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法律   78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MDMA死后再分布及其发生机制进行的动物实验和案例研究的文献,阐述MDMA死后心血浓度升高、死后通过胃肠道和气管内MDMA的再分布、MDMA在死后代谢再分布中的作用,以及死后再分布的发生机制与死后血液流动、顺浓度梯度扩散、毒物的代谢等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尹晓涛 《人民司法》2012,(12):15-17
【裁判要旨】交叉型共同犯罪下应结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认定毒品数量;人货分离拒不认罪状态下,应严格审查在案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以及相关的逻辑关系,判断在案证据能否形成证据链,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毒品数量是量刑的重要情节,但不是唯一情节。量刑时,特别是在考虑是否适用死刑时,应当考虑毒品数量、犯罪情节、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当地禁毒形势等各种因素,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甲基苯丙胺(MA)是近年来在我国公共场所流行滥用的成瘾性药物,俗称"冰毒"。目前实验研究发现,MA对人体多个系统都具有毒性作用,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损害作用较为显著。临床表现上,MA中毒主要导致了以心率和血压改变为特异性表现的一系列症状,以及继发的心脏结构改变所导致的心脏损害;病理学上,MA中毒导致了心肌坏死、心肌间质炎细胞增多、心肌纤维化、心肌梗死等。法医学研究中,发现了MA急性中毒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MA引起的心律失常和室颤,慢性中毒的死因较多,以MA慢性中毒导致高血压、心肌病、心肌梗死等为主。MA中毒的心肌毒性的分子机制表现为心肌内多种蛋白质表达的改变。目前MA心肌毒性的机制研究较多,但仍未完全查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MA心肌毒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前,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开庭审理了研究生涉嫌制造毒品罪一案。公诉机关指控称:被告人刘望博购买制造麻古的设备和原材料后,于2012年8月21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七里渠南村47号院的房间内。以一定比例将甲基苯丙胺、咖啡因、色素等材料混合烘干,压片制作成麻古,经检验检出甲基苯丙胺。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刘望博明知是毒品仍予以制造,应当以制造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甲基苯丙胺是新型毒品中最常见的一种。毒贩为谋取更多利益、降低交易风险,在甲基苯丙胺晶体中掺入与甲基苯丙胺晶体外观极为相似的物质。笔者所在实验室,近期对几例疑似冰毒案件进行检验,发现所送检材中均使用环己胺作为掺假剂,且掺假量极大,对这些检材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检验,掺入的大量环己胺对甲基苯丙胺的定性分析产生严重干扰。针对此问题,通过对方法的优化,实现了甲基苯丙胺、环己胺的定性分析,与常规方法比较可得到更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甲基苯丙胺(MA)的毒性作用与多巴胺系统有密切关系,而大量研究表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一种有效的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本文综述GDNF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功能机制及用于治疗MA依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裁判要旨】涉案关系人的供述本质上属于口供,仅凭涉案关系人的供述不能定案,涉案关系人供述的证明力需要其他证据补强。■案号一审:(2009)杨刑初字第515号二审:(2009)沪二中刑他第29号【案情】被告人雍成辉于2009年4月25日22时许,在上海市曹安路2742号莫泰168连锁旅店5001房间内,应  相似文献   
8.
高峰 《法治纵横》2013,(12):31-31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相似文献   
9.
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产物在急性中毒豚鼠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 (MAP)及其代谢产物苯丙胺 (AP)在急性中毒豚鼠体内的含量分布。方法应用GC/NPD技术 ,以 4 苯基丁胺 (4 PBA)为内标 ,样品经水解后碱化或直接碱化至pH >11,环已烷混旋提取 ,三氟乙酸酐 (TFA)微波衍生化 ,测定MAP急性中毒豚鼠体液和组织中MAP及AP的含量。结果急性中毒死亡豚鼠体内各器官和体液中MAP及AP含量最高为肺 ;其次为肝、脑、肾、脾、肠、心、血 ;再次为胃、胆汁 ;最少是尿。结论MAP在动物体内代谢迅速 ,组织或体液中MAP和AP浓度的比值与豚鼠给药后存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甲基苯丙胺稀土荧光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尿液中甲基苯丙胺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方法以稀土荧光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采用反应杯+试纸条的反应模式,建立了免疫层析法,用于尿液中甲基苯丙胺的定性检测。结果用所制备的试纸条检测尿液中的甲基苯丙胺,肉眼和仪器判读的敏性均为100ppb,与吗啡、亚甲二氧基苯丙胺、氯胺酮、苯丙酮、可卡因等无交叉反应;将制备的反应杯和试纸条置于37℃7d,试纸条的性能没有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甲基苯丙胺免疫层析法用于定性检测尿液中的甲基苯丙胺,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