、严谨而活泼的讲解让学员有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豁然开朗的感觉,远远超出他们原先的认识范围和理解程度。通过这种概括讲解,在明确教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款因受害人故意伪证所致的损害国家免于赔偿责任的规定,我国司法实务业已发展出对其进行解释的框架和理论。该条款的适用,可理解为应符合四个构成要件:(1)受害人提供自证其罪的伪证;(2)受害人"故意"伪证;(3)伪证足以使司法机关认定其符合被羁押或被判刑的条件;(4)故意伪证的国家赔偿豁免主要限于人身损害。在各要件之下,伪证的意义、故意的具体认定、伪证与损害的充分因果关系以及国家豁免的范围等问题,皆须立足于实务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9.
朱江  王林 《工友》2007,(1):33-35
1995年10月26日,湖北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街办路南居委会辖区出租屋发生一起特大凶杀案,3名男子被人残忍杀害后遗弃在出租屋内。很快,涉嫌故意杀人的郧县人张成胜被公安部列为第一批通缉要犯,悬赏1万元缉拿。11年过去了,当警方将隐名埋姓的张成胜抓获时,他竟摇身变成浙江一工厂的“工会副主席”。2006年11月12日,涉嫌故意杀人的张成胜被十堰市茅箭警方从浙江押回,并依法予以刑拘。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该条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1、2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及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中的“投毒”内容修正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其它内容均相同。笔者认为: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